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運芬 李發(fā)朋
【摘要】語文課程應在充分激發(fā)學生主動意識的大背景下有序開展。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小學生具有初步的探索、創(chuàng)新能力,將有利于小學生的發(fā)展。文章主要討論和研究了教師在語文課堂中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使其掌握知識和技能,取得更大的進步。
【關鍵詞】小學語文;合作學習;主動意識;培養(yǎng)
一、研究背景與意義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總目標中提出,“培養(yǎng)合作學習精神”,“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以及“具有日??谡Z交際的基本能力,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這就要求學生主動與他人合作,進一步掌握所學知識,獲得學習或總結(jié)的方法。廣大教育者認為在語文教學中存在學生合作學習的主動性不強,課堂上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等問題,為了使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得到最佳的應用,必須對合作學習的現(xiàn)狀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探究和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應用性較強的應對方法。
二、小學語文課堂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
(一)組內(nèi)任務分配不均
小組內(nèi)的任務分配不均。一個組中通常有8位學生,分工是一名組長、一名發(fā)言人、其他組員。那么除了兩位有“職務”的學生,其他學生都是組員,沒有具體的任務,所以很容易造成討論的結(jié)果非常片面。因為討論出來的結(jié)果并沒有融合全組人的智慧,只是兩三個人的想法,具有非常大的局限性。
(二)完成任務不積極
教師布置任務或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的時候,總有一些學生漫不經(jīng)心地在翻書,寫字,更有甚者在討論過程中打鬧。學生完成任務不積極,導致教師提出的任務和問題無法及時得到反饋,更重要的是耽誤了全班學生的學習時間。所以,完成任務不積極的影響是兩方面的:一是耽誤時間,二是教師的教學反饋無法體現(xiàn)。
(三)教師分組不合理
學生在語文課堂中進行合作學習時,并沒有經(jīng)過科學和仔細的分組。教師只是隨意地將學號相近的學生排在一起,或由學生自由選擇跟誰一組。這樣做雖然降低了學生“反抗”的可能,但非常不利于學生在合作學習時的討論。如果將學號相近的學生排在一起,成績也有可能非常相近,成績好的、腦袋靈活的學生坐在一塊兒,教師提出的中等難度的問題就會很快被解決,而其他組的學生有可能思考很久之后都沒有想法,碰撞不出思維的火花。
(四)組員之間不會溝通
有的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對組內(nèi)的一些同學有些不同的看法,但由于說話沒有禮貌,都是用命令的口氣,導致組里的同學都不喜歡他,以至于他在組內(nèi)不發(fā)言。若是因為人際交往方法的問題失去了和其他同學互相交流、互相交換意見的機會,真的是非常遺憾。
(五)教師沒有及時進行指導
在教師提出問題或布置好任務之后,學生們隨即開始了熱火朝天的討論。有部分教師布置好任務和題目之后,并沒有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而是在看自己的教案和整理板書。等到學生討論結(jié)束了之后,就直接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沒有給學生機會展示,也沒有對表現(xiàn)好的小組和學生進行表揚。而有部分教師布置完任務后,走到學生中間去,參與學生討論,并說出自己的想法,討論結(jié)束之后,教師選出討論最棒的一組進行展示和表揚,調(diào)動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
三、影響小學語文課堂中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因素
(一)學生方面
1.學生重視程度。學生對合作學習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到合作學習的質(zhì)量。合作學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能力,不單單是在人際交往方面,還包括課堂中更好地進行合作學習,并能運用到別的學科之中。
2.依賴性強。小學生年齡小,依賴性較強。特別是很多學生不知道自己應該干什么,只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等待別人發(fā)言或查找資料,不會主動思考或者查找資料。依賴性強的學生對合作學習沒有任何幫助。
3.合作學習討論時的紀律問題。在進行合作學習時,最突出的問題就是紀律問題。大部分學生能在合作學習開始時遵守紀律,但當合作學習接近尾聲時,那些自主性差的學生就開始吵鬧,影響到其他小組,導致討論結(jié)果不盡如人意。在合作學習課堂中,如果能保持紀律良好,那么呈現(xiàn)出來的學習成果會更好。
(二)教師方面
1.教師的重視程度。教師的重視程度直接決定了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能否順利開展。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這種能力是非常重要且必需的。教師的重視,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有利于學生積極性的調(diào)動,有利于學習成績的提高。
2.主題、任務的設置。討論主題、任務的設置決定了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討論的積極性。對于小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的主題和任務具有挑戰(zhàn)性,會讓學生更加愿意去挑戰(zhàn),去查找資料,去和組員或其他同學討論。
3.教師的參與程度。教師在布置完任務和主題后,到學生中間去參與討論的程度也與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息息相關。教師的參與程度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積極性。在討論過程中,學生會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有可能是資料查找不到的或爭議比較大的內(nèi)容,這時便需要教師的參與,及時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讓學生的合作學習得以繼續(xù)順利開展。教師也可以在巡堂過程中參與討論,說出自己的看法。
四、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如何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一)教師的引導
1.前期引導。在開展合作學習之前,教師的引導和動員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要介紹合作學習是什么,并把優(yōu)點一一列舉出來,吸引學生的關注。其次,在介紹完合作學習之后,應該對學生進行講解,講解合作學習應該怎么學。每個學生都應該有自己的位置和職務,要明白合作學習是一個獨立思考但是又有思維碰撞的討論;每個學生都應該有自己的想法,也應該尊重其他同學的想法。再次,強調(diào)紀律是非常重要的,沒有紀律的保證是無法進行合作學習的。
2.合理地設置問題。教師應該在前期備課時認真思考所提的問題,這個問題應該有討論價值,還要有一定的難度,而且討論時間不宜過長,否則會導致課堂不可控,教學無法順利進行。
3.教師積極參與討論。在合作學習中,教師應該多與學生交流,多與學生交換意見。這有利于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和討論的情況,同時也能給教師帶來一些新的想法。教師積極參與討論,還可以幫助學生解決一些難題,為學生的合作學習鋪平道路。
(二)教師合理分組
教師在劃分學習小組的時候,應該考慮到每組都要有優(yōu)生與差生,使優(yōu)生帶動差生,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合作學習的主旨也是互幫互助,共同進步。
(三)合理分配任務
教師在劃分好學習小組之后,要對整個小組的成員進行分工。每組8人,一位組長、一位記錄員、一位發(fā)言人,剩下5位組員負責各個討論點,人員每次可以輪換,這樣就保證了每位學生都有發(fā)言的機會,都有率領全組的機會,也都有記錄發(fā)言情況的機會。
(四)教師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
1.設置有趣且討論價值的議題。設置議題時,在保證教學成果和教學進度的前提下,可以將議題變成比較有趣的形式,增強學生討論的趣味性,調(diào)動學生主動探討的積極性。在設置議題時,教師應該選擇一些有討論價值的問題,設置一些難度,讓學生進一步探索,從而養(yǎng)成愛探索、愛鉆研的學習習慣。
2.評價時要有語言藝術(shù)。每次合作學習結(jié)束后,教師都應該進行點評,每個組都要點評到位。教師在點評的時候應該注意語言藝術(shù),應該多使用鼓勵性的語言,適時地點撥和引導。
(五)教師控堂
許多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不敢在課堂上采用合作學習的原因是怕控制不了課堂。教師應該在課堂中樹立起威信,不但保證自己課堂的合作學習有效進行,而且要推廣到其他班級的課堂上。
(六)教會學生與組員溝通
教師應該教會學生如何與其他同學和諧相處,搞好人際關系。同時,教師還應該教給學生一些交流時的語言藝術(shù),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更自如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五、結(jié)束語
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應該是學生的天下。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創(chuàng)造條件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使其真正體會到知識發(fā)生和發(fā)展的過程,把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融合在一起。但每個學生又是一個個體,所以合作學習可以說是一次思維的碰撞,要將合作學習落實到小學語文課堂中,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如果能很好地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那么學生獲得的不僅是知識本身,還有探究、學習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小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和能力。
【參考文獻】
[1]張金茹.論小學語文合作學習內(nèi)容的選擇[J].北極光,2018(11).
[2]高莜琴.淺談小學語文小組合作學習[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