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亞琴
摘 要:培養(yǎng)道德品質,形成健全人格,學校通過構建德育系統(tǒng),密切聯(lián)系家庭、社會、形成和諧一致的道德氛圍。概括為“八個一”的活動。
關鍵詞:培養(yǎng);道德品質;德育系統(tǒng)
德育工作是學校一切工作的關鍵,它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和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對青少年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起著導向、動力和保證作用。特別是在社會深刻變革,經濟快速發(fā)展的今天,對學校德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適應新形勢,與時俱進。樹立以人為本的德育觀念,注重學生文明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將枯燥無味的德育內容分解到以下八個方面,以班級為單位通過各種活動對學生進行德育。
一、構建一個德育工作網絡
建立和健全學校德育工作組織網絡,形成以德育管理為核心的校園德育工作機制。即建立以學校德育領導小組—少先隊—班主任為主體的常規(guī)教育主線,建立學生干部輪換機制,引領他們發(fā)揮小干部作用,積極參與班級管理,發(fā)揮學生自覺能動性。讓少先隊成為組織德育活動的主力軍,把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納入工作職責范圍,堅持日檢查、周公布、月總結、學期總評的評比制度,大力宣傳學生的先進事跡,以榜樣的力量激發(fā)學生,提高學生踐行文明禮儀的自覺性,全面提升學生的文明素養(yǎng)。
二、為校園增添一份美
校園環(huán)境是學校精神文明的窗口,同時又是學校日常德育的載體。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氛圍,優(yōu)雅的校園文化,給人以奮發(fā)向上的力量,而環(huán)境是文化的外部因素,能使學生不知不覺、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暗示和感染,為校園、班級環(huán)境創(chuàng)造一定的文化色彩和教育意境,增強環(huán)境育人功能。給學生帶來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要求學生愛護校園環(huán)境的同時做好教室的布置,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聰明才智及特長,如學習園地、標語、條幅、掛圖、畫像可經常變化,形式上也有所創(chuàng)新,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培養(yǎng)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
三、進行一次國旗下講話
升國旗儀式是宣傳愛國主義思想的直接形式,每周舉行一次升國旗儀式,進行一次國旗下講話。由少先隊輔導員根據(jù)值周教師的評選結果,安排優(yōu)秀學生進行演講。內容涉及師生的好人好事先進事跡,要求主題鮮明、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吸引力和感召力。通過講話可以幫助學生振奮精神,樹立遠大理想,把愛國主義同愛校愛班相結合,從小培養(yǎng)學生集體主義情感,讓學生明辨是非,遠離網吧,弘揚正能量。在思想上給師生很大的鼓舞和啟迪,使學生在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中陶冶情操,從而發(fā)自內心地愛校、愛家、愛國。
四、開展一次感恩教育
定期召開主題班會,教育學生從小遵紀守法、文明禮貌,團結友善、勤儉節(jié)約,讓學生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首先愛父母,愛老師。常懷一顆感恩的心,感激父母養(yǎng)育之恩,感謝老師培養(yǎng)之恩,從而把感恩之情化為強烈的責任感,并付諸實際行動,長大后回報社會。
五、搭好一個家校平臺
學校教育是主導,教育是基礎,社會教育是延伸,它們是一個緊密聯(lián)系、各自獨立的有機系統(tǒng)。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言談舉止、家庭氣氛、生活方式等時刻都在影響著孩子。我校在家校結合方面也進行了積極的探索,開展了教師家訪、家長座談、家校聯(lián)手等活動,建立健全以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為一體的“三教”制度,要求班主任在做好家訪的同時,對學生家長也提出常規(guī)要求,使孩子在家長的督促下,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六、多讀一則名言警句
名言警句是幾千年來許多偉人名家智慧的結晶,也是許多名人作家感悟人生、體驗生活后才留下的。一些優(yōu)秀的名言警句,往往成為學生思想行為的向導,要求學生每日至少記住并理解一句名人名言,這樣日積月累,學生自然會對這些名言警句銘記于心,崇高的人格思想會對他們產生巨大的感染作用,時刻激勵他們奮發(fā)向上,形成榜樣的力量,成為他們自我模仿、自我學習的內在動力,是對其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的重要方法。
七、拓寬一個日常渠道
拓寬班干部工作渠道,實行崗位責任制、值日包干制、紀律衛(wèi)生檢查評比制。經常檢查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批評教育,幫其改掉不良習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組織活動,逐步使學生以“要我做”轉變?yōu)椤拔乙觥?。使良好的行為習慣內化為自覺的行動,提高了學生的文明素質,讓學生終身受益。
八、開展一次集體活動
集體活動內容廣泛、形式多樣,對轉化學生的道德行為有著強大的推動力,能使他們沿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如帶學生走出校園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學會關心他人,樂于奉獻,服務社會,增強社會責任感,帶領學生參加力所能及的社會公益勞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為當?shù)毓鹿牙先朔?,打掃街道、義務植樹等。讓學生感受到勞動光榮,通過多途徑、多渠道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培養(yǎng)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做人。
總之,實施德育“八個一”的展示活動,要發(fā)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而課堂教學的主導力量是教師。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實施德育工作的關鍵。必須重視和加強教師的師德建設,從教師的語言、儀表、工作方法入手,組織教師進行師德規(guī)范學習,愛崗敬業(yè)、使教師以高昂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