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 524094)
《意大利協(xié)奏曲》是法國長笛樂派優(yōu)秀的長笛演奏家、作曲家德梅塞曼最有名的作品,由于樂曲中運用大量的那不勒斯民謠當成素材,所以被稱為《意大利協(xié)奏曲》又名《音樂會獨奏曲第六號》(Op.82)。該作品具有很強的炫技性、抒情性、流暢性以及民族性。
18世紀末,拿破侖遭遇滑鐵盧戰(zhàn)役慘敗,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復辟了波旁王朝,這個曾經(jīng)在法國喧鬧一時的大革命無疾而終。受到法國大革命的影響,在藝術領域,藝術家們的“主觀情感”得到了充分的加強。由于教權皇權統(tǒng)治的逐漸衰落,及新興資產(chǎn)階級的興起,一些受到過高等教育并有文化修養(yǎng)的中產(chǎn)階級成為為該時期音樂家提供資助的主體。隨之而來,音樂家在創(chuàng)作風格上一改高貴典雅的形象。甚至為了迎合主流大眾的審美傾向,而更多的朝華麗炫技上發(fā)展,以提供更為刺激的視聽感受。例如,19世紀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帕格尼尼及李斯特,一度以高超技巧的演奏水平和技法繁復的作品贏得時代的青睞。
一部音樂作品的“音樂風格”常借由旋律線條的走向、節(jié)奏力度的變化、和聲織體的構成、曲體結構的布局及作品中音色的布置等表現(xiàn)手法所組合而成的綜合特征體現(xiàn)。不同歷史時期中,不同風格流派的作曲家所使用的表現(xiàn)手法種類繁多,各不相同。而同一歷史時期的相同流派中的作曲家們,則在相同的社會背景和哲學世界觀的指導下使用相近的表現(xiàn)手法,而使其作品呈現(xiàn)出總體風格的相似。
作曲家德梅塞曼便是在如此多元化的時代背景下進行創(chuàng)作的。從他的曲調風格上來看,民間舞曲的滲入,賦予了作品新鮮的活力,使作品更加具有抒情性和歌唱性。德梅塞曼的作品在和聲方面也呈現(xiàn)出了一些新的變化,比如調性轉換頻率快、不協(xié)和和弦的巧妙運用等。古典主義音樂的邏輯性與浪漫主義音樂的旋律性完美結合是他作品風格的體現(xiàn)。
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不但繼承了古典主義時期音樂的風格,還加入了作曲家們個人的生活感受以及他們內(nèi)心想要表達的感情。所以不再受古典主義時期音樂固定模式的束縛,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越發(fā)的注重主觀情感的表達。《意大利協(xié)奏曲》是這一時期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帶有著強烈的民族性、炫技性和抒情性。該作品的音樂風格將從這三點音樂特性中具體體現(xiàn)。
浪漫主義音樂主要是研究構成其音樂的元素,如民間音樂的大量運用,這也直接反映了當時浪漫民族主義的音樂趨勢。民族主義是浪漫派音樂的重要風格之一。民族音樂風格之間的差別被大肆渲染,民歌成為浪漫時期音樂創(chuàng)作的重要素材?!兑獯罄麉f(xié)奏曲》中也是運用了塔蘭泰拉舞曲風格作為素材來進行創(chuàng)作的。塔蘭泰拉的意大利文是Tarantelle。最初可能起源于意大利塔蘭圖(Taranto)這個港灣,是意大利南部拿波里的一種民間舞曲,相傳當?shù)赜幸环N毒蜘蛛(tarantula),被它咬傷的人必需發(fā)瘋似的舞蹈,一直跳到筋疲力盡才能解毒,它的音樂風格跟古曲庫朗特舞曲和吉格十分相像,近似于恒動曲(無窮動),這種一揮而就的舞曲體裁,是19世紀中期的音樂創(chuàng)作中較為常見的體裁,其特點為:典型的舞曲風格,節(jié)拍一般運用八三拍或是八六拍子,以三連音組成的節(jié)奏型貫穿全曲,速度極快,臨近尾聲的時候速度會越來越快,情緒興奮、高漲。德梅塞曼除外,肖邦、李斯特、韋伯等一些作曲家也曾運用這種體裁寫成很華麗,奔放的器樂曲。
2001年版《新格羅夫音樂與音樂家詞典》的炫技(Virtuoso)詞條指出:“炫技一詞來源于意大利語。在早期(尤其在16、17世紀),炫技在音樂方面更多指作曲方面的成就。到了18世紀晚期,炫技才開始側重于指演奏技術嫻熟的表演大師?!?帕格尼尼是浪漫主義時期炫技演奏的開創(chuàng)者與佼佼者,人們深深折服于他高超的演奏技藝。舒曼也曾評價他為“歷史上具有轉折意義的演奏大師”。德梅塞曼的作品中運用了大量的炫技風格,體現(xiàn)了他深受帕格尼尼的炫技演奏的影響。炫技這一音樂特性的發(fā)展賦予作曲家創(chuàng)作的自由,為作曲家提供了更廣闊的天地?!兑獯罄麉f(xié)奏曲》中包含長連線旋律、快速的手指跑動、雙吐等技術難點。表現(xiàn)了樂曲炫技的音樂風格的同時還提高了演奏者們的演奏技術。炫技逐漸發(fā)展到后來,大量的作曲家受帕格尼尼的影響,創(chuàng)作出許多類似于《威尼斯狂歡節(jié)》這樣只炫耀技術而缺乏藝術內(nèi)涵的作品。這類作品忽略了音樂本身的內(nèi)涵,純粹為了炫技而炫技,使這一時期的長笛演奏進入了誤區(qū)。所以,炫技必須要恰到好處,過多則會適得其反。
浪漫主義音樂觀中感性的成分較多,而古典主義音樂觀相對來說要理性一些。極力追求自我的個人情感、以自我為中心、注重色彩的襯托和和聲的轉換、標記了諸多感情色彩的音樂術語、如歌的旋律及恰當?shù)霓D調使作品產(chǎn)生出不盡的音樂美感,每一個特征都在彰顯浪漫主義音樂“抒情性”。浪漫主義時期的長笛作品中,主題與旋律則是浪漫主義音樂抒情性的本質?!兑獯罄麉f(xié)奏曲》第二樂章拿波里之歌就是抒情性音樂風格的最好體現(xiàn)。拿波里亦叫做那不勒斯,如癡如醉的好聽的歌劇和民歌使人流連忘返。那個時期的拿波里沒有戰(zhàn)火的紛擾,家鄉(xiāng)美景依舊,人們生活安定,歌曲都充滿著浪漫主義情懷,飽含詩意,優(yōu)美而又抒情的旋律則成為大部分作品的主旋律?!兑獯罄麉f(xié)奏曲》中pp、mf、f、ff、ppp這些富有變化的力度記號,不僅給樂曲增添了音樂性,還可以使演奏者以飽滿的情感表現(xiàn)來打動觀眾。
通過這些分析希望能夠幫助更多的長笛演奏者了解該樂曲,并將樂曲風格融入到演奏中,更好地將作品表現(xiàn)出來。長笛是具有完美的技巧并富于音樂表現(xiàn)力的樂器。所謂音樂表現(xiàn)力的體現(xiàn),就是演奏者對作者所賦予該作品的內(nèi)涵用恰當?shù)那楦羞M行表達,而不是運用夸張的vibrato和毫無變化的聲音來表現(xiàn)。力度強弱對比的幅度成為浪漫主義時期的特點,也是表現(xiàn)情感張力的重要元素之一。力度強弱對比的幅度越大,則音樂情感的表現(xiàn)越飽滿。要想完美的演奏《意大利協(xié)奏曲》,在解決了以上技術難點后,還要有音樂情感的表現(xiàn)。該作品中標記了很多富有表情的力度記號,從極弱(ppp)到很強(ff)的力度記號在樂曲中均有體現(xiàn),在正確演奏樂譜的同時也要加入演奏者的情感,而不是機械的音量變化,缺乏情感的音樂又怎能打動聽眾。最重要的是要用心去演奏,只有將自己投入到音樂當中去,演奏才能深入人心。
注釋:
1.Sadie,Stanley.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Macmillan Press,Seventh Edition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