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敏
摘 要:誠信是我國傳統(tǒng)美德之一,是立身之道。自古就有許多關于誠信的故事與名言警句。當前,在時代發(fā)展的洪流之下,涌現(xiàn)了許多錯綜復雜的文化意識,使得學生在誠信品質方面有所缺失。因此,立足于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基于道德與法治這一本教材,探討學生品質培養(yǎng)方法等的相關問題。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核心價值觀;誠信教育
對初中生而言,他們的年齡階段比較特殊,此時正是他們道德認知正在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因此其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內在的形成還不成熟,亟須要學校方面的培養(yǎng)。在初中階段,從各個學科的性質來看,其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本身就有著對思想方面教育的特殊性,是對學生進行優(yōu)良品質教育的“主要陣地”,因此,在對初中生進行誠信教育時,必須要立足于道德與法治課堂,發(fā)揮道德與法治學科本身的作用和意義,幫助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養(yǎng)成誠信的好品質。
一、道德與法治課中進行誠信教育的意義
在經(jīng)濟全球化的發(fā)展趨勢下,社會結構的變化引起了人們對于不同文化的需求,文化的發(fā)展具有多元化的特點,面對一些復雜的文化,我國的一些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逐漸受到?jīng)_擊,在不同的文化價值觀面前,學生作為文化觀念的傳承者,同時也是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亟須樹立正確的誠信價值觀來抵制不良思潮。
在道德與法治教育中滲透誠信教育,扶正學生的思想觀念與價值觀念,給學生的發(fā)展構建了一個較好的文化環(huán)境,從根本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發(fā)展的過程中相應地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在學生學習誠信的階段,對于現(xiàn)有的價值觀進行提升,改進存在的不足,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青年,將核心價值觀貫徹落實,充分提高我國社會主義接班人的能力。因此,通過道德與法治教學來積極地對誠信教育進行融合,能夠繼承優(yōu)秀的傳統(tǒng),并且在現(xiàn)有的基礎之上進行革新,讓學生在社會的發(fā)展浪潮中能夠具備更高的綜合能力,不斷地為成為社會主義接班人蓄力。
二、道德與法治課中誠信教育的教學策略
站在心理學的角度解讀誠信,首先應該明確誠信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一種必要秩序,誠信的觀念應該得以發(fā)揚和傳播。其要求形成一種人與人之間社會生活的法則,在人的社會性生活基礎之上,誠信的觀念幫助學生實現(xiàn)對于生活實踐改造的目的。誠信在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過程中,有助于破除學生個人拜金主義等不良思潮。做好誠信教育,在心理學方面的道德規(guī)范約束方面有非常積極的重要意義。我們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之中進行誠信教育時,要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發(fā)展階段特點,采用多樣化的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1.閱讀中學會“誠信”
許多優(yōu)秀的文化以及民族精神蘊含在書籍之中,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因此我們學校在進行道德與法治課的誠信教育時利用了“圖書”這一資源,讓學生在閱讀中吸納誠信教育的元素。但是由于學生自主閱讀能力還不足,因此我們大多是采取了繪本閱讀的教育方法,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學會誠信(如《曾子殺豬》《季布一諾》《望夫石》等故事分析誠信的重要性。)課外自讀課本、補充材料、學生自主搜集資料,都可以盡量配合課內教學,擴大知識領域,培養(yǎng)閱讀習慣,激發(fā)閱讀的興趣等。在課堂上,學生把獲得的課外積累的知識與同學們分享,既豐富了課堂內容,又不拘泥于課本,忠于課本,高于課本,擴大了知識量。
2.情景中培育“羞恥感”
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教育學生“什么是誠信,如何做到誠信做人。”從生活中的點滴做起,例如,學生在路上撿到了錢交給我之后,我會在全班進行表揚;在考試的時候我會采取無人監(jiān)考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自覺的監(jiān)督,有些學生可能會因為教師不在場而偷偷作弊,此時我也不會對其進行嚴厲的批評,因為的學生正處于性格不成熟的時期,有一些小錯誤無傷大雅,必須要幫助其改正,我會采取潛移默化的方式讓學生感到內疚,以這種羞恥感讓學生自己反思改正自己的錯誤。
3.家長融入誠信教育中
對于初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剛步入學校對學校的一切都感到新奇,同時也感到陌生,此時他們對于家長的依賴性還是十分高的,因此,我們在進行誠信教育時還要考慮到家長因素,充分發(fā)揮家庭教育的作用。我們在進行道德與法治誠信教育時,往往鼓勵家長參與到我們組織的親子活動之中,讓家長與學生合作表演一個小話劇,或者是講一個關于誠信的小故事,學生在與家長互動時可以找尋到安全感,同時也能夠更好地吸收一些知識,培養(yǎng)良好的品質。例如,我們學校在上一周針對初一年級的學生,舉行了一次家校聯(lián)合的誠信知識競賽,讓家長與學生一同參與到比賽之中,回答一些簡單的關于誠信的問題,讓學生在競爭愉悅的氛圍之中學習到關于誠信的知識,培養(yǎng)相應的良好品質。
總之,“誠信”在人類社會進步、社會發(fā)展以及個人生活中占據(jù)重要的位置,在我國加強誠信教育是社會發(fā)展也是個人成長的迫切需要。而我們目前的誠信教育中仍舊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一線教師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優(yōu)化誠信
教育。
參考文獻:
[1]楊羽.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誠信教育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8.
[2]章自達.“誠信”是立國之基,立身之本,立世之寶:做好農村初中誠信教育的思考[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10):67.
[3]何進軍.初中學生誠信道德自我研究[J].教育導刊,2008(1):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