唐穎婷
摘 要:課堂上,教師展現(xiàn)出自信、專業(yè)的音樂水平,對學生而言是一種強大的吸引,也是提升學生音樂能力的重要前提。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每一位老師在解決同樣的問題,尤其是課堂內容中的難點時,常常會用到不同的方法。本文我就賈老師的一節(jié)教唱課中各環(huán)節(jié)的處理展開,從中尋找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有效性的一些方法。
關鍵詞:小學 音樂教學 教學有效性 教學實踐
在踏上三尺講臺的第二個年頭,我很有幸地前往觀摩了第13屆“杏壇杯”蘇派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展評活動。作為一名新上崗的音樂教師,我收獲頗豐,也對中小學音樂課堂的有效開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本次賽課的參賽教師中,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一位來自南京的賈老師。她執(zhí)教的是一節(jié)教唱課——《春游》。這首教唱課我也是剛上過,所以感觸更深。我就賈老師的這節(jié)教唱課中各環(huán)節(jié)處理展開,并從中尋找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有效性的一些方法。
一、引人入勝
這節(jié)《春游》是蘇少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中的一首教唱課,是中國著名音樂家李叔同先生填詞而作的一首學堂樂歌,三四拍,由4個樂句組成。上課伊始,賈老師邀請同學們圍圈坐下,調整坐姿,非常親切地跟同學們打招呼,笑容富有感染力。接著賈老師抱起吉他也坐在其中一個凳子上:“今天賈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去踏春,聽聽春天的聲音”——依然一邊帶著富有感染力的微笑一邊彈唱著《春游》,像位大姐姐一樣用眼神、用笑容、用歌聲、用彈奏主動和同學們一起分享音樂的美好,同學們也積極回應老師的眼神,隨著老師的音樂聲自然地律動起來。在賈老師唱到后面部分的時候,很多同學已經(jīng)情不自禁地跟著吉他聲哼唱旋律了,雖然還沒有學過這首歌曲,對歌詞、旋律都不清楚,但是同學們明顯已經(jīng)對這首歌曲有了初步的音樂感知。[1]
課堂上,笑容滿滿的師生,學生圍著圈聽老師彈唱《春游》,創(chuàng)設了春游踏青的情境。學生很放松地隨著音樂擺動身體。創(chuàng)設情境的同時又很好地讓孩子們無形中接觸了三拍子的律動,為下面的環(huán)節(jié)做好鋪墊,真是一舉兩得。[2]
二、和樂而動
在律動環(huán)節(jié),賈老師請同學們想一想用什么手勢為音樂打節(jié)奏,同學們積極參與,最終統(tǒng)一都用了一種安靜的方式:勻速地輕拍肩膀一次后拍輕拍大腿兩次,這樣便形成了三拍子的律動(三拍子強弱規(guī)律:強 弱 弱)。賈老師起身彈著吉他伴奏:“賈老師邀請同學們也跟著我的音樂動起來,想象自己置身于美麗的郊外,我們一起去郊游?!贝蟛糠滞瑢W都比較拘謹,甚至是不知所措。這時,賈老師邊彈著吉他邊看著一位走到教室一角同學說:“這位同學真機智,到人少的地方去踏春了,避開人群的景色一定更美,我們也去空曠的地方看看吧!”同學們很快便自然地散開,動作也更加舒展。賈老師愉快地彈唱著,同學們的動作無聲而又整齊,課堂氣氛輕松愉悅。
從賈老師的這個環(huán)節(jié)處理中我認識到:想要同學們放松地參與音樂活動,教師自己一定要先主動活躍起來,用自己的表情、語言和動作引領學生。老師通過表揚表現(xiàn)積極的那些同學,把課堂氛圍調動起來,并鼓勵其他同學克服緊張,輕松地加入律動的隊伍中來,充分感受歌曲的韻律美?!缎W新課程標準》中指出音樂課“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音樂教師必須要基于學情找到學生的興趣愛好之所在,才能有效地吸引學生投入到課堂中來。教師應該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要通過設計巧妙且實用的多種環(huán)節(jié)使學生真正地成為主體,讓學生在課堂上找到學習音樂的方向和手段,以此來調動學生的上課興趣,慢慢領會音樂之美,提高音樂能力、豐富音樂知識,并從中獲得樂趣,從而達到更佳的美育效果,實現(xiàn)對音樂教育主動性、積極性的提升。
三、靈活創(chuàng)編
音樂新課程標準增加了“創(chuàng)造”的教學領域,這對我們音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課程標準對音樂教師不僅提出了音樂創(chuàng)作技能方面的要求,而且要求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將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貫穿于各個教學領域.。
賈老師在歌曲創(chuàng)作環(huán)節(jié)運用了歌詞創(chuàng)編,請同學們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以“春游”為主題給這首歌曲的旋律重新配上歌詞。這樣,每一位同學都有一首屬于自己二度創(chuàng)作的音樂作品,同時又一次鞏固了歌曲的旋律掌握。同一首歌曲,可能會有多種處理方法,同一首樂曲,可能有多種理解。教師應重視音樂實踐中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要善于提出新觀點,新方法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探索、創(chuàng)造、鼓勵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
四、巧破難點
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每一位老師在解決同樣的問題,尤其是課堂內容中的難點時,常常會用到不同的方法。賈老師在教唱歌譜環(huán)節(jié)中得一個小方法讓我眼前一亮。
對于四年級學生來說,《春游》這首歌曲的歌譜總體上掌握起來是不算困難的,因為旋律和節(jié)奏都具有一定重復性和規(guī)律性,音域也集中在易唱的中聲區(qū)。但是在歌曲的第三樂句中出現(xiàn)了一個變化音“#4”。在歌譜演唱過程中通常將“4”(fa)和“#4”(升fa)都唱成“fa”,同樣的唱名,但是學生很難把握兩者音高上的細微差別。然而,唱準“#4”對歌曲的韻味展現(xiàn)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經(jīng)常會唱錯,導致歌曲美感減少,甚至“變味”。賈老師解決的方式是:將難以把握的變化音“#4”(升fa)唱作“fi”。這樣便將“4”(fa)和“#4”(fi)很清楚地區(qū)分開來。學生在教師的范唱后很快唱準了這個音,巧妙地解決了這個困擾了許多音樂教師的小難題。為了檢驗這一方法的適用性,我在我的音樂課上也嘗試了多次,真的是屢試不爽。這也讓我有了一些思考,在上課過程中能夠運用巧妙的方法將問題快速連根瓦解必定會對提高音樂課堂的有效性起到巨大的進步。
結語
作為現(xiàn)代新型小學音樂教師還需要更多地思考和探索,不斷學習,掌握更多提升小學音樂課堂有效性的方法,能夠讓疑難問題“藥到病除”,從而實現(xiàn)高效音樂課堂。
參考文獻
[1]高宇.淺議小學音樂教育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與培養(yǎng)[J].音樂時空,2014(07):151.
[2]石琳.新形勢下小學音樂教師素質問題的思考[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29(09):273-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