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fā)展,各學科教師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這就意味著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已不再適應當代社會的發(fā)展,教師要從學生立場出發(fā)制定創(chuàng)新型的教學策略。為了更好地推廣現(xiàn)代化的教育理念,文章闡釋了化學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分析了基于化學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化學有效教學策略,以期強化學校的師資力量。
關鍵詞:高中化學;核心素養(yǎng);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白曉明,吉林省實驗中學。(吉林 ?長春 ?130000)
中圖分類號:G633.8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1-0568(2019)13-0068-02
高中化學是一門偏理科性質的學科,由于其涉及的知識點較多且雜,學生需要識記的內容不少,因此,教師若采取強制性灌輸?shù)姆绞街v解理論知識,不僅會讓學生產生不必要的學習壓力,而且還會造成學生學習效果的無用性。如何有條不紊地加強和發(fā)展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yǎng),是當代教師面臨的關鍵抉擇。教師只有先掌握化學核心素養(yǎng)的本質內涵,才能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
僅憑考試分數(shù)教育學生的模式已經被歷史淘汰,在此背景下,我國提出了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關于核心素養(yǎng)的教育改革也正式拉開了帷幕。
化學核心素養(yǎng)包括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jù)推理與模型認知、實驗探究與創(chuàng)新意識、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這五大方面。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是指學生利用宏觀和微觀的思維觀念考察化學物質的形成與變化;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是指學生從內因和外因、量變與質變等角度闡述化學變化現(xiàn)象,用辯證統(tǒng)一的觀點分析化學質量守恒原理;證據(jù)推理與模型認知是指學生通過尋找化學證據(jù)構建一定的化學模型,從而推導出相應的化學論點;實驗探究與創(chuàng)新意識是指學生假設實驗觀點,采取動手操作的方式驗證實驗論點;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是指學生在化學知識的實踐過程中形成基本的理性態(tài)度,勇于利用化學知識解決社會問題和生活問題。
筆者提出了四種教學策略,并針對每一種教學策略從兩個角度闡述了具體的實施手段,從“制定教學計劃→選取教學文本→導入教學案例→設置化學問題→具體教學實踐”等教學環(huán)節(jié)一步步展開論述,以便給其他教育工作提供一些啟示。
1. 深挖教材的閃光點,明確具體的化學教學目標?;瘜W教材是教育專家、學者、教授等化學領域專家結合我國國情,經過長期調查編寫出來的供學生學習的參考資料。高考就是以教材為主要考察點,學生如果沒有掌握教材中的化學知識,就會在高考中丟失分數(shù)。因此,教師要深挖化學教材的閃光點,明確具體的化學教學目標,以便全方位地增強學生的核心競爭力。
(1)立足學生的化學宏觀辨識觀念。學生要想學好化學這一門學科,就要先了解基本的化學物質。化學宏觀辨識觀念是指學生在抽象的思維方式下辨析和認識各個化學物質,整體把握這些化學物質的發(fā)展狀態(tài)、內在性質、樣式特征等元素。在學習“硫和氮的氧化物”時,筆者先系統(tǒng)化地傳授了硫酸型酸雨的產生原因和防治策略,而后逐步向學生介紹具體的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化學元素,并著重講述了二氧化硫的構成、反應和作用,希望借此物質讓學生更加了解硫和氮的氧化物質。
(2)注重學生的化學微觀探析思維?;瘜W物質的變化除了用肉眼進行觀察,還可以借助化學儀器等化學實驗設備進行觀察,這些觀察是基于化學物質內部結構的細微發(fā)展得來的。以“分子結構與性質”為例,這章一共分為三小節(jié),即共價鍵、分子的立體結構和分子的性質。在講授“共價鍵”時,筆者先明確了這節(jié)課程具體的教學目標,層次分明地講授了共價鍵的概念、形成過程,隨后,筆者采取樹狀形式的思維邏輯導圖構建了共價鍵的內部聯(lián)系,以便幫助學生一目了然地理解共價鍵的知識。
2. 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的化學課堂氛圍。教學氛圍是影響課堂質量的決定性因素。化學課堂如果彌漫著枯燥、乏味的氣氛,就會影響學生的心情,從而打擊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所以,作為知識傳播的中樞按鈕,教師必須有效地調節(jié)教學氛圍,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
(1)師生平等對話——啟發(fā)學生的化學變化觀念?;瘜W物質是在不斷運動的,當滿足一定條件之后,各個化學物質之間會產生相互作用,從而導致化學反應的出現(xiàn)并生成新的化學物質,這是化學變化觀念的主要內涵。在學習“化學反應和能量”時,筆者先導入一則化學案例,結合具體的案例向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個化學反應中的能量是怎樣發(fā)生變化的嗎?”隨后,筆者以學生為本,條理分明地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產生正確的化學變化認知觀念。
(2)師生親切互動——樹立學生的化學平衡思想?;瘜W平衡思想旨在指導學生通過聯(lián)系和發(fā)展、對立和統(tǒng)一的觀點考察和分析化學反應,以此預測可能發(fā)生的化學變化。有的學生將平衡思想簡單劃分為化學反應物質數(shù)量的相加減,這就犯了狹隘主義的錯誤。教師要與學生建立親切的互動模式,幫助學生樹立化學平衡思想。在講授完“化學平衡”之后,筆者在自習課時到教室內進行走動,詢問學生存有疑惑的地方,耐心地為他們進行講解,幫助其構建化學平衡思想的理論體系。與此同時,筆者會通過微信群、QQ群等線上方式為學生出示相關的化學平衡問題,并與他們進行討論,這種做法一是可以清楚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二是可以幫助學生及時進行查漏補缺,促使他們積極內化所學的化學平衡知識。
3. 利用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生動的化學教學情境。大數(shù)據(jù)時代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對教育事業(yè)產生了難以磨滅的重要影響。教師無須只憑借教材、課本等紙質媒介傳授單一和匱乏的化學知識,而是可以借助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導入多元化的教學文本,從而增添學生學習的趣味性。
(1)利用微課自主學習塑造學生的科學意識和社會責任。在教授學生"愛護水資源”時,筆者利用多媒體軟件針對我國水資源狀況錄制了五分鐘左右的微課視頻,并將其上傳到相應的數(shù)據(jù)庫資源中心,讓學生自行下載觀看;其次,筆者在微課中示意學生結合實際生活就水資源的過度浪費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策略,從而幫助學生塑造科學意識和社會責任。
(2)利用多媒體教學文本構建學生的證據(jù)推理和模型認知。在學習“脂肪烴”時,筆者先播放了介紹烷烴、烯烴、炔烴的動漫視頻,以期通過生動形象的視聽語言牢牢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其次,筆者導入與烷烴、烯烴、炔烴的結構特點有關的詳細展示圖片,讓學生直觀地了解這三種物質,以便學生進行理性推理,進而構建系統(tǒng)化的脂肪烴認知模型框架。
4. 小組合作探究問題,構建自主學習的化學課堂關系。小組合作是提升學生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必要教學途徑之一。各組通過分工協(xié)作的方式動手操作實驗,不僅可以團結學生感情,還能培養(yǎng)其自主探究化學知識的習慣,增強其創(chuàng)新意識。
(1)小組探討問題,提升實驗探究能力。在探究“焰色反應”的實驗時,筆者指導學生復習了焰色反應的定義、性質和特點,緊接著,筆者播放了鎢絲——酒精燈的演示視頻,劃分學生學習的實驗小組,讓各小組思考此視頻展現(xiàn)的實驗缺點和焰色反應的實驗改進方法,告知他們可以通過翻閱教材或者教輔的方式查詢資料,筆者沒有直接打斷學生錯誤的實驗觀點,而是讓學生暢所欲言地抒發(fā)他們的想法,以便點燃其探究實驗的激情。
(2)小組動手操作實驗,加強創(chuàng)新意識。各小組自行設計焰色反應的實驗探究方案和具體的實驗操作步驟,筆者沒有隨意地干涉學生的實驗操作過程,而是在他們產生迷惑時進行合理引導,從而協(xié)助他們自主解決化學問題,進一步加強其創(chuàng)造力。在各小組得出最終的實驗結果,組內成員闡述各自的實踐論點以及論據(jù)之后,筆者再結合學生的發(fā)言情況進行相應地補充,以便夯實學生的化學理論結構。
核心素養(yǎng)已經成為考查學生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化學教師要留意教育目標的方向性轉變,改變落后的教學思想,改進教學方法,從而制定更符合現(xiàn)代化教育體系的教學模式,以便培養(yǎng)更多高質量人才。
參考文獻:
[1] 田達奎.學科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高中化學教學策略[J].華夏教師,2018,(13):45-46.
[2] 宋光禎.基于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策略[J].發(fā)展,2018,(4):93-94.
責任編輯 ? 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