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曼 耿自美
摘 要:在戶外進行游戲活動時,教師要給幼兒提供不同種類的廢舊材料以及所需要的場地,在游戲中充分利用材料,引導幼兒使用收集到的廢舊材料,進而發(fā)散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從廢舊材料的收集、廢舊材料在戶外游戲中的運用,以及幼兒在使用廢舊材料中所凸顯出來的創(chuàng)造性這一維度的發(fā)展等方面,論述廢舊材料在戶外游戲中對培養(yǎng)幼兒創(chuàng)造性的價值。
關鍵詞:廢舊材料;戶外游戲;幼兒;創(chuàng)造性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0-0174-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0.161
除了戶外大型玩具和教師帶領下的集體戶外游戲等,越來越多的幼兒園把廢舊材料融入到戶外游戲中。廢舊材料不僅豐富了戶外游戲的材料,讓幼兒可以一物多玩,發(fā)散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而且發(fā)揮了廢舊材料的余熱,具有環(huán)保價值。尤其是把廢舊材料運用到戶外體育游戲和戶外建構游戲中,體現(xiàn)了《綱要》中指出的“指導幼兒用身邊的廢舊物品和材料制作手工藝品開展其他活動”。
(一)可利用的廢舊材料
在組織戶外游戲時,為了鍛煉幼兒的鉆、跑、爬、跳等能力,經常會用到廢舊輪胎、飲料瓶和繩子做的器械,布做的跳袋,也會用到飲料瓶和PVC管做成的高爾夫球棒、用廢報紙做的高爾夫球,以及用瓶子和鐵絲或者是繩子做成的拉力器等。我們也把廢舊材料運用到戶外建構游戲中,比如把紙杯當做建構材料建構??梢岳玫膹U舊材料多種多樣,包括塑料制品,金屬制品,橡膠制品以及繩子和布等這些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材料,把這些材料收集起來就能給幼兒們創(chuàng)造出無限的樂趣。
(二)廢舊材料收集方式
有人說幼兒園教師就是一個“垃圾搬運工”,這個說法非常符合幼兒園教師在廢舊材料收集時的形象,別人都是把無用的垃圾扔掉,幼兒教師總有一雙慧眼把可再利用的廢舊材料從垃圾堆中辨別出來,進行收集然后充分利用。廢舊材料的收集還有另外一種方式,由家長提供出自己家中不需要的材料,拿到幼兒園進行二次改造,重復利用。兩種方法都比較簡單有效。
用廢舊材料自制體育器械,可以讓幼兒充分地鍛煉自己的身體,在游戲中達到每日體育活動時間保證1小時的要求。也可以把廢舊材料運用到戶外建構游戲中,充分發(fā)揮幼兒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精神,使廢舊材料融入到戶外游戲中,發(fā)揮出更大的作用。
(一)自制戶外體育器械
自制戶外體育器械在幼兒園的晨間活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瓶子、繩子、易拉罐和輪胎的使用頻率較高。比如,把6個易拉罐用膠帶纏到一起,做成梅花樁,把梅花樁一個一個排列起來,讓幼兒跳躍到梅花樁上,鍛煉幼兒對距離的觀察力和判斷力,使幼兒的大肌肉群得到鍛煉。
(二)戶外建構游戲材料
建構游戲是指幼兒利用各種建構材料進行建筑和建構活動。戶外建構游戲的材料是多樣的,廢舊材料在建構游戲中的位置是不可取代的。比如,對于小班的幼兒,可以用各種形狀和顏色的廢舊紙盒做積木進行建構;對于中班的幼兒,可以用廢舊的紙杯或者紙碗進行建構;對于大班的幼兒,可以用雪糕棍進行建構等。
(一)幼兒可以充分發(fā)揮自主性
把廢舊材料用到戶外活動中,保證了材料的充足。如果給幼兒提供充足的材料,就有利于發(fā)揮幼兒的自主性,按照幼兒自己的想法利用廢舊材料進行體育活動情境創(chuàng)設,從而達到鍛煉自己攀、爬、跑、跳各項能力的發(fā)展,在戶外建構游戲中,能夠發(fā)揮自主性探索材料的結構特征,并結合材料特征自己創(chuàng)造多種玩法。
(二)幼兒給材料賦予實際意義
廢舊材料是每個家庭中必要的可再生的安全又衛(wèi)生的廢品,這些材料在每個家庭中已經沒有了實際的用途,但是把這些廢紙盒、廢瓶子、廢棍棒等提供給幼兒,幼兒就把這些材料變成了好用的器械,比如把塑料瓶和棍棒連接在一起就變成了門球桿,把紙盒一個一個疊放在一起,就變成了好玩的積木。幼兒給這些原本廢置不用的材料賦予了實際意義,不僅豐富了幼兒的戶外游戲材料,也發(fā)散了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想象力。
(三)廢舊材料對培養(yǎng)幼兒創(chuàng)造性的價值
自制器械更具直觀性和形象性,可以更大限度地激發(fā)幼兒的聯(lián)想力和創(chuàng)造力,能夠活躍幼兒的思維。如在一次戶外建構游戲中,一個幼兒用幾個方形盒子建構了一只小鳥,雖然是方形的盒子,但是從某個角度看確實像一只小鳥。在體育游戲中,幼兒們會把梅花樁當成石頭,把奶粉桶連接在一起的器械當成小橋……幼兒的心智與創(chuàng)造是“玩”出來的,讓幼兒玩玩具,有助于強化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有了這些廢舊材料自制的器械和玩具,加上幼兒們給這些東西賦予的實際意義,幼兒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也有了更大的發(fā)散空間。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3-6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李娜.論廢舊材料在幼兒園活動中的有效利用[J].學前教育,2016(25).
[責任編輯 谷會巧]
作者簡介:李曼(1993.10— ),女,漢族,河南開封人,中小學二級,研究方向:學前教育。
耿自美(1970.12— ),女,漢族,河南開封人,中小學一級,研究方向:小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