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悅 ,肖國武 ,林穎
瞼板腺功能障礙(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是指瞼板腺腺體退化、腺體炎癥、腺體末端堵塞使其分泌脂質的量與質發(fā)生異常改變,是一種慢性、彌漫性、非特異性炎癥,其發(fā)病機制繁多而復雜,包括感染性、血管性、激素性、免疫性等。MGD降低淚膜穩(wěn)定性,出現眼部干澀、刺痛、紅癢、畏光、粘膩感、異物感、灼熱感、視覺質量下降及視疲勞等癥狀[1],是干眼癥、瞼緣炎、瞼緣炎相關性角結膜病變(blepharokeratoconjunctivitis,BKC)等的最主要病因之一。Horwath-Winter等[2]報道非干燥綜合征引起的干眼中87%由MGD引起,在亞洲MGD患病率可高達70%[3-4]。在我國MGD為主要病因的干眼癥患者占總干眼癥患者的65%,與MGD相關的干眼癥患者量則高達總量的85%[5],Lin等[6]發(fā)現MGD導致的干眼癥在中國臺灣地區(qū)的發(fā)病率為57%~62%。而全球干眼癥、瞼緣炎已超過30%[7-8],這其中更有一半以上的患者出現BKC改變[9]。探尋MGD的病機及治療方法已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點。目前國內外MGD的治療方法主要有抗生素、糖皮質激素、人工淚液、乙酰半胱氨酸、ω-3脂肪酸、P2Y2受體激動劑、除螨、熱敷清潔、瞼板腺按摩疏通、強脈沖光、中醫(yī)針刺及雷火灸、中藥霧化及熏蒸、中藥內服等治療[10-11]。
中醫(yī)學上,MGD歸于白澀病、瞼弦赤爛等范疇[12],證型上多為胞瞼風熱外襲,腠理開疏傷津;肺氣郁結、衛(wèi)表不宣、化燥傷津而致肺陰不足;風熱侵目,疫邪留停、余熱未盡而致邪熱留戀[13]。MGD 癥狀體征復雜多樣,中醫(yī)方面沒有統一的對MGD病機的認識,辨證有異,治則各異,缺少規(guī)范的中醫(yī)辨證論治標準,且白澀病、瞼弦赤爛等常常掩蓋了MGD的辨證分型論治,忽視了其共同的瞼板腺功能異常的病因病機基礎。本課題欲運用證素辨證方法,研究MGD中醫(yī)證素的特征,初步明確MGD的中醫(yī)病位及病性特點,為MGD中醫(yī)辨證論治規(guī)范化、標準化提供參考憑據,提高中醫(yī)眼科治療MGD的系統性、準確性和療效。
收集2018年2月—2018年7月就診于福州東南眼科醫(yī)院(金山新院)門診,經檢查確診為MGD的患者300名,其中男性139例,女性161例,年齡20~60歲。
診斷標準:(1)患者主訴眼干燥、澀痛、刺痛、紅癢、粘膩感、異物感、灼熱感、視疲勞及視物輕度模糊等癥狀。(2)裂隙燈下可有瞼緣充血、不規(guī)則肥厚,可有腺體末端口突出或(和)固態(tài)分泌物栓塞、周邊毛細血管擴張,脂質質量混濁或量少,色黃或淡黃,可呈牙膏狀、泡沫狀,瞼結膜充血,可見囊腫及結石,角膜上皮粗糙或熒光染色陽性[14]。(3)Oculus keratograph眼表綜合分析儀檢測發(fā)現瞼板腺腺體迂曲、擴張、萎縮或顆粒樣改變,腺口阻塞或(和)突出,淚河高度(tear meniscus height,TMH)<0.2 mm,平均淚膜破裂時間(tear break-up time,BUT)<14 s并結合患者癥狀、體征[15]。
納入標準:(1)符合上述MGD的診斷標準;(2)年齡20~60歲的患者;(3)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訂同意書的患者。
排除標準:(1)嚴重的結膜炎、嚴重的角膜炎、嚴重的瞼緣炎、青光眼及眼部術后患者;(2)有惡性腫瘤、急性感染性疾病、嚴重系統性疾病、重要臟器病變及慢性疾病、傳染性疾病等的患者;(3)精神異常不能配合及長期服用鎮(zhèn)靜精神類藥物的患者;(4)孕婦及哺乳期婦女。
中醫(yī)癥候采集:由主治醫(yī)師以上級別中醫(yī)眼科醫(yī)師,參照《中醫(yī)眼科學》[12]和《中醫(yī)診斷與鑒別診斷》[16]收集記錄門診符合標準的MGD患者的四診資料。
證素分析:根據朱文鋒《證素辨證學》[17]累加各個患者中醫(yī)癥候的證素權值積分,癥候為主訴或重時乘以1.5,癥候輕時乘以0.7,100為閾值,證素權值積分≥100即為辨證要素,權值積分≥150即為嚴重辨證要素。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錄入權值閾值超過100的病性、病位證素權值,計數資料采用頻率統計表示。
記錄權值積分≥100的病位證素共5種,分別為脾、胃、肝、腎、表,共計頻次334,每個患者的病位證素種類≥1種,其中脾、胃、肝出現頻次比例>10%,三種證素占總病位證素頻次91.82%,脾的頻次最高,其余病位證素按頻次從高到低依次為胃、肝、表、腎。記錄權值≥150的嚴重病位證素共4種,按頻次降序依次為脾、表、肝、胃。五臟病位證素頻次占75.45%,六腑證素占18.18%,表里證素占6.37%(表 1)。
表1 瞼板腺功能障礙患者病位證素特征
記錄權值積分≥100的病位證素共8種,分別為風、濕、火、燥、氣虛、陰虛、血虛、血熱,共計頻次439,每個患者的病位證素種類≥1種,其中濕、火、氣虛出現頻次比例>10%,三者占總病位證素頻次86.44%,濕的頻次最高,其余病位證素按頻次從高到低依次為火、氣虛、血虛、風、燥、陰虛、血熱。記錄權值≥150的嚴重病性證素共5種,按頻次降序依次為濕、氣虛、火、血虛、風。實性病性證素5種,頻次占75.63%,虛性證素3種,頻次占25.37%(表2)。
表2 瞼板腺功能障礙患者病性證素特征
各個患者病位和病性證素組合頻率按降序 (表3),將證素有機結合得出證名診斷,其中脾+濕、脾+氣虛、脾+濕+火、脾+胃+濕+火、肝+火、氣虛+血虛、脾+胃+濕、表+風+火這8種病位病性證素組合占總患者90.33%,是瞼板腺功能障礙常見證型。MGD病位證素多為不超過2種,3種以上病位證素少見,單一病位證素中脾虛濕困、脾氣虛弱、濕熱蘊脾、肝火上炎最為常見,雙病位證素中脾胃濕熱、濕困脾胃多見,無病位證素中常見氣血兩虛,脾與濕、火及氣虛聯系緊密,胃與濕及火關系密切,肝與火組合常見;病性證素多為1~2種,單一病性證素中常見脾虛濕困、脾氣虛弱、肝火上炎、濕困脾胃,雙病性證素中常見濕熱蘊脾、脾胃濕熱、氣血兩虛、風熱外襲,濕與脾胃關系密切,火與脾胃肝組合常見,氣虛和脾相關,風和表常同時出現,氣虛血虛可單獨出現。
表3 病位和病性證素組合特征
從上述結果得出MGD常見病位證素按頻率為脾、胃、肝,其中脾最高,嚴重病位證素亦是脾明顯高于其他病位證素。《證治準繩》記載了眼部肉輪與脾相關,乃“中央戊己辰戍丑未之土,脾主肉,故曰肉輪”。足太陰目病辨證要點表現為:太陰目病,脾氣不運,胃家不實,頭痛如壓,肉輪浮腫而軟或紅腫硬而干爛結痂,梗痛羞明,多眵多淚,氣輪血絲細碎,脾胃不能運化水濕,陽氣受抑不能升,氣機遏郁不暢,瞼腺陰濁難降而阻塞。足太陰經氣不足,脾不能化生氣血,不能潤養(yǎng)肉輪胞瞼,致使瞼脂量少瘀阻。五輪學說結合《醫(yī)學入門》記載,胞瞼屬“肉輪”,上胞瞼屬脾,下胞瞼屬胃,而MGD病位在胞瞼,說明其與脾胃功能失調關系緊密。《素問·至真要大論》“諸濕腫滿,皆屬于脾”說明了瞼脂渾濁、腺口阻塞臃腫與脾有關?!秾徱暚幒匪疲骸胺蚰恐休?,各應乎臟,臟有所病,必現于輪……脾有病則發(fā)于肉輪”。脾為后天之本,與MGD關系密切,《蘭室秘藏》曰:“五臟六腑之精氣,皆稟受于脾,上貫于目”。李東垣脾胃學說中也提到脾有病變則五臟之精無法上歸于目?!堆劭崎_光易簡秘本》中記載著“下乃脾臟之病,見于下瞼,如紅筋壅盛,而大小眥與上胞,淡淡紅筋,是脾臟之病,宜用脾經之藥”,說明了瞼緣充血要從脾論治。王學珍等[18]發(fā)現MGD大多兼有脾胃病,以健脾益氣補血為主。趙培源等[19]認為水濕所致脾虛濕盛常見于足太陰目病。姚芳蔚[20]認為眼干澀疲勞,睜眼困難,不能久視,頭暈眼花,可由脾胃運化功能下降引起。這些都揭示出脾和MGD之間的重要聯系。
MGD與胃關系密切。眼分八廓,分屬于臟腑,而八廓的定位,普遍認為分屬于六腑及心包命門。《證治準繩》、《龍樹眼論》等認為地廓為上下胞瞼,分屬胃,又名水谷廓?!瓣柮髂坎?,胃家之證實,陽熱之氣極盛,肉輪紅赤腫硬……熱上遏于瞼腺,蘊結瞼脂津液而阻塞,因此當辨為陽明目病”,說明了MGD眼瞼紅腫痛,瞼脂渾濁或阻塞,結膜充血,分泌物多且黃,畏光流淚刺痛,眶周疼痛等癥狀都與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MGD與肝有重要聯系。厥陰目病,逆陰而陽,陰盡陽生,陽熱之氣上逆則,頭痛如劈,眼脹目痛,波及眼眶,風輪起翳,白睛紅赤,目磣澀痛,眼目澀癢。朱震亨有云“實者眼目腫痛,肝經風熱之甚也”,解釋了瞼板腺阻塞致眼瞼腫痛可由肝經風熱所致,當散肝經風熱;《目病諸候》里“目澀候”說明了目為臟腑精華及經脈聚集之處,肝熱肝風可致上液之道病變,使瞼板腺功能異常而引起眼干澀灼熱疼痛;《龍樹菩薩眼論》記載:“若眼因勞乏,眼即赤痛淚出,或睛痛,有時發(fā)動,乍好乍惡,或時生翳者,名為勞熱,從肝鬲虛熱,兼風所起,宜急療之,跟腳漸牢,即難驅遣”,記述了眼疲勞,肝虛火上炎瞼脂引起反復發(fā)作的眼灼痛流淚;《黃帝內經》記載:“肝為淚,肝主泣”“肝主筋,而筋之精又為黑睛”“肝受血而能視”“肝和則能辨五色矣”這些都說明了眼是肝的官竅外候,肝與目之間病理生理聯系緊密;《龍樹眼論》里“肝實熱,則目痛如刺,目中多赤痛淚出”敘述了MGD瞼弦赤爛、BKC等眼表紅赤的病機;李建良等[21]亦認為中醫(yī)清瀉肝火結合人工淚液等治療MGD引起的干眼癥效果令人滿意。
本研究表明病性證素中虛實夾雜,以濕、火、氣虛最常見,其中濕的頻率最高,嚴重病性證素頻率亦是濕最高?!秾徱暚幒酚涊d“不腫不赤,爽快不得,沙澀昏朦氣分伏隱,脾肺濕熱”說明MGD單純眼干澀而不紅腫屬脾肺濕熱;“赤爛者土木之病也,赤者木中火癥,爛者土之濕癥”說明MGD瞼緣紅赤甚或潰爛與脾濕肝熱有關。上述證素中以脾濕為主,其運化水液功能異常會導致瞼脂濕濁?;鹋cMGD病理的聯系密切?!端貑栃C原病式》中認為火熱一旦怫郁而致玄府郁閉,使氣血津液不能升降,營衛(wèi)不能外宣,就可因火熱郁結的微甚而影響瞼板腺功能,如張子和提出“目不因火則不病”;《銀海指南》中強調“六淫致目病,以風火為多見,風或挾熱,眵粘眊臊,赤腫羞明”。臨床上運用清熱潤燥祛風療法治療MGD取得不錯的療效[22-24]。氣虛對MGD影響巨大,《中醫(yī)眼科學》中“氣之與眼,作用甚大”,氣虛若在脾,則中氣不足,津液運化不利可加重上述濕濁;水谷不化,精少氣衰,水谷精微無法化生為瞼脂而引起MGD。血對眼有載氣、養(yǎng)目的作用,氣血生化同源,血為氣母,能載氣,氣血津液同行于脈管內,遍布全身,通于五臟六腑,氣血正常的輸布不僅保證了眼目供血充足,還能使精氣和津液更好地濡養(yǎng)眼目?!吨袊t(yī)學百科全書·中醫(yī)眼科學》中將能往來出于眼目經絡脈道的氣和輕清精微,定義為真氣真血,目之所以能視萬物,辨五色,離不開體內真氣真血的滋養(yǎng)。玄府是氣出入升降的道路和門戶,《中醫(yī)眼科六經法要》提到玄府閉塞可致畏光羞明,而瞼板腺亦包涵在玄府的概念之中。鐘渠[25]認為玄府“輕則畏光流淚,重則盲而不見”、史金虎[26]認為“熱氣怫郁,氣血虛弱等可使目中玄府閉塞”則是說明了瞼板腺是玄府的延伸,而畏光流淚是MGD的常見癥狀,與玄府氣機功能關系密切。
MGD病位病性證素組合虛實夾雜,將證素有機結合后得出脾+濕即脾虛濕困出現頻率最多,其他常見證名診斷有脾+氣虛即脾氣虛弱、脾+濕+火即濕熱蘊脾、脾+胃+濕+火即脾胃濕熱、肝+火即肝火上炎、氣虛+血虛即氣血兩虛、脾+胃+濕即濕困脾胃、表+風+火即風熱外襲。
綜上所訴,MGD病位主要在脾、胃、肝,病性以濕、火、氣虛為主,常見證型為脾氣虛弱、濕熱蘊脾、脾胃濕熱、肝火上炎、氣血兩虛、濕困脾胃、風熱外襲。脾氣虛弱、濕熱蘊結可能為最重要的病因病機,治療原則應以健脾理氣疏肝,清熱利濕為主。MGD的證素特征在不同年齡、地域、季節(jié)節(jié)氣可能有所不同,需要進一步調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