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菁菁
歷經(jīng)6天17場拍賣,佳士得香港2019春拍以25.5億港元的總成交額,于日前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落幕。
縱觀整季拍賣,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與“離心力”晚拍表現(xiàn)尤為出色。兩個專場成交率分別達91%和8g%,前者有24件超過千萬港元成交的拍品,后者作為全新策劃的當代藝術專場則令人為之一振。而9.1億港元的總成交額,也創(chuàng)下佳士得香港晚拍歷史第三高。
在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專場中,趙無極無疑是最為矚目的明星。其上世紀80年代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三聯(lián)作1987-1988》,以7500萬港元起拍,迅速沖破億元大關后,現(xiàn)場買家和電話委托競爭十分膠著,經(jīng)過近10分鐘爭奪,其最終以1.55億港元落槌,加上傭金成交總額高達1.78億港元,拔得該專場成交價的頭籌,成為趙無極作品拍賣成交的第四高價。而其另一幅作品一一《17.01.66》,以9855萬港元的成交價排行該專場第二位;成交價第三位則被朱德群作品《第二二九號》以3839.5萬港元取得。此外,中國及日本當代藝術家如周春芽、劉野、賈藹力、奈良美智及草間彌生等也都獲得了傲人佳績。
佳士得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部主席張丁元對當晚成績感到非常開心和振奮,“這場拍賣讓人看到了不斷增長的藝術品市場的需求。在我個人看來,今晚的成績是近三年最好的成績之一。比如奈良美智的這幅破個人紀錄的作品《Sleepless Night (Cat)》,尺幅比其上次于2015年創(chuàng)下個人紀錄的作品要小了四分之一左右,但金額比那幅要高很多??梢哉f,20世紀當代藝術仍然保持著非常強勁的需求?!?/p>
“離心力”晚拍則匯聚了生于1969年至1989年之間以中國藝術家為主的16位當代藝術家。最終,18件拍品斬獲5217.75萬港元,讓人們看到了中國當代藝術的未來市場潛力。
對于“離心力”的成交結果,佳士得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部主管林家如認為“拍得相當理想”,“離心力”概念讓更多新的收藏族群開始接觸到這批年輕藝術家的作品,尤其是長期收藏中國當代藝術的西方藏家,讓他們的收藏從張曉剛、曾梵志一步步向下延續(xù)。此外,林家如也表示,在拍場中“看到很多新的、年輕藏家的參與,我想這對我個人而言,是一個很好的新的開始”。
當代藝術表現(xiàn)惹眼,中國書畫板塊也可圈可點。而最為突出的當屬日本頂級私人珍藏之一的澄懷堂美術館藏品,該系列8件作品成交總額超過1.7億港元,成交比率高達95%。其中,文徽明9米長卷《行書七言詩卷》經(jīng)過場內外買家長達36分鐘的激烈競投后,最終以8322.75萬港元成交,超拍前最低估價近16倍,榮登本季佳士得春拍最貴書畫。
中國瓷器及工藝品板塊則一連推出5場專題拍賣,陣容龐大,最終斬獲3.98億港元。最高價拍品為一件五代/北宋木雕菩薩立像一對,以4520.5萬港元成交。
“瑰麗珠寶及翡翠首飾”專場則吸引了來自全球17個國家和地區(qū)的130名藏家熱烈競投,成交總額達3.49億元?!癟heBubble CJum Pink”3.43克拉鮮彩紫粉紅色鉆石戒指拔得頭籌,成交價達5882.5萬港元。此外,“精致名表”拍賣成交總額達1.03億港元,并創(chuàng)下4項拍賣世界紀錄。其中一枚百達翡麗不銹鋼自動上弦鏈帶腕表,配日歷顯示,“Nautilus”,型號3700/1,1978年制,更以逾其低估價三倍的137.5萬港元成交,創(chuàng)下型號3700/1的世界拍賣紀錄。
據(jù)介紹,此次佳士得香港春拍中,有20%買家為首次參與;新世代買家——“干禧一代”藏家人數(shù)占所有拍賣買家近20%。對此,佳士得亞太區(qū)總裁龐智鋒( Francis Be-lin)表示:“本季春拍藏家以敏銳眼光及洞察力,追求跨門類的上乘佳作,令拍賣創(chuàng)出多個亮麗成交紀錄。藏家對這季春拍中一系列創(chuàng)新的策展及歷來呈獻的最大量的西方藝術作品反應積極。”
鏈接
5月25日,在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與“離心力”晚拍結束后的媒體見面會中,佳士得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部主席張丁元、佳士得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部主管林家如接受了本刊記者的采訪。對于當晚拍賣的表現(xiàn)以及未來市場的發(fā)展趨勢,他們是如何評價的呢?
《中國收藏》:您怎么看待晚拍中藏家的表現(xiàn)?
林家如:現(xiàn)在的藏家都有一個比較理性的消費方式,今晚也是一個比較理性的表現(xiàn)。好的作品、特殊作品,可以創(chuàng)新高。
《中國收藏》:亞洲藏家與西方藏家口味有何不同?
張丁元:比如今晚林壽宇唯一一幅作品流拍,其實我覺得這幅作品相當好,很有概念性,而且1969年到1979年是他創(chuàng)作的成熟期。但這幅作品視覺上不是那種比較容易接受的。目前亞洲市場比較容易接受的是帶一點顏色,或是材料運用比較復雜的作品。西方市場能接受一些概念性的作品,這與亞洲市場不同,亞洲市場比較專注作品的視覺性。而推介類似這樣概念性強的作品,也是我們的嘗試和經(jīng)驗。
《中國收藏》:內地藏家表現(xiàn)如何?
張丁元:還不錯,有幾幅都是中國內地買家創(chuàng)下的紀錄。
《中國收藏》:中國當代藝術是一個擠泡沫或者說重新洗牌的情況嗎?
林家如:這些年我一直關注中國當代藝術市場,所以在專場中不斷增加新的藝術家名單,力圖尋找新的方向。大家可以看到,此次我們的圖錄編排有一個很清晰的方向,尤其像張曉剛、曾梵志、周春芽,我相信今天整個夜場的展現(xiàn)是相當健康和穩(wěn)定的,中國當代藝術正在趨向一個合理和健康的方式。我覺得市場現(xiàn)在缺乏的是信心,之前大家都在觀望,現(xiàn)在應該更有信心。比如“離心力”專場,我們給予了市場新的名單,看到傳承有了有力接軌,對價錢大家也有了一定的概念,現(xiàn)在是重新調整、再出發(fā)的時候了。
張丁元:中國當代藝術本來就需要與國際市場接軌。這也是佳士得香港拍賣發(fā)展的一個長期方向。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比如題材、概念,我覺得會需要一點時間來溝通,畢竟這些與文化屬性的不同有關,不能強迫。藏家的理解同樣也需要過程。因此我們一直在促進藝術家與藏家之間,在題材、價格方面有一個良性的交流。我也相信不管是中國當代還是亞洲當代,未來幾年都會與國際無縫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