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是接受語言信息的主要途徑之一,所以可以在閱讀過程進行語言學習。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通過閱讀文字靈活的變化形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意識,調(diào)動其閱讀積極性。基于此,本文以繪本《跟上兔子》為例,對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教學進行研究,以此培養(yǎng)小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yǎng),提升小學英語教學質(zhì)量。
【關(guān)鍵詞】小學英語;繪本閱讀;英語教學
【作者簡介】陳偉,南京市棲霞區(qū)中電頤和家園小學。
前言
繪本是以文字與圖片融合的方式講述故事,并具有特定的主題與情感。在小學英語繪本中,《跟上兔子》就將圖片和文字進行有效結(jié)合,既能夠調(diào)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夠滿足其閱讀需求。通過英語繪本進行小學英語教學,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具有趣味性及實踐性的情境,從而提升其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一、設(shè)置問題,整體閱讀
在進行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教學時,教師要先讓學生對繪本封面進行觀察,按照繪本封面的文字與圖片猜測出故事講述的大概內(nèi)容,又或是根據(jù)繪本封面所反映出的主題,為學生設(shè)置一些問題,讓學生根據(jù)問題進行閱讀,教師還要幫助學生理清故事的脈絡,從而突出其閱讀重點。
比如:在學習繪本《跟上兔子》中“Can I play with you?”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根據(jù)封面圖片中Little elephant與其他小動物,猜一猜是哪兩個動物想要一起玩,通過此種方式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繪本閱讀興趣。與此同時,為了更好的進行課程導入,教師可以使用英語閱讀卡進行提問。英語閱讀卡中包含了日期、標題、故事的主要人物、誰提出的和我一起玩、故事的結(jié)局是怎樣的等問題,以此在幫助學生理清思路的同時,使其能夠更好的進行整體閱讀。使學生在閱讀資料卡的過程中對故事予以合理的想象與預測,這不僅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定的閱讀技巧,同時還可以增強其英語閱讀能力及寫作能力。
二、結(jié)合語境,理解內(nèi)涵
在完成課程導入后,教師可以先帶領(lǐng)學生進行快速閱讀,了解故事的大概情節(jié)發(fā)展,然后再放緩速度進行認真、仔細的閱讀,要讓學生細心地觀察每幅插圖所包含的信息,對猜測進行確定。接著學習與圖片相關(guān)的文字內(nèi)容,繼續(xù)使用閱讀資料卡進行教學,填寫閱讀速度、新單詞、語法等內(nèi)容,從而對學生進行生詞、語法的教學,通過此種方式,不僅能夠使其對繪本故事有更深的理解,而且還能夠使學生牢固的掌握所學知識。
依舊以“Can I play with you?”一課為例,在完成觀察繪本與問題預習好后,教師要為學生播放本課錄音,讓學生通過邊聽邊看的方式,填寫好英語閱讀資料卡。另外,在學生對繪本插圖進行觀察時,要引導其在特定語境下理解文章內(nèi)涵。比如:小象因為頑皮,在找其他動物玩耍時,沒有動物理會它,小象很傷心,坐在地上沮喪的說道“I have no friends.I want to play with you, but I dont know how.(我沒有朋友,但是我不知道怎樣和你玩。)”通過閱讀此篇內(nèi)容,教師可以帶領(lǐng)學生感受小象的情感變化,及其前后行為和態(tài)度上的改變,讓學生了解到與他人相處時要懂得講禮貌。通過此種方式,學生能夠?qū)ξ恼掠懈畹睦斫?,了解每句話的?nèi)涵,從而增加自己的詞匯量,加強英語語言基礎(chǔ)。
三、發(fā)揮想象,故事延伸
按照小學英語的課程標準,教師要加強培養(yǎng)學生英語語言與思維綜合運用能力。在完成繪本閱讀教學任務后,教師可以為學生設(shè)計擴展性內(nèi)容,以此使學生更好的把握已學單詞及句型,而且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發(fā)散其思維,提高其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吸收更多重點知識。比如:在學習繪本《跟上兔子》中“We want to be Supermen”時,在教學開始,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完成課程導入,像是“Do you know Superman?(你們知道超人嗎?)”、“What can he do?(他能做什么?)”“Whats he like in your eyes?(你們認為他是什么樣子的?)”,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然后教師要為學生講解重點單詞,了解故事的內(nèi)容。在完成整體閱讀教學后,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改編繪本故事,或是對故事續(xù)寫,Vic還幫助了哪些人,是怎樣幫助的。通過此種方式,能夠積累學生的詞匯量,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意識,最重要的是能夠加深對本篇繪本故事的理解。
四、情景演繹,強化體驗
小學生天性愛玩,所以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征,讓學生通過表演來加深對繪本故事的理解。比如:在學習繪本《跟上兔子》中“Little Zoe Looking for Mum”時,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后讓學生演繹繪本故事。在表演開始,學生齊唱Do Re Mi,使學生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下進入短劇表演,Zoe在找尋自己媽媽的過程中遇到了斑馬、狼狗、小女孩等,可是這些都不是它的媽媽,所以很難過,最后遇到了棕熊,它幫助zoe找到了媽媽。教師可以為學生提前分配角色,然后在進行短劇表演的過程中在此感受到互幫互助的重要性,讓學生了解互相幫助是本篇繪本故事的主旨。由此可見,通過組織繪本故事情境演繹的方式,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能夠加強其對繪本故事的理解,提高其綜合英語素質(zhì)。
五、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為了提高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教學效率及質(zhì)量,教師要通過設(shè)置問題,整體閱讀;結(jié)合語境,理解內(nèi)涵;發(fā)揮想象,故事延伸;情景演繹,強化體驗等方式進行教學,進而增強學生的閱讀理解力及英語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黃侃.小學中高年級英語繪本教學的思路及建議——以繪本Just Be Yourselves的教學為例[J].江蘇教育,2018(81):67-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