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標
摘 要:初中生物實驗教學難度不大,且具有較強趣味性,教師若能夠進一步優(yōu)化信息技術與實驗教學的有機整合,不僅可以更好地展現出與實驗相關的一系列問題與注意事項,也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全面激發(fā)與保持,為其獨立操作、自主探究能力的進一步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為其今后的生物學習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促進生物實驗教學有效性的顯著提升。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生物實驗;整合策略
初中生物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要想獲得理想教育效果往往離不開實驗教學的有力支持。而通過加強信息技術與生物實驗教學的有機整合,既可以使得生物理論、生物實驗教學環(huán)節(jié)與成果得到進一步優(yōu)化,也能夠為學生動手、動腦能力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諸多契機,進而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成長奠定堅實基礎。對此,為了將信息技術手段的優(yōu)勢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教師應從不同角度來探索、完善信息技術與實驗教學的整合策略。
一、生物實驗教學特點
生物學涉及的范圍相對較廣,且涉及了諸多生命現象、生命活動規(guī)律特點。而生物實驗則是從直觀層面來對這些生命現象、活動規(guī)律做出科學詮釋。也正是因為生物實驗的實踐探究,相關理論知識才取得了較為顯著的發(fā)展。對于學生來講,生物實驗教學活動的精心設計,既有助于學生生物學習、探究以及積極性的全面調動,也能夠為學生發(fā)現、探索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諸多契機,使學生能夠逐漸懂得“用事實說話”,能夠真正做到“透過現象看本質”基于一系列實驗分析來得出各項結論。生物實驗不僅是對生物做出深入研究的較為基本且有效的一種方法,也是引導學生透徹理解、高效掌握相關知識點的重要路徑[1]。
首先,生物實驗教學活動的精心設計,可以引導學生對生物知識做出更直觀的了解,引導學生選擇更科學且適合自己的方法來加強對相關概念知識的準確掌握,并從中發(fā)現相應規(guī)律、特點。同時也能夠為學生自學能力、思維能力的進一步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也能夠為其今后的生物學習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2]。
其次,通過開展生物實驗教學活動能夠從不同角度來加強學生科研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在參與各項生物實驗探究活動時,在積累更新穎、多樣生物學習方法的同時,也能夠從不用層面尋找到自然學科學習的一些共性,真正學會舉一反三。
再次,其有助于學生良好合作意識與能力的培養(yǎng)、拓展。生物實驗教學活動通常都是以小組形式開展的,學生在參與各項合作討論活動中,既可以將自身各方面潛能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出來,又能為其團隊精神、協(xié)作能力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諸多契機,使得每位學生都能夠憑借自身能力與知識經驗來完成各項合作學習探究任務。
最后,生物實驗教學活動的精心設計與組織有助于學生生物學習興趣、思維能力的全面激發(fā)。在實驗教學中,學生能夠積累更多新穎有趣的知識信息,處于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能夠全身心參與其中。
二、信息技術與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整合意義
在初中生物課堂上,信息技術發(fā)揮著重要的輔助作用,能夠進一步優(yōu)化各項生物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在實際授課中,能夠突破傳統(tǒng)授課理念與模式的種種局限,通過多媒體、計算機等技術的科學引用,以更生動、靈活且形象的方式來展示相關知識內容。這樣學生在直觀認識生物知識的同時,也能夠全面調動其學習積極性,促進其學習興趣、自信心的全面增強[3]。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通過信息技術的科學引用,可以使得原本較為抽象復雜的知識更形象、具體地展示出來。如:細胞、微生物以及細菌等以往只可以通過顯微鏡來觀察且難以獲得準確結論的實驗活動。通過科學整合信息技術與生物實驗,能夠進一步增強實驗效果,更具體化地呈現微觀抽象的實驗現象,以確保學生能夠在實驗中做出更精準的分析,進一步增強實驗結論的準確性。這樣學生既可以對所需知識、生物實驗過程產生深刻認識,也能夠促進生物實驗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因此,其教師應從不同角度入手,對信息技術、初中生物教學整合做出深入探究[4]。
三、信息技術與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整合策略
(一)基于信息技術順利開展生物實驗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很多知識點的講解都會涉及相關實物的引用,生物來源于實際生活,且在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中發(fā)揮著積極作用,課堂上講解的相關知識點與人們實際生活存在的密切聯(lián)系是不容忽視的。對此,教師應基于因材施教原則,重視、優(yōu)化現代教育技術的科學引用,重視生活素材的融入,突破傳統(tǒng)課堂上照本宣科的種種局限,進一步優(yōu)化實驗教學環(huán)節(jié),取得理想教育培養(yǎng)成果。在實際授課中要盡可能多地開展實驗教學活動,引導更多學生積極參與其中,以此來突破教學重難點,使得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透徹理解[5]。
比如:某教師在講解植物根莖果實的相關內容時,由于與花相關的實驗,經常會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或者是實驗過程與效果不清晰、不明顯。對此,該教師就引用投影技術,為學生動態(tài)呈現了其結構與形態(tài),并做出了詳細講解。也有教師是通過投影儀來進行相關實物投影,這樣既有助于學生多觀察能力的科學培養(yǎng),學生也能夠透過大屏幕了解到更絢爛的生物世界。基于此,教師可以為學生詳細、直觀地呈現和講解花的每個部分,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透徹理解與深刻印象,也能夠促進其生物學習興趣、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二)基于信息技術優(yōu)化整合教學內容
在生物課堂上,通過加強信息技術與生物實驗教學的有機整合,能夠使生物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得到合理串聯(lián),以此來構建更生動、高效的生物課堂,促進教學水平的不但提升[6]。
比如:在講解一些“細胞分裂、血液流動”等比較抽象且復雜的知識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基于多媒體技術來進行各項實驗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組織。又如:在進行人體骨骼結構、器官構造等相關知識點的講解時,通過信息技術將實體模型形象、直觀展示給學生,既可以快速中學生課堂注意力,也能夠使得課堂教學有效性得到顯著提升。同時,在開展各項實驗教學活動之前,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運用信息技術來進行教學資料的收集整理,以此來優(yōu)化、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拓展學生生物認知視野。
(三)基于信息技術提升實驗教學效率
在學生實驗探究方面,錄像技術的科學引用也能夠發(fā)揮出科學的指導作用,基于這一技術,學生能夠在實驗探究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觀察能力,同時也能夠為其提供更多的實踐操作、觀察能力,進而促進其生物綜合素質的進一步提升,在進一步規(guī)范學生在生物實驗學習探究中的一系列行為上具有不可忽視的引導作用。特別是對于一些復雜、難懂的實驗,可以通過循環(huán)反復的播放來對學生的實驗步驟做出不斷規(guī)劃,使得學生對各個實驗環(huán)節(jié)、成果與方法等方面產生透徹理解與深刻認識,同時,實踐操作水平也能夠隨之不斷提升,若存在必要,教師還可以針對其中某一部分做出針對性講解,這樣既有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fā)揮,也不會忽視教師的引導作用。
比如:某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關于“觀察葉片的結構”的生物實驗時,針對顯微鏡這一儀器來講,學生在最初使用之前,一定要對其相關步驟做出詳細講解,以此來為后期復雜實驗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堅實基礎,使得學生在具體引用顯微鏡時可以真正做到有章可循,特別是調焦等方面,一定要要求學生按照相應步驟來進行,事項重點也要給予適當講解,這樣既有助于增強學生的理解、把握程度,也能夠促進顯微鏡下觀測具體生物的精準性。同時,學生也只有實現對相關技術的科學利用,才能夠從不同方面更深入、準確地了解把握生物課程內容,才有助于實驗教學活動的高效、有序開展,才能夠為實驗教學成果提供有力保障。對此,為了讓學生可以更輕松、準確且高效地掌握教師所講內容,就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制作課件,合理劃分顯微鏡的各個部分,并對容易混淆、不易掌握的部分做出針對性講解,或者是以鮮明的圖文并茂的形式為學生呈現出來,以此來加深印象。之后,再為學生播放正確操作顯微鏡的步驟視頻,讓學生對具體操作有更全面、準確的掌握。后者是將課件、視頻提前發(fā)送給學生,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反復觀看,直到理解、掌握為止,然后在課堂上再針對某些較難的部分給予針對性講解。這樣既有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全面激發(fā),也能夠促進授課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四)基于信息技術增強師生課堂互動
在生物實驗探究中,師生、生生之間可以通過網絡技術、通訊軟件來增加互動交流。比如:某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關于種子萌發(fā)的環(huán)境條件的實驗教學活動時,因為實驗周期相對較長,再加上其實驗過程和結果極易受到課堂環(huán)境的影響,為了取得更理想的實驗成果,引導學生對其實驗過程做出更細致的觀察,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在家里開展種豆芽的實驗,以此來對種子萌發(fā)的環(huán)境條件做出認真觀察。且在互聯(lián)網技術的有力支持下,學生也可以利用手機等工具將種子的實際生長情況拍攝下來,然后上傳到網絡上與其他同學交流。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瀏覽這些照片來及時發(fā)現學生實驗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給予及時科學指導,也能夠對學生的實驗過程與結果做出全面了解。這樣既有助于增加師生、生生的互動交流,也能夠使生物實驗教學得到合理拓展,吸引更多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其中,以此來促進信息技術與生物實驗教學整合水平的不斷提升。
綜上所述,廣大初中生物教師在精心組織各項實驗教學活動中應正確認識到,不斷優(yōu)化信息技術的科學引用,不論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進一步拓展,以及綜合學習、應用能力的全面提升,還是各項教學活動的順利落實都具有重要意義。對此,為了取得更理想的教育培養(yǎng)成果,其教師應結合不同階段的生物教育培養(yǎng)目標,以及學生的認知特點,科學引用信息技術來優(yōu)化生物實驗教學。
參考文獻:
[1]陳玉蘭.基于初中生物學(人教版)實驗教學的創(chuàng)客教育研究[D].廣州大學,2018.
[2]晁旋.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初中生物探究性實驗教學模式研究與應用[D].東北師范大學,2014.
[3]呂國成.試論如何準確把握信息技術與初中生物學科整合的切入點[J].生物技術世界,2014(4):162.
[4]顧紅星.農村初中生物實驗教學與信息技術的高效整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31):1-2.
[5]吳宜軍.信息技術與初中生物學科有效整合的教學實踐與評價研究[D].蘇州大學,2011.
[6]王新春.信息技術與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整合的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