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曉敏
俗話說:事怕揭穿,人怕揭短。
小時候,最怕小朋友叫我“黑眼鵝”,比打我一頓都難受。
因為母親左邊臉上,有一處黑如核桃大的胎記,故自以為丑,怕見人,且被人稱為“黑眼鵝”,常常遭到嘲笑,也使我抬不起頭來。
所以在公眾場合,她都不愿意拋頭露面,怕人發(fā)現(xiàn),常用頭巾把半面臉包起來。見人從不主動搭話,一般靜靜地聽,一邊靜靜地干活。愛獨處,從不愿意和人長談,唯恐別人發(fā)現(xiàn)她的短處,問她臉上怎么了。別人一句善意的關心,會讓她難看好一陣,或深深地刺傷她的心靈,其實這能怪她嗎?我也因此受到牽連,與小朋友玩耍,燥了除了互相叫罵就是互相揭底,他們就叫我“黑眼鵝”,憤而與其打架,維護尊嚴,久而久之,也就習以為常,并不為然。兒不嫌母丑,況且母親除了這點,和不識字,什么都好,而且很能干,是村里公認的能干媳婦之一。
但這心病,卻影響了母親一生。遇到這樣的情況母親只有嘆息的份,背地里抹眼淚的份,她會一臉委屈說,孩子們都怪我不好,給你們沒有帶來榮光。這是我小時候害病,你外奶用驢糞蛋蛋拓,留下的禍害。把我害了一生,也帶累了你們父子們不好看。其實,這能怪她嗎?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容貌是你可以選擇的嗎?除了這點瑕疵,她沒有什么不好看的地方。
母親嫁過來時,我們家好窮,父親姊妹五個,守著四孔窯洞,他是長子,窮漢家娃娃早當家,所以生活的重擔過早地承擔起來。母親更不例外,每天是水擔擔出,柴擔擔進,晚上還要抱磨擔,我們是半塬半山區(qū)的農(nóng)村,吃飯靠天,吃水靠擔,著實辛苦費事。但這惡劣的生活環(huán)境,鑄就了她堅強吃苦的個性,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她做得一手好飯菜,雖然粗茶淡飯,但經(jīng)她的烹飪,另是一番味道,尤其可以搟細長面、花花面,細得像線,吃得人溫暖無限。雖然是舊衣服,經(jīng)過她縫縫補補給我們弟兄倆翻新一遍,我們還是按季穿上了新衣服,別提有多么舒坦,及時做的鞋襪,使我們沒有受過冷凍。
后來分家了,她還和我的舅舅家人,把莊子向東又擴充了四孔窯洞,使我們一家面貌煥然一新。本來這應該是男人干的活啊。這在我們的村里是絕無僅有的。勤勞使家庭面貌大變,但是母親的面貌卻看起來比同齡人要老許多,尤其她經(jīng)常風風火火地干活,不注意保養(yǎng),人一直很瘦削,沒有胖起來。不像別人家的干部家屬都風光無限,干活揀輕怕重,驕氣十足,這一點倒影響了我的學習能吃苦,她沒有念過書,但對我們弟兄念書卻盯得很緊,每天晚上在煤油燈下她一邊做活,一邊監(jiān)督我們完成作業(yè),雖然她不識字,但可以聽來對或錯。尤其語文還要我們念給她聽,弟弟淘氣不聽,她就罰不讓睡覺,如果我們作業(yè)做得好,老師評價分數(shù)高,我們還會得到獎賞。她的獎賞很有意思,就是打開她裝衣服的箱柜,取出餅干或者核桃、棗,甚至紅糖之類的東西給我們吃。當我們弟兄倆爬炕上吃她分配的食物時,我感覺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東西。雖然它不多,但是這份親情讓我多年以后,想起來都感到溫暖。
當我們弟兄酣然入睡的時候,母親還在“嗤啦嗤啦”地做她的針線活,無論春夏秋冬,她的功課一直沒有停過。當我睡眼惺忪勸她時,她都會說:“你睡,我再剩兩針馬上完了?!笨墒?,她的針線活沒有停下來過,我們的快樂童年,就是在她的勤勞中耳濡目染度過的,在她嚴母的慈愛中度過的。多年以后,我弟弟說起往事,記憶猶新的是他比我挨過的打多,而我因為學習好,倒是受弟弟牽連挨過幾笤帚。
因了這心病她羞于見人,她甚至連上臺領取勞動模范的獎品都托病讓人代勞,幾次村上舉薦她出任婦女主任,她都以不識字怕誤事謝絕了。多次父親給她外面找下工作,她都怕影響父親的面子,拒絕了。以致晚年都當家屬,伺候父親經(jīng)濟拮據(jù),也毫無怨言。
幼時我和弟弟曾許愿母親等我長大后,帶你去美容,徹底根除這個胎記。母親鼓勵我們好好讀書,將來出去做事,一定不要食言。但是,當我們都成家立業(yè)后,想兌現(xiàn)這個諾言時,她卻笑呵呵地說,當年那是一句閑言,你們還真當真!現(xiàn)在你們都成人了,負擔那么重,我還添什么亂,再說我已經(jīng)老了,習慣了,美容對我已經(jīng)沒有意思了。花這錢還有什么意思,將來老百年了,到閻王殿去閻王爺認不得了,我這一生罪不是白受了?母親一笑了之,而我一直這樣想實現(xiàn)這個少時的愿望,其實母親我知道是怕花我們的錢,我叫在醫(yī)院工作的妻子叫她去聯(lián)系美容一次,結果把母親哄到醫(yī)院,她還是借故走脫了。
這事情只好作罷,我們想再補償母親一次有意義的旅行。我們設想讓母親去西峰市坐飛機到咸陽機場,我們一個人陪她去坐,一個負責去咸陽機場接機。這不會花多少錢,她都堅拒不干,我們真拿她沒辦法。她早年坐過一次火車,這是她一生唯一一次有幸遠行,其實那次也是為了去探視遠在戈壁灘當工人的父親。一生再沒有去過哪里,就一直無怨無悔地為我們操勞。黑發(fā)變成了白發(fā),好端端的人,早已腰彎背駝,沒有她的奉獻,哪有我們的今天!每次想到這些,我都眼含淚水,不能自己。作為干部家屬她沒有享受到什么特殊待遇,而是在父親長達20多年的與病魔斗爭的歲月里,她擔驚受怕,含辛茹苦地把父親從一次次死神手里奪回來,又不厭其煩地悉心護理,為我們兒女減輕了多少負擔。她才是我們家最大最無私的“大功臣”!
我和弟弟二人,再無姊妹,前年開始,我們曾經(jīng)相約周末,去陪兩個老人說話,結果兩人都因工作忙碌,時斷時續(xù),沒有很好地堅持。結果倒是母親三天兩頭來看我們,她說她想孫子、孫女,三個孩子都是她從小養(yǎng)大的。
兩個上大學走遠了,就這個最小的還在上初中,我不再看看,恐怕再過四五年也和她姐姐一樣,像鳥翅膀硬了就飛遠了,我想見只能是在夢里了。她手里從來都是拿著東西,不是落地蒸饃就是煎餅,或瓜果,或蔬菜,或其他什么,見她氣喘吁吁地上樓,又急蹭蹭地往回走。我真是不忍心她來回跑了,就給她給了手機,叫她有事情打手機。結果她都以功能多不好用搪塞,我們說就幾毛錢都是事情,話費我們給你出,何勞您老人家親自跑,那多累??!再說我父親有病,行動不便,你出來他有個三長兩短怎么辦?結果你猜她怎么說,就是你爸讓我來的,他心急嚷得我不行了才來的。
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我們做兒女的,一輩子都償還不清父母的恩德。其實,她時來看兒孫,看媳婦子的,她無時無刻不牽掛著她的兒女,我們卻不以為然,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們有什么理由埋怨父母,他們是我們真正賴以生存的天地,欠他們的太多太多,趁他們還不老的時候,不去回報還要等到什么時候!我想起一句民諺:父母的心在兒女上,兒女的心在石頭上。
其實,父母親并不需要我們怎么兌現(xiàn)承諾,只要你天天見他們一面,和他們說說話就知足了??墒俏覀兒芏鄷r候,連這點見面說話的機會都不給父母親一次,我們真是多么殘忍無情的“不肖子孫”啊!
責任編輯 閻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