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化,對初中階段的物理教學也提出了更新、更多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不安于現(xiàn)狀,致力于教學模式、方法的革新等,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實現(xiàn)創(chuàng)新教育,使教學本身得到更多更好的發(fā)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深化對此的認知,大大地增強教學的創(chuàng)新性,使學生在課堂中得到更多?;诖耍源藶樵掝}進行研究,希望對相關工作的展開發(fā)揮出借鑒價值。
關鍵詞:初中物理;革新思考;創(chuàng)新路徑
從目前的實際情況看,一些傳統(tǒng)、陳舊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早已滿足不了現(xiàn)代教學的需求,亟需改革與創(chuàng)新。因此,在這樣的教育形勢下,一名初中教師在物理教學中也應意識到教學改革的重要性,并要致力于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的革新,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使教學更優(yōu)質(zhì)、更高效??梢?,在當前對此話題加以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一、初中物理教學模式的革新思考
(一)問題導學教學模式
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問題導學這一模式已被教師大范圍地應用在教育教學中,成為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的路徑之一[1]。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也應跟隨時代的發(fā)展腳步,致力于該模式的應用,大大地增強學生物理學習的針對性、實效性等,使得教學效果達到預期效果。
例如,在講解《牛頓第一定律》一課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在課前為學生設定一個導向案,讓學生在課前預習中按照導學案亦步亦趨地開展預習,促使其預習效果的提升。比如,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的意義、含義;掌握運動和理解力的關系等,使得學生在學習中對所學知識形成初步的認知,便于在課堂中的解惑答疑等,使其構(gòu)建完善的知識體系,使得教學模式得到創(chuàng)新。
(二)微課資源的應用
所謂的微課就是指,教師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動態(tài)化、趣味化的處理,使其形成5~10分鐘左右的小視頻,可以對教學內(nèi)容中的某一重點知識進行講解,幫助學生突破知識的重難點,保障學生物理學習的順利開展。因此,在教學中,在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的導向下,教師也可以予以應用,促使教學目標的達成[2]。
例如,在講解《阿基米德原理》一課的過程中,假如教師在教學中直接將公式傳授給學生,學生在理解、記憶時就會存在一定的困難,很難保障其物理學習的有效開展。因此,這時教師就可以采用動態(tài)小視頻的方式,將公式的形成過程以動態(tài)化的形式展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使得學生在理解、記憶的過程中更加輕松、容易,使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性大大增強。
(三)小組合作學習的推進
新課改倡導,教師在教學中應結(jié)合學生現(xiàn)階段的學習特點,充分地發(fā)揮出自身的引導作用,使學生在學習中“自主、合作、探究”等,使其感知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得學習效果事半功倍。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也應引入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模式,使學生在學習中互相促進、互相彌補等,使學生的知識體系更加健全、完善。
例如,在講解《摩擦力》這一課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預先為學生設置一些問題:“摩擦力是怎樣產(chǎn)生的呢?”“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摩擦的利與弊分別是什么呢?”等,使得學生在問題的導向下,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投入到物理實驗中,使其更好的解決疑惑、掌握知識,使得學習效果事半功倍。
二、初中物理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路徑
(一)物理實驗法
物理這一學科是以實驗為基礎的[3]。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也可以巧妙地借助物理實驗法來推動教學活動的開展,使得學生在實驗中驗證理論知識,保障教學活動的開展。
例如,在講解《重力》一課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引入一個演示實驗:(1)將一個小木球舉到一定高度下讓其自由落下;(2)將木球沿著斜線拋出對其的運動路線進行觀察;(3)讓小木球沿著桌面直線運動,滾落到地面,對其的運動過程進行觀察。在實驗過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以探討的方式研究:球的運動有哪些共同之處呢?為什么不管小球的運動狀態(tài)是怎樣的,其最終都會落到地面上呢?促使學生投入到知識的探究中,使教學得以開展下去。
(二)情景創(chuàng)設法
初中教師在開展物理教學的過程中,也可以順應時代的發(fā)展,促使現(xiàn)代技術與教學過程的結(jié)合,以此來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情境,帶給其一種入情入境的感覺,使其在知識的獲取更加輕松、容易,保障其學習目標的達成。
例如,在講解《分子熱運動》一課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充分的借助多媒體的優(yōu)勢,將分子熱運動的過程展現(xiàn)出來,使得學生真正地觀察微觀世界中的物質(zhì),深化其對知識的理解,真正地實現(xiàn)情境創(chuàng)設。
(三)游戲教學法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所選用的教學方法枯燥、沉悶,很難調(diào)動起學生知識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等,這對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也可以結(jié)合初中生現(xiàn)階段的思維特點,將游戲教學法引入進來,營造趣味、愉悅的教學氛圍,真正地實現(xiàn)寓教于樂。
綜上所述,初中教師在開展物理教學的過程中,對教學模式、方法進行革新、創(chuàng)新是至關重要的。在此模式下,不僅能豐富學生在課堂中的體驗感、愉悅感、新穎感,使其在局限的課堂中得到更多,也能更好地滿足新課改的所提要求,與時代發(fā)展相適合。但在這其中,教師也應選擇適當?shù)母母锓椒?,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預期效果,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張曉華.受力分析教學難點的成因分析及對策[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8,47(22):21.
[2]蘇文旭.數(shù)學思維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學周刊,2018(35):49-50.
作者簡介:楊昌兵(1970—),貴州省銅仁市,畢業(yè)于貴州師范大學,就職于銅仁市印江縣刀壩鎮(zhèn)初級中學,研究方向:初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