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瑋煒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學生能調動自己的語言積累,推敲、錘煉語言,表達力求準確、鮮明、生動。但是,審視現(xiàn)在小學高年級學生運用語言的過程,特別是習作中的人物細節(jié)描寫,就能發(fā)現(xiàn)其能力不夠強,不能準確、鮮明、生動地進行人物刻畫。
一是習作人物套路化,缺乏獨特感。學生的習作多套路,少真情實感,缺乏獨特感,使得人物特點不明晰,千篇一律的描寫實則是沒有描寫。二是習作人物靜態(tài)化,缺乏生動感。在部分學生的習作中,人物是靜態(tài)的,只有行動,卻缺乏言語的表達,人物形象缺乏生動感。如果長期進行這樣的人物描寫,學生的習作能力不能有切實的提升,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也不能很好地呈現(xiàn)。三是習作人物扁平化,缺乏立體感。因為缺乏系統(tǒng)、有效的指導,學生在習作中呈現(xiàn)出一種扁平化的描寫方式,行文之中缺少對人的特點的關照,整體描寫缺乏立體感,不能從人物的神態(tài)、語言、動作等多方面進行描寫。
因此,需要教師在習作中用心指導,傳授人物描寫的方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習作中出現(xiàn)的難題。
一、 讀寫一體,在賞析仿寫中習得寫法
朱光潛先生這樣說:“運用語言文字的技巧一半根據(jù)對于語言文字的認識,一半也要靠虛心模仿前人的范作。文藝必止于創(chuàng)造,卻必始于模仿,模仿就是學習。模仿可以由有意的漸變?yōu)闊o意的。習慣就成自然。”因此,我們的習作教學起步就應該讓學生進行讀寫的結合,在賞析他人的習作中習得方法,運用于自己的習作中去。
1.挖掘教材中人物細節(jié)描寫,進行賞析仿寫
習作教學的設計可以降低梯度,給予學生寫的范本,而我們的語文課本是學生進行模仿的絕佳材料。課本中不乏精妙的人物細節(jié)的描寫,教師要充分利用好這些精彩片段,在充分賞析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進行有效仿寫,使學生能夠輕松下筆,進行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
比如在執(zhí)教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豐子愷的《白鵝》一文時,指導學生仔細品讀白鵝吃飯的段落,學生從精彩的語句中感受到了細節(jié)描寫的精妙之處,然后布置學生觀察生活中的一個細節(jié),進行賞析仿寫。學生就捕捉到了游戲中的一個鏡頭,寫了下來:
只見“嫌犯”豎起耳朵聽動靜,邁著小碎步,十分擔心的樣子。當“警察”離“嫌犯”越來越近時,我急得直跺腳,快呀!上前一步就抓住啦。我揮著手,可是“警察”看不見,我只能握拳頭,干著急。真恨不得上去幫忙。笨拙的“嫌犯”居然往回走,結果撞了個滿懷,被“警察”逮個正著!
挖掘教材中的人物細節(jié)描寫,是幫助學生進行細節(jié)描寫訓練的第一步,教師需要足夠重視和充分利用。
2.選取經典作品中人物細節(jié)描寫,進行模仿運用
經典的文學作品不僅能給讀者以思想的啟迪,更能給我們提供研習的范本,積累語言的同時習得寫作方法,內化成自己的寫作能力。
比如在進行馬克·吐溫《百萬英鎊》的課外經典作品閱讀時發(fā)現(xiàn),馬克·吐溫具有非凡的人物細節(jié)描寫的功力,特別是對托德動作、神態(tài)等的描寫,更顯水平之高,學生在閱讀時被深深吸引。那么教師就可以利用閱讀這樣的經典作品,進行模仿習作,學生的習作讓人眼前一亮:
她顫抖著從身上摸出一個小布包,慢慢地打開,輕輕地遞給服務員,臉上帶著許久不見的讓人溫暖的笑容。
經典作品的閱讀、模仿可以貫穿學生的整個學習階段,讓學生從經典中領悟、模仿,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3.精選同伴習作中的人物細節(jié)描寫,進行評價學習
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其學習特點,他們善于向同伴學習,喜歡對同伴習作進行借鑒模仿,因此精選同伴習作中的描寫方法,在教師的帶領下評價、學習,能夠提高學生人物細節(jié)的描寫能力。
(1)品評同一人物的不同表達
學生因為接觸的人物有限,因此在習作時經常會把同班同學作為寫作的對象。那么教師可以抓住這樣的機會,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寫寫班中相同的人物,并對同一人物的習作進行評價分析,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人物細節(jié)描寫的方法。
片段一:沈同學一身的肉肉,走起路來身上的肉都會動起來??墒?,這樣的肉肉卻很挑食,中飯很多菜都不喜歡吃。那天吃雞翅,正好合他的胃口,他大口大口吃著,吃了一碗飯又過去盛了,原來是只愛吃肉??!
片段二:沈同學是我的同班同學,他是個搞笑高手,瞧,吃頓飯又吃出花樣來了呢!翹起蘭花指,兩根手指抓住雞翅,兩眼放光,肉鼓鼓的臉蛋笑成了一朵花:“哎呀呀,我的小肉肉啊,今天我可要把你三下五除二地消滅光哦!一口不留!”話未說完,只聽得啊嗚一聲,嘴巴已經咬了下去,邊嚼邊說,“味道不錯,味道不錯,正是我的味!”瞧他那滿足的樣子,一定是個無肉不歡的人,他不胖誰來胖呢!
這兩段文字描寫的是同一個學生,教師正好抓住機會,讓學生品評人物描寫的精妙性,通過評析,學生清楚地感受到兩段文字的不同特點,充分感受到人物語言、神態(tài)的細致描寫會讓文字生動、形象,更能體現(xiàn)人物特點。學生更是從這樣的對比品評中學到了細節(jié)描寫的方法,為習作起到引導作用。
(2)品評同一主題的不同表達
教師還可以進行“同題比拼”,激發(fā)學生趣味練筆的勁頭。所謂同題比拼,即是以一個很小的習作為切入口,在同樣的時間里,一同完成,進行展示。如在課堂中,可以請學生上臺,做一連串自己認為有意思的動作,大家一起練筆。學生對這樣的練筆勁頭十足,能夠高效率地完成練筆,之后再進行交流,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筆者在課堂上曾進行“菜場風云”的同題比拼,指名學生上臺表演菜場叫賣,大家進行同題寫作。有學生這樣寫道:
顧客問:“這雞多少錢?”攤主答道:“21元?!薄斑@么貴,18吧!”顧客說。攤主回答道:“這算很便宜了,其他地方都要差不多25了……”“算了,不要了?!?/p>
學生紛紛評價這樣的習作缺少細節(jié)的描寫,不能很好地展現(xiàn)菜場上叫賣的氛圍,經過交流之后,學生再次動筆,就有了這樣的文字:
那男人來到青菜攤前,慢慢蹲下,不緊不慢地從口袋里拿出錢包,又不緊不慢地將拉鏈拉開,握在手上輕聲問道:“這兩把青菜多少錢?”攤主用方言答:“4塊兩把,買了吧!”那男人驚奇地叫道:“你這也太貴了吧,人家都沒這個價!”攤主眼珠一轉:“前段時間不是雨下得多嘛,哪里能不貴??!”那男人激動了:“這么貴,再下雨也沒這個價!”然后忿忿離開。
經過這樣的同題訓練,學生有了模仿參考的文本,也有了對比提升的機會,明白了同一主題不同的描寫方式可以起到完全不一樣的作用。
二、 專項訓練,在實踐體驗中深悟寫法
學生通過讀寫結合,能夠初步掌握細節(jié)描寫的方法,但是習作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過長期有針對性的訓練才能達成。因此,教師需要在日常教學中,設計多種專項訓練、反復實踐,從而深刻領悟習作中的細節(jié)描寫方法,讓學生的細節(jié)描寫能力有更進一步的提升。
1.場景模擬
學生能感受到人物細節(jié)描寫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缺少觀察的眼睛,缺少敏銳的感受,從筆尖流出的文字仍是蒼白無力的,那么場景模擬這樣一種方式就能夠幫助學生很好地解決這一難題。
比如,在進行課堂小練筆“老師給你一張紙”時,筆者設計了這樣一個場景:教師飛快地從紙盒中抽出一張紙,學生似乎很難描繪老師剛才的動作,無法用語言描述清楚。然后,筆者用很慢的速度,重復先前的動作,這時,學生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老師的動作、面部表情、眼神的變化及同學的表現(xiàn)。這時再動筆把這一過程寫下來,學生瞬間覺得輕松不少。
2.鏡頭聚焦
在很多電視節(jié)目,尤其是體育轉播中,會通過重放某一鏡頭的方法向觀眾展示運動員比賽中的精彩瞬間,在語文習作課堂中,也可以利用這種方法,讓細節(jié)重新展現(xiàn),為學生習作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
(1)“緩慢鏡頭”回放,捕捉人物細節(jié)
學生習作中不能捕捉人物細節(jié),很大程度上在于學生不能對所見進行細致感受,如果能讓學生所見的畫面放慢一些,就能清晰呈現(xiàn)鏡頭,有了細致表達的可能性。
如描寫街頭的環(huán)衛(wèi)工人,筆者以圖片的方式呈現(xiàn),并且加以指導,學生就能捕捉到人物的動作細節(jié),有了很生動的描寫:
就在陽光下,老人穿著橙色工作服,頭戴一頂草帽,一只手拿著一把碩大的掃把,另一只手拭著臉上的汗。她低著頭,正在艱難地尋找路人隨手扔下的垃圾,看到地上的那張紙巾,吃力地彎下腰,拾起,仍進三輪車……
(2)“特寫鏡頭”呈現(xiàn),刻畫人物細節(jié)
動作可以定格,神態(tài)也可以定格,神態(tài)定格之后學生再觀察,就能降低學生習作的難度,讓神態(tài)描寫輕而易舉。如學生經過“神態(tài)慢一慢”有了這樣的一段描寫:
他吹著口哨,突然將左手比作一把手槍,用槍口對準了自己的太陽穴。一扭頭,看見這把槍,驚得倒吸一口冷氣,眼睛和嘴巴張得大大的,仿佛遇到了什么令人驚恐的事情。緊接著,他雙手捂住臉頰,身子向下,軟軟地倒了下去。
此外,學生習作興趣的激發(fā)、習作能力的提升與展示交流是分不開的,因此作為教師,還應該創(chuàng)建更多的展示機會,激發(fā)學生的習作積極性。教師可以利用語文課堂前預備鈴的短暫時間進行人物展播活動,請在練筆中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上臺朗讀、展示自己精彩的人物描寫片段,還可以利用班級展示區(qū)域,開辟“人物大觀園”專欄,以出專欄的形式,定期更換學生習作。
通過以上方法,指導學生在人物細節(jié)描寫的實踐中獲得方法、得到提升,幫助學生提高習作能力,學會推敲、錘煉語言,在文字的表達方面力求準確、鮮明、生動,為自己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鄭春.主線教學: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新視點[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3.
[2] 張化萬.玩出精彩作文[M].南京:江蘇教育科學出版社,2016.
[責任編輯:陳國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