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峰|文
自2008年投產以來,方圓集團生產總廠捕金一廠底吹車間已走過11個年頭,在這些年里,底吹車間不斷創(chuàng)新管理,生產成本持續(xù)降低,開車率不斷提高,2018年開車率達到96.42%,比2017年提高1.1%,礦粉處理量完成目標計劃的101%,多項生產指標在同行業(yè)中名列前茅。
作為生產單元,底吹車間管理人員認識到,要想生產穩(wěn)定,設備是基礎,人員是根本,只有人員穩(wěn)定了,生產才能穩(wěn)定。為了管好人、用好人,車間管理人員以身作則,不斷創(chuàng)新人員管理方式方法,確保人員的穩(wěn)定性。
——以身示范,深入生產一線,及時解決生產問題
“‘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底吹車間取得今天的成績與車間管理人員是分不開的,他們兩人從不會坐在主控室遙控指揮生產,而是深入生產一線各個崗位,進行監(jiān)督指導,及時解決生產問題?!逼髽I(yè)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李明強這樣評價底吹車間的兩位主任。
作為捕金一廠生產工序的上游車間,要為下游車間提供生產原料,底吹車間從全局出發(fā),及時與轉爐車間溝通配料、重量、時間等,全年冷料產出降低0.77%,節(jié)省返爐費用25萬余元。
捕金一廠底吹車間
——替崗模式標準化,確保職工生產作業(yè)安全
車間現有職工56人,其中渣緩冷職工12人,在安全生產的前提下,車間提出一人多崗的工作思路,對職工進行生產培訓,使職工對生產現場的環(huán)境、工藝做到爛熟于心,確保職工在任何一個崗位都能做到安全生產。加料崗替渣銅崗,渣銅崗替卷揚崗,卷揚崗替加料崗,相對固定的替崗模式使職工對自己替崗的工作環(huán)境、工藝有了深入的了解,安全意識、能力持續(xù)提高。
——推行“民主生活會”制度,加強與職工的溝通交流,確保人員穩(wěn)定
底吹車間率先提出并推行了“民主生活會”制度,每月召開兩次。一是利用班前班后會與職工談心談話,了解職工的思想狀況,及時解決職工的思想問題,確保職工能安全生產、安心生產。二是全員參與執(zhí)行“大野圈”管理法則。在生產現場畫上一個圓圈,職工就站在圓圈里面,觀察20分鐘生產現場的情況,查找問題,避免因麻木而忽視掉的安全隱患等。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底吹車間全體干部職工更加緊密的團結起來,為提升生產效率貢獻力量。據統(tǒng)計,底吹車間5年以上工齡的職工占整個車間的30%,3年以上工齡的占90%,隨著工齡的增長,工作經驗不斷積累,安全事故發(fā)生率得以持續(xù)降低。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設備作為職工的生產“利器”,必須要好好維護保養(yǎng),才能發(fā)揮更好的作用。
——建立設備臺賬,確保每臺設備健康狀況
設備臺賬詳細記錄著設備的使用、檢修時間,各零部件何時出現過故障,故障的排除周期等信息。設備臺賬的建立使職工對設備的維護保養(yǎng)有了更清晰直觀的認識,在設備正常運行、防止設備故障、事故發(fā)生,延長設備使用壽命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底吹車間職工依據設備臺賬認真呵護每臺設備,使設備能以最健康的狀態(tài)運行,確保了開工時效。
——認真執(zhí)行巡檢制度,早發(fā)現問題,早解決
車間嚴格執(zhí)行巡檢制度,制定了主任每班巡檢2次,班長每2小時巡檢一次,崗位職工點檢的巡查機制,爭取早發(fā)現處置存在的安全隱患,2018年共排查整改安全隱患70余次,真正做到了全年無安全事故的健康生產。同時,要求設備主控人員實行分工操作,1人負責主控室,控制生產數據;1人在生產現場對整體爐況進行巡檢指導,確保爐況穩(wěn)定。
——班長負責制,確保年度檢修保質保量
隨著工作經驗的積累,內部職工在檢修工作上完全可以獨挑大梁。底吹車間將檢修責任層層分解,實行班組長負責制,班長作為第一責任人全程參與檢修方案的制定,確保檢修保質保量完成,同時節(jié)省了外協(xié)隊伍的費用。利用檢修時間對設備進行改造提升,不僅提高了安全性,生產效率也逐步提升。當下,底吹車間的檢修時間由原來的一年一檢修提升為一年半一檢修,提高生產時率的同時節(jié)約了檢修成本。
2018年底吹爐檢修,因更換齒圈需要,總體檢修時間延長10天,但全年銅礦處理量同比仍提高了0.8%,底吹車間干部職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作風都經受住了考驗。
2019年,底吹車間將在人員、設備管理上再下功夫,在韓國專家團隊的指導下繼續(xù)提升現場管理,提高生產技術指標,爭取送風時率達到98%,噸礦實際生產成本降低7.4%。筆者相信在車間全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底吹車間定會有更加亮眼的業(yè)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