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麗
(河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藥學部,河南鄭州 450000)
下肢骨折術后,患者需要進行較長時間的臥床休息,在這一期間,患者活動量減少,肢體血液循環(huán)減緩,加之手術治療所帶來的損傷,很容易引起肢體腫脹癥狀,并引發(fā)疼痛,嚴重時還可能導致肌肉組織壞死,并最終致使殘疾或是截肢[1]。因此,在骨折術后,需要對肢體腫脹癥狀引起重視,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治療,幫助恢復患者肢體供血[2]。近幾年,該院在下肢骨折術后腫脹的治療中推廣使用了五味消毒飲加減療法,其臨床療效較為理想。為進一步明確五味消毒飲加減治療下肢骨折術后腫脹的臨床效果,研究選取了該院在2017年5月—2018年7月期間骨科收治的80例下肢骨折術后腫脹患者進行分組比較,具體內容如下。
將該院在骨科收治的80例下肢骨折術后腫脹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數(shù)字隨機法進行分組后,一組給予阿司匹林、甘露醇等常規(guī)西藥治療,為普通組,另一組在此基礎上來聯(lián)合五味消毒飲加減治療,為實驗組,每組40例患者。實驗組患者年齡為19~80歲,平均年齡為(52.3±2.2)歲,包括男性患者 22例,女性患者18例,左下肢骨折患者11例,右下肢骨折患者20例,雙下肢骨折患者9例;普通組患者年齡為18~77歲,平均年齡為(51.8±2.7)歲,包括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左下肢骨折患者13例,右下肢骨折患者22例,雙下肢骨折患者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比較。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在該院進行手術治療,且為創(chuàng)傷性骨折;患者及其家屬同意進行該次研究;該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進行該次研究。
排除標準:排除病理性骨折患者;排除存在精神障礙的患者;排除患有血液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排除患有免疫性疾病的患者;排除患有惡性腫瘤疾病的患者;排除藥物過敏患者;排除手術禁忌證患者。
普通組患者應用甘露醇、阿司匹林等西藥進行治療,阿司匹林腸溶片口服,0.3~0.6 g/次,3次/d,將甘露醇與生理鹽水混合為250 mL濃度為20%的溶液進行靜脈滴注,1次/d,連續(xù)治療兩周。實驗組在此基礎上聯(lián)合五味消毒飲加減治療,組方如下:金銀花30 g、甘草 6 g、野菊花 30 g、三七粉 6 g、當歸 20 g、延胡索 10 g、蒲公英 15 g、川芎 15 g、桃仁 10 g、紫花地丁 15 g、澤瀉10 g、川牛膝10 g、紫背天葵子10 g。針對腫脹范圍大,積液較多的患者,加紅藤與敗醬草各10 g,針對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加茯苓與生地黃10 g,針對尿路刺激患者,加滑石9 g,針對五心煩熱患者,加麥冬和連翹各10 g。加水2 000 mL熬煮成300 mL濃縮汁,1次/d,分2次服用。治療過程中,叮囑患者抬高肢體,促進靜脈回流,并定期進行按摩與活動。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療效評價標準如下:患者肢體周徑正常,腫脹等癥狀消失為顯效;患者周徑減小,腫脹等癥狀緩解為有效;經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無改善或加重為無效,有效率=(顯效+有效)/40×100%。對比兩組患者的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和血漿比黏度。比較患者的腫脹消失時間和疼痛緩解時間。
該次研究使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其中計數(shù)資料以[n(%)] 表示,使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使用 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的治療有效率為95%(38例),高于普通組的80%(32例),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的療效比較
實驗組治療后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為(9.01±0.32),血漿比黏度為 (1.60±0.16)mPa/s,各項數(shù)據(jù)均優(yōu)于普通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s)
組別 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 血漿比黏度(mPa/s)實驗組(n=40)普通組(n=40)t值P 9.01±0.32 11.14±0.22 34.690 4 1.60±0.16 1.83±0.14 6.842 1<0.05<0.05
實驗組腫脹消失時間為(8.1±1.1)d,疼痛緩解時間為(5.1±0.5)d,各項數(shù)據(jù)與普通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3 兩組患者的癥狀改善情況比較[(±s),d]
表3 兩組患者的癥狀改善情況比較[(±s),d]
組別 腫脹消失時間 疼痛緩解時間實驗組(n=40)普通組(n=40)t值P值8.1±1.1 10.6±1.4 8.880 5<0.05 5.1±0.5 8.3±1.3 14.530 5<0.05
下肢骨折術后,患者需要臥床休息,在休息期間,由于缺少活動,會使得下肢血流循環(huán)變緩,從而引發(fā)腫脹癥狀。此外,手術和骨折本身所帶來的機體損傷也會導致大量炎性因子的釋放,從而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引發(fā)腫脹[3-6]。因此,在下肢骨折術腫脹的治療中,應當以改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和減輕炎癥反應為原則。
常規(guī)西藥治療所使用到的甘露醇主要用于抑制紅細胞聚集,改善水腫癥狀,阿司匹林則可以有效抑制炎癥反應,但其不良反應較多,治療效果也不十分理想[7-8]。五味消毒飲屬中醫(yī)中藥范疇,組方中金銀花、野菊花等具有抗炎抗菌的作用,當歸用于活血通絡,蒲公英可以解毒涼血,三七、延胡索等用于活血止痛,再依據(jù)患者個體差異給予加減治療,能夠有效針對患者的臨床癥狀,達到對癥治療的目的[9-10]。
該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的治療有效率為95%(38例),高于普通組的80%(32例),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數(shù)據(jù)說明:在常規(guī)的西藥的治療下,給予五味消毒飲可以有效提升治療效果。而結果2.2的數(shù)據(jù)則說明五味消毒飲加減療法能夠改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促進腫脹肢體的血液回流,抑制紅細胞聚集,從而減輕腫脹和疼痛癥狀?,F(xiàn)代醫(yī)學也研究表明:五味消毒飲可以顯著減輕炎癥反應,促進血液微循環(huán)[11]。并且,通過采用五味消毒飲加減療法,患者腫脹和疼痛的緩解時間也更快,這一點,可以在結果 2.3“實驗組腫脹消失時間為(8.1±1.1)d,疼痛緩解時間為(5.1±0.5)d,各項數(shù)據(jù)與普通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看出。
綜上所述,五味消毒飲加減治療下肢骨折術后腫脹療效顯著,可改善患者肢體血液循環(huán),加快腫脹和疼痛癥狀的消失,臨床應用價值較高,可以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