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宿 張宇
【摘? ?要】 海外勞工權益保護不僅關乎勞動者的個人權益,對“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穩(wěn)步推進更有著重要的作用。我國應充分結合司法實踐,不斷完善相關法律體系,以便于更好的保護海外勞工的合法權益。
【關鍵詞】 海外勞工;權益;保護
[Abstract] Th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overseas labors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ir rights and interests, but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teady advancement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strategy. China should fully combine with judicial practice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legal systems in order to better protect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overseas labors.
[Keywords]? overseas labor;Rights and interests;protection
1? 我國海外勞工權益保護立法現(xiàn)狀
伴隨著“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持續(xù)深入,我國海外勞工的數(shù)量日益攀升,相伴隨的各類勞務糾紛等問題也逐漸顯現(xiàn)。由于沿線部分北非、西亞國家經(jīng)濟發(fā)展落后,法律制度體系建設不健全;加之部分國家正在進行社會轉型,國內(nèi)矛盾形勢嚴峻。這些因素為我國海外勞工的權益保護帶來了諸多挑戰(zhàn)。為妥善解決“一帶一路”戰(zhàn)略推進以來頻發(fā)的各類涉外勞務糾紛,為了更好的維護我國企業(yè)與海外勞工的諸多合法權益,我國相繼出臺了一系列與海外勞工權益保護密切相關的涉外法律法規(guī)[1]。
目前,國際上與涉外勞動相關的法律規(guī)范大多是關于涉外勞務合同或涉外勞工權益保護的法律文本,其受到相關國家之間的認可,在相關國家之間具有較強的法律約束力?,F(xiàn)階段,我國與部分沿線國家在簽訂海外勞工保護雙邊條約方面達成共識,已經(jīng)簽訂了諸多有關勞動者勞動權益保護或勞務合作方面的條約或協(xié)議。如:與新加坡簽訂的《中新關于雙邊勞務合作的諒解備忘錄》;與約旦簽訂的《中約關于雙邊勞務合作的協(xié)定》;與巴林簽訂的《中巴關于勞務合作及職業(yè)培訓領域的合作協(xié)定》等雙邊勞務合作協(xié)定。
2? 我國海外勞工權益保護存在的法律問題
海外勞工是我國公民在外進行民事活動的主要群體,更是對外勞務合作的中堅力量。在司法實踐當中,我國在這方面的法律體系建設上較為滯后,無論是社會權利保障方面,還是人身權利保護上,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
2.1? 國內(nèi)現(xiàn)行法律缺乏針對性
截至目前,我國仍未出臺針對性極強的保護海外勞工的合法權益,調(diào)整涉外勞動法律關系的法律規(guī)范。國內(nèi)現(xiàn)行法律體系中調(diào)整勞動關系的法律法規(guī)主要是《勞動法》與《勞動合同法》,可是其僅僅適用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nèi)從事勞動的勞動者,嚴重缺乏域外拘束力,無法有效的對海外勞工的權益帶來有力的保護,導致在國際貿(mào)易日益頻繁的今天,在涉及到海外勞工權益保護時,始終缺乏堅實的上位法依據(jù)。而與海外勞工權益保護密切相關的《對外勞務合作管理條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等法律法規(guī)在司法實踐中同樣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和困境?!秾ν鈩趧蘸献鞴芾項l例》的法律位階較低,其準確定位應為行政法規(guī),且并非專門的調(diào)整海外勞工合法權益的法律規(guī)范;《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雖然對海外勞工權益糾紛案件的管轄問題作出了明確的法律規(guī)定,但當指引其適用于我國《勞動法》時,往往因我國《勞動法》嚴重缺乏域外效力而最終導致該案以民事糾紛定性處理或駁回不予支持處理。
2.2? 涉外勞務合作服務制度體系不健全
“一帶一路”建設的持續(xù)深入,沿線國家的積極響應,越來越多的企業(yè)和勞動者投身其中,自然不可避免的導致更多涉外勞動糾紛及勞動者權益保護問題的出現(xiàn)。我國《對外勞務合作管理條例》第二十一條規(guī)定:“我國勞務合作企業(yè)在與海外雇主訂立合同時,需要雇主一方繳納勞動者的社會保險費相關款項”,可是該條款卻并沒有進一步明確規(guī)定繳納社會保險費時所依照的法律是勞務輸出國法律還是勞務輸入國法律,部分規(guī)定不夠細化具體,無法有效的解決實踐中的突出問題。當我國勞動者在海外遭遇傷病或人身意外傷害時,如何通過法律途徑最有效最及時的為我國勞動者申請或提供應有的法律援助或賠償也是當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當前我國涉外勞動糾紛的解決,通常依賴外交手段進行處理,導致其處理效率與解決效果弱于專門系統(tǒng)的法律援助服務。
2.3? 勞工權益保護方面的國際法律未被廣泛認可
勞工權益保護方面的國際公約發(fā)揮法律約束力需要主權國家的認可與批準,否則在該國境內(nèi)則不具備約束力。為了更好的保護各國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現(xiàn)階段國際社會的通用做法為勞務輸出國(地區(qū))與勞務輸入國(地區(qū))之間簽訂相關勞務合作條約或協(xié)定,相較于制定難度更大、認可度不高的國際統(tǒng)一法律規(guī)范,此種方式更具有可操作性與針對性,所制定的勞務合作協(xié)議條文更加的具體詳細,涵蓋面更廣[2]。自“一帶一路”戰(zhàn)略提出以來,我國已先后與多個沿線國家簽訂了有關海外勞工保護的雙邊條約或協(xié)定,可是在多重因素的影響之下,我國與主要勞務輸出國中的非洲部分國家、歐洲部分國家簽署雙邊條約或協(xié)定的工作進程較為緩慢。此外,國際勞工組織制定并通過的有關國際勞工權益保護的公約在國際社會缺乏足夠的認可度,造成在解決涉外勞務糾紛及保護海外勞工合法權益時所發(fā)揮的作用和功能遠低于預期效果。
3? 完善海外勞工權益保護制度的思考
3.1? 完善國內(nèi)現(xiàn)有法律體系,充分發(fā)揮其作用
為便于更好的保護我國海外勞工的合法權益,應當及時填補我國涉外勞動立法空白,將保障涉外勞務人員的合法權益作為重點,以完善現(xiàn)行法律體系為方向,對《勞動法》與《勞動合同法》等重要法律進行及時的補充和調(diào)整。為完善我國海外勞工權益保護的法律法規(guī),在立法中可采取以下三種模式:第一種,及時修改現(xiàn)行《勞動法》,新增有關涉外勞動關系方面的具體規(guī)定,細化相關法律規(guī)定,加大域外適用效力。第二種,通過《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或國際多邊、雙邊條約來明確域外法律適用,以解決實踐中的具體法律沖突問題。第三種,研究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外勞工權益保護法》,用以針對性的調(diào)整并規(guī)范海外勞工的權益保護,在立法中要明確制定相應的沖突規(guī)則,嘗試性引入懲罰性賠償機制,切實提高違法成本。
3.2? 加強相關國際法律規(guī)范的適用
勞務輸出國(地區(qū))與勞務輸入國(地區(qū))之間簽訂相關勞務合作條約或協(xié)定是當前對海外勞工權益保護較為有效的法律手段?,F(xiàn)階段我國已同沿線多國(地區(qū))成功簽訂有關涉外勞務合作的備忘錄或雙邊協(xié)定,在此基礎上筆者認為雙邊協(xié)議應當繼續(xù)深化對海外勞工的具體權益的保障,提供進一步的社會保障福利制度,從而更具有針對性的維護海外勞工的合法權益。近年來,世界工會聯(lián)合會和世界勞工聯(lián)合會長期致力于開展關于海外勞工權益保護的框架協(xié)議運動,我國應當以此為契機,呼吁沿線各國進一步加大對外勞務的合作與交流,以海外勞工權益法律保護為切入點可來加強區(qū)際合作,保障勞動者基本權益,構建利益共同體,為涉外勞工權益保護這一國際問題貢獻中國力量。
3.3? 建立健全對外勞務合作法律援助服務保障體系
首先應建立海外勞工強制保險制度,并將其作為派遣海外勞工的前置程序,同時應當進一步簡化海外勞工勞動保險的辦理程序和理賠程序,明確保險合同的有效期和理賠范圍,駐各國大使館也應當積極協(xié)助勞動者提供賠償申請材料[3]。
此外應向海外勞工隨時提供相應的法律援助服務,我國應該加大海外勞工權益保護法律援助服務平臺的建設力度,建議建立相關的官方法律援助服務網(wǎng)絡平臺,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來隨時為我國海外勞動者提供勞務方面特別是勞資糾紛、勞動保險方面的法律信息。要聯(lián)合相關法律部門實時更新相關司法案例和法律法規(guī),以方便海外勞工時刻可以了解到勞動工作地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以推動依靠法律途徑解決涉外勞務糾紛的模式早日形成。
參考文獻:
[1] 孫國平.我國海外勞工法律保護之檢視[J].時代法學.2013,11(2):57-68.
[2] 李怡.我國海外勞工權益保護法律制度研究[D].煙臺大學,2018.
[3] 李先波.菲律賓海外勞工權益保護制度及對我國的啟示[D].湖南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