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群
“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這是人們最經常說的飲食箴言。但果蔬病蟲害易發(fā)生、蔓延快,為了控制病蟲害的發(fā)生和蔓延,生產者不得不使用農藥。這就形成了另一種隱患。
農藥分類
農藥按其作用不同可分為殺蟲劑、滅菌劑、除草劑、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以及控制可能毀壞農作物的鳥獸的藥品等類別。農藥的作用不同,毒性和殘毒時間也不同。隨著社會保護人類身體健康和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意識的增強,我國明文規(guī)定一些毒性大、殘毒時間長、易造成人畜中毒和環(huán)境污染的農藥為禁止使用和限制使用的品種。有機磷農藥是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農藥之一,我國每年農藥中毒者有機磷農藥中毒占70%~80%甚至以上。實驗證明,有機氯、有機磷、有機汞、有機氮等各種農藥殘毒會損害人體多個系統(tǒng)重要組織器官。殘留農藥在人體中長期積累滯留,會造成急(慢)性中毒、致癌、致畸、致突變等危害,還會引起許多慢性疾病。
市場上很多蔬菜大打“綠色牌”。那么,有沒有真正的“綠色蔬菜”?如何避免吃蔬菜時攝入農藥呢?專家提醒:讓蔬菜中的農藥遠離餐桌,需在選購和清洗時下工夫。
選購蔬菜要擦亮眼睛
1.莫輕信“綠色蔬菜”:實際上,市場上幾乎所有蔬菜都使用過農藥,即使是被稱為“綠色蔬菜”,也可能使用農藥,只是用量多少的差別。雖然沒有蟲眼的蔬菜賣相特別好,但是不要以為它們就是“綠色”的,也不要以為有蟲眼的蔬菜是沒有使用過農藥或很少有農藥的。因為,施過農藥不等于沒有蟲害。
2.選購含農藥少的蔬菜:多蟲蔬菜由于害蟲多,不得不經常噴藥防治,勢必成為污染重的“多藥蔬菜”。平時應盡可能選“少蟲蔬菜”。常吃的蔬菜中,“多蟲蔬菜”有青菜、大白菜、卷心菜、花菜、雞毛菜、菠菜、小白菜、韭菜、花椰菜、芥菜等,生長期用農藥較多;“少蟲蔬菜”有茼蒿、生菜、芹菜、大蒜、韭菜、大蔥、香菜、空心菜、番茄、青椒、毛豆等,農藥污染略輕;而長在土壤里的蘿卜、胡蘿卜、洋蔥、土豆以及野生野長的竹筍、馬蘭頭等含農藥最少,人工培育的黃豆芽、綠豆芽一般不含農藥。
3.別被“鮮嫩蔬菜”忽悠:購買蔬菜時不要只看“賣相”,因為可能是用農藥對“老”的蔬菜進行了“化妝”。其實,這種蔬菜中常含有足以引起中毒劑量的農藥。上海曾發(fā)生過多起因菜農使用有機磷農藥“化妝”的草頭、雞毛菜引起食物中毒的事例。因此,最好到經過農藥檢驗的超市或正規(guī)菜場。而且要先用鼻子聞一下,如果有高濃度農藥殘留會有農藥味,千萬不要把含高濃度農藥的蔬菜帶回家。
4.不吃形狀、顏色異常的蔬菜:形狀、顏色正常的蔬菜,一般是常規(guī)栽培,是未用激素等化學品處理的,可以放心食用。有些形狀、顏色異常的蔬菜,如經查實為新品種,則另當別論。
對蔬菜進行安全處理
1.去皮剝去蔬菜外層:因外層葉子上殘留的農藥比里面的多。
2.陽光照射:陽光可使蔬菜中部分農藥被分解、破壞。據(jù)測定,蔬菜在陽光下照射5分鐘,有機氯、有機汞農藥殘留量可清除60%左右。
3.清洗、燙泡:先把蔬菜外面沖洗一下,洗去表面的泥土和污物,放在清水中浸泡30分鐘(最好每10分鐘換一次水,共3次),這樣可減少農藥總量約1/3。如果浸泡在堿性的淘米水中,因有機磷農藥及氨基甲酸酯農藥在堿性條件下更容易分解,去除效果更好,然后再用流動水洗凈。需要注意的是,應將蔬菜全部浸沒水中,否則效果將大打折扣。浸泡時間不宜太長,尤其是夏天,否則蔬菜容易被浸爛,農藥會被重新吸收;蔬菜中的營養(yǎng)素也會損失太多。如果再把浸泡過的蔬菜放在沸水中焯1~2分鐘(不是放在冷水中燒開1~2分鐘),蔬菜中農藥的降解率可達90%以上。
4.清洗劑洗蔬菜并不“安全”:有人建議,可使用化學清洗劑洗去蔬菜表面農藥。實際上這并無太多好處。因為專用化學洗滌劑只能去除蔬菜、水果表面殘留的農藥,去除率與上述方法無異,而且你還必須在使用洗滌劑后認真把化學物品沖洗干凈。洗滌劑畢竟不是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