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_方鳳燕
天空之城梵凈山
纜車緩緩前行,就像雨后電線桿上掛著的一顆顆水珠,車里的我們有如撐篙云上,越過茫茫原始森林,直上千米,被托入云端之上。
身旁是一對年過六旬的老夫妻,都著登山鞋,穿沖鋒衣,戴漁夫帽,一看就是有備而來。兩人瞧著窗外聚散漂移的云霧,笑著說:“這西南的風光終究還是和江南的不一樣啊?!甭犓麄兘徽?,兩人已經(jīng)走過了世界上很多地方,這次是慕名前來梵凈山。
纜車來來回回,把一些人運下山,又把一些人運上山。山高路險,在沒有觀光車和索道的時代,人們進山和上山,要克服多少艱難險阻,實難想象。40 分鐘后,纜車??吭诎肷窖?,剩下的路,要我們一步一步走上去。天氣晴好,驕陽曬得人頭頂發(fā)燙。不知道是興奮還是燥熱,我微微地出了汗。一年前,也是這樣一個驕陽似火的天氣,巴林首都麥納麥,熱鬧如常。這顆“波斯灣明珠”因為第42 屆世界遺產(chǎn)大會而增添了幾分神圣,在一片期待的目光中,大會主席哈雅女士敲響了手中的木槌——自此,梵凈山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這座山,終被世界看見,它像一道光,吸引著潮水一般的人群,前來追逐。我就是其中一位追光人。
新金頂,又稱紅云金頂,是“人間凈土”建設(shè)上的點睛之筆,也是紅云之上盛開的一朵奇葩(攝影_石耀臣)
上山的路不算崎嶇,皆為木質(zhì)階梯。行到一處遮雨亭,我們停了下來。梵凈山多云霧,云霧多了,雨也多,所以上山途中建有多座遮雨亭,供游人歇息避雨。同伴拍拍背包,問要補充點體力嗎?我心領(lǐng)神會。上山之前,路邊遇到位老奶奶賣黃瓜,她咧嘴一笑,露出缺失的門牙,說5 塊錢兩根。同伴跟她討價還價:8塊錢3根,怎么樣?老奶奶笑了,我也笑了,最后翻遍全身,找出5 元現(xiàn)金,領(lǐng)走兩根黃瓜。
我們一邊啃著黃瓜,一邊沿階梯向上,走得氣喘吁吁。身居都市樊籠,有多久沒有這樣酣暢淋漓地爬山了呢?這讓我想起去年冬天的北國之行,那次是登泰山,邊走邊脫,汗流浹背,最后一鼓作氣登上了十八盤。梵凈山的登山道并不比泰山更險要,事實上這邊的配套更多樣,如果不想爬山,可以花錢坐滑竿,讓人把自己抬上去?;途褪怯弥窀椭瞥傻淖?,兩根長竹竿,中間裝有簡易躺椅或坐兜,人半坐半臥,被抬著上山。這種交通工具古時叫“肩輿”,流傳了上千年,如今為西南山區(qū)特有。但上山的人都很驍勇,和我同一輛纜車的老夫妻,已經(jīng)步履矯健地走到前面去了。生意不好,抬滑竿的人都寂寞得睡著了。
梵凈山一年約有200 天有霧,圖為山勢嶙峋的老金頂,海拔2493 米,是梵凈山第二高峰(攝影_小布行路上)
山林也寂寞地安靜著,綠得透不過氣,一聲蟬鳴也聽不到。但我知道,這安靜之中,暗蘊生機。珙桐和冷杉在萌出新葉,云豹在山林深處休憩,而黔金絲猴,則在更深的林子里晃蕩跳躍。幾番攀登,幾番停歇,在一根黃瓜啃完后,我們繼續(xù)挪步向前,最后到達觀景臺。那里聚集了最多的人群,也聚集了最多的熱鬧。觀景臺右上方是有如魔幻現(xiàn)實主義雕塑的蘑菇石,更遠一點是巍峨的老金頂,而正對面是氣勢逼人的新金頂,上山的人都舉著手機或相機,排著隊等合影。
山風襲來,霧起云涌。我才發(fā)現(xiàn),山上的云霧,每分鐘都不一樣,所以便可移步換景。上山的人多是沖著金頂來的。新金頂和老金頂遙遙相望,從外形上看,新金頂直沖云天,更遺世獨立,但老金頂所在的月鏡山因為海拔更高,攀登起來更費力。老金頂上建有燃燈殿,供奉燃燈古佛,從前的朝圣者也都是去到那里朝拜禮佛。
一路同行的那對老夫妻踏上了通往老金頂?shù)氖A,我和同伴選擇了相反的方向。沿著觀景臺的臺階向下,前往新金頂?shù)姆较蛴袀€大平臺,也是游客休息和補給區(qū)。旁邊就是梵凈山四大皇庵之一的承恩寺,香客不多,安靜肅穆。寺門口的鐵索上,掛滿了同心鎖,祈財,祈福,祈平安,祈姻緣。這祈求層層疊疊,如此密集和繁盛,佛祖怕是要忙壞了。斟酌一番后,我點了一份鹵肉飯,一根煮玉米,就著山風假裝愉悅地吃下去。胃連著心,那一刻我無比懷念抵達貴陽時,在火車站老街吃得意猶未盡的那碗牛肉粉。
不知道是風推著云,還是云追著風,風云變幻中,我感到新金頂對我發(fā)出了召喚。太陽隱匿起來,山風寒涼,吹在身上冷颼颼的。我披上外套,隨著人群,踏上石階,攀援而上。新金頂垂直高度相差近百米,是梵凈山金頂中最驚險的一座。這是遠古地球留下的印記,也是云端之上盛開的一朵奇葩。億萬年前,這里還是一片汪洋,而今天,時光的雕刻和歲月的年輪成就了這片梵天凈土。
耳邊響起各種哀嚎聲和驚嘆聲,哀嚎大約是因為恐高,驚嘆大約是被眼前的“天空之城”所震撼。所謂“立天地而不毀,冠古今而獨隆”,拔地而起的新金頂由兩座孤峰組成,中間一座石橋相連。南峰建有釋迦殿,供奉釋迦佛;北峰建有彌勒殿,供奉彌勒佛。孤峰并立,傲視人間,而紅塵之上,佛音裊裊。先前遙望它,只覺不可思議,此刻身臨其境,高處不勝寒,又是另一番感受。穹頂之下,群山之巔,人之渺小如同滄海一粟。
巍然屹立的蘑菇石(圖片提供_梵凈山風景區(qū))
梵天凈土深處,隱藏著無數(shù)故事(攝影_小布行路上)
舉目四望,梵凈山第一高峰鳳凰山近在眼前,而遠處的老金頂在云霧中若隱若現(xiàn),讓人懷疑上面是不是真的住過神仙。我將視線放遠,再放遠,但山的那邊,還是山。在貴州大地,九萬大山曾是人們跨越不了的生命線,但大山卻也是這片土地堅不可摧的屏障。隔絕,是一種保護,還是一種傷害呢?還真說不清。今天當?shù)厍蛏贤暥鹊貐^(qū)荒漠蔓延,梵凈山卻依然保存著567 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巍巍群山守護者這片森林,這里成了植物的王國,動物的樂土,古老珍稀的物種得以自由地繁衍生息。
從這個層面來說,大山功不可沒。但大山并不懂得炫耀。同伴氣沉丹田,用盡力氣發(fā)出贊嘆:“啊——”大山?jīng)]有回應(yīng)他的呼喊,大山不需要贊嘆。就像群山之間難得一見的萬米睡佛,被不被看見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山即一尊佛,佛即一座山,大山只懂得站立,將所有佛國往事隱秘在了翻滾的云霧里。
白天,這里屬于旅人,笑聲,歌聲,腳步聲,相機的咔嚓聲。夜晚,這里屬于星辰,沒了人造光源的打擾,繁星璀璨,純凈如夢。只是如今鮮少有人能站上山巔仰望星空,自被錄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后,山上禁止留宿,旅館客棧也都已關(guān)閉。登頂遙看星河浩瀚,已經(jīng)成了一個奢侈的念想。
梵凈山真正出眾的不是外形,不是宗教,而是它所孕育的生命(攝影_石耀臣)
不能仰望星空,但還可以腳踏實地。正如山上是信仰,山下是生活。而生態(tài)專家吉姆·桑賽爾老早就說過,梵凈山周邊是人類活動的海洋。這周邊,自然繞不過銅仁。梵凈山所在的銅仁,城市不大,但這座城里生活的人,過得尤為肆意。比起其他地方,沐浴過更多佛光的他們更懂得,對未來真正的慷慨,是把一切都獻給現(xiàn)在。他們的現(xiàn)在,是用力生活。不管是半小時車程的江口縣,還是一小時車程的銅仁市,周末人們最喜歡的度假方式是去梵凈山。他們往往全家出動,去了,并不登頂,也不禮佛,只在山下逛,感受承包整片森林的喜悅。在林子里放歌,山溪邊漫步,呼吸清潤的空氣,品嘗醇香的山味,逸致之時,不是詩人,也能吟詩了。入夜躺在山間小筑,也能看到星星,星光閃爍時,佛就在心中。
雙峰傲立,不似人間有(圖片提供_視覺中國)
上天似乎格外垂愛銅仁人,讓他們走出家門口就能擁抱靈山秀水。銅仁出發(fā),一路向西,直抵梵凈山,一路向東,則是鳳凰古城,再繼續(xù)東上,就到了武陵仙境張家界。而銅仁人對自己的慷慨就在于,他們從不困囿于自己生活的那方天地,只要走出去,所到之處都是他們的后花園。
這是上天的饋贈,也是時代賦予的便利,就像一位跑車師傅說的:“這幾年貴州發(fā)展越來越好,路修好了,橋也架起來了,很多人都走出大山了?!鄙鐣陌l(fā)展日新月異,隨著貴州動車線全面鋪開,九萬大山將不再是屏障。不久以后,梵凈山門口,也會有列車呼嘯而過了。這座生態(tài)孤島,終將擁抱紅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