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
摘 要 自從新課程提倡減負增效理念以來,我一直在探尋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實效性的途徑,在此過程中嘗試了諸多不同的教學手段,來強化課堂教學的效率,以期自己的教學活動,能夠有效契合新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
關(guān)鍵詞 新課程 農(nóng)村小學 語文閱讀教學 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23文獻標識碼:A
新課程標準視野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彰顯的是一種講求效率、追求互動性的教學理念,它直接突破了傳統(tǒng)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而是將學生放置于主體的地位上,強化他們個性化的思考、獨立自主的思考,積極引導學生專研文本,即“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不應完全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也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代替?zhèn)€人閱讀,或遠離文本過度發(fā)揮?!币韵陆Y(jié)合筆者的教學實際,來談一談自己對語文閱讀教學課堂實效性問題的體認。
1多媒體輔助教學
小學生的社會視野是相對狹隘的。他們對于課文中提及的許多事物,諸如《香港,璀璨的明珠》中的“香港”、《我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中的“電腦網(wǎng)絡”、《長城》、《頤和園》以及《兵馬俑》的了解是很少的。業(yè)余時間,學??梢越M織他們對上述地方進行參觀游覽,或者家庭條件比較好的采取自助游玩。為了能提升閱讀教學的課堂教學效率,我們就需要在教學手段上下功夫,即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多媒體本身是熔鑄圖像、聲音、文字于一爐的,強調(diào)視聽效果,具有直觀性特征,這些完全契合小學生的求新、求奇的心理發(fā)展狀況。進而讓小學生的多種感官都能參與到閱讀學習中去,從而變被動的學習為積極主動的學習。同時,多媒體具有容量大、趣味性強的特征,可以有效地促使小學生長久地處于興奮的狀態(tài)之中。這正如著名的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所言的:“教育如果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chǎn)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nèi)心狀態(tài),而只是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崩缭凇秷A明園的毀壞》的時候,可以搜集、整理有關(guān)于圓明園方面的圖片,通過毀壞前后圖片的對照,來讓小學生感受祖國昔日所蒙受的恥辱,與今日的發(fā)展壯大。這些直觀的圖片信息可以輔助他們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把握,進而讓他們在很短時間內(nèi)抓住課文的主題,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聯(lián)系生活實際
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小學生對大自然和現(xiàn)實生活的體驗是較為直接、真切以及深刻的。在小學語文課本中,選取了大量的跟大自然,或者是現(xiàn)實生活息息相關(guān)的閱讀材料,如果教師能夠?qū)㈤喿x教學的內(nèi)容與生活實際有機地關(guān)聯(lián)起來,結(jié)合親身經(jīng)歷,充分發(fā)揮想象,這樣不僅可以品讀文章,而且也可以感知生活,進而使得整個閱讀教學的效率得以明顯提升。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那句名言“生活即教育”就可以據(jù)此得以充分地詮釋和論證。這也是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的,即“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像,領悟內(nèi)容?!崩纭痘ǖ摹坝職狻薄贰ⅰ堆嘧印?、《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山雨》、《草原》、《落花生》、《初冬》等課文都與小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有著密切的關(guān)聯(lián)性。在講授這些課文的時候,需要有效抓住它們之間的“相似點”。比如《初冬》這篇課文,它的教學安排需要與季節(jié)相近,放置于濃濃的大霧之中,讓小學生在霧氣的變化中誦讀課文,進而實現(xiàn)文本與現(xiàn)實生活的有效聯(lián)系,讓他們在實際生活中感受、領悟、體味課文內(nèi)容。再如《將相和》這篇課文,學生可以用生活的情境來演繹這段故事。這樣的教學方式,必然會受到良好的效果的。
3巧妙設置疑問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低效局面的打破,重要途徑之一就是創(chuàng)設多元的教學方法,來調(diào)動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以為他們的學習產(chǎn)生正強化的作用。如果學生對學習沒有任何興趣,那么學習無形中就成為一種精神層面的負擔。這樣的閱讀教學課堂是沒有任何生機、活力可言的。可以說小學生的求知欲、好奇欲是他們產(chǎn)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動力之一,因此,教師必須有效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有的放矢,促使閱讀教學效率提高。例如在學習《琥珀》這篇課文時,教師之前可以搜集典型的琥珀標本圖片,使用多媒體進行展示。當學生看見琥珀里面有蒼蠅和蜘蛛等小動物時,不免覺得很奇怪、很疑惑。自然會生發(fā)這樣的疑問“琥珀中為什么會有這兩種小動物”、“琥珀是怎么樣形成的呢”等。此時,教師就要因勢利導,讓學生們從課文中找尋相關(guān)答案。這樣的閱讀教學不僅滿足了小學生的求知欲望,也加深了他們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同時教師也應該倡導小學生“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睆哪撤N意義上觀照,以上屬于學生自己提出的疑問。同樣地,還有教師的巧妙設疑,因為有了疑問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地思考、探究,再加上小學生都有比較強的表現(xiàn)欲,難易適中的疑問有助于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例如在講授《蛇與莊稼》這篇課文時,可以這樣設疑:村子里的人對于老農(nóng)買蛇,并把它們放在莊稼地里非常不解,到底蛇與莊稼又怎樣的聯(lián)系呢,大家是否能夠為村子里的人解開這個疑惑呢?小學生帶著疑問去閱讀課文則會受到更好的效果。
4強化課外閱讀
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換言之就是閱讀教學實效性的增強,僅僅依靠課內(nèi)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強化他們的課外閱讀,只有做到課內(nèi)與課外的有效融合,才能將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落到實處。在此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小學生“初步養(yǎng)成愛護圖書的習慣?!睆哪撤N角度審視,只有愛護圖書,才能認真閱讀它。同時新課程標準要求小學生“能閱讀日常的書報雜志?!狈从^小學的教學實際條件,很多學校根本沒有固定的閱覽室,即使有一個很小規(guī)模的閱覽室,里面的資料也已經(jīng)陳舊不堪,這樣的情境怎么能夠?qū)崿F(xiàn)書報雜志的閱讀呢。小學生課外閱讀視野的狹窄,也是造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低效性的重要原因之一。這就要求教育部門、學校設置專項資金,用于小學生課外閱讀資料的購置,例如《格林童話》、古典名著的啟蒙本、科學畫冊等等,凡是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材料都可以采購。另外,小學生的隨意性較強,在課外閱讀活動中,老師也要給予一定的方法指導,可以讓他們做筆記、做摘抄,將課外閱讀內(nèi)容與課堂教學內(nèi)容有機架構(gòu)起來。鑒于此,課外閱讀就成為課內(nèi)閱讀的有益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