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三蓮
【摘要】小學時期的語文教學對于學生思維能力與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是十分重要的。習作教學是三到六年級較有難度的一部分,目前存在兩方面問題:教師的教學方式單一,難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因此,針對小學期間的習作教學,需要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教學方法
小學時期的學生在思維能力與想象能力上還不健全,其更多是通過教師的引導擴展思維與想象,這就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設計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都是教師需要深度考慮與解決的問題。下文以小學語文中的習作教學為例,分析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現狀,并提出針對性的優(yōu)化措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學習能力。
一、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現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已經成為一種普遍事實,但這種多樣化的教學是否真正實施到位還值得商榷。小學時期的學生對于新事物都會感到好奇,好奇心是學生獲得創(chuàng)造能力的重要前提。但在當前的教學環(huán)境中,學生的好奇心往往得不到支持,在習作教學中體現得更為明顯。在小學語文習作課堂中,教師教、學生學是一種普遍的狀態(tài),由于學生成績與理解能力不一致,教師想要讓更多學生吸收課堂知識,只能發(fā)揮個人主導作用,盡可能地引導更多的學生完成對學習內容的吸收。但這種做法會使得學生的主體性受到壓制,小學時期的學生正處于思維想象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時期,若是一味接受教師灌輸的知識,學生的想象能力會直線下降,難以得到發(fā)展。另外,小學語文習作課堂中還有另一種困境,即學生的想法不多,教師只能夠通過千篇一律的做法來滿足學生的知識儲備量。例如在給作文命題時,學生常常為了描述一件事情就以“我最開心的一天”“我記憶深刻的一件事”等作為標題,這種標題實際上毫無新意,難以吸引閱讀者的眼球,也會導致閱讀者對于文章第一印象的好感度下降。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難以轉變學生的這種慣性思維,為了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量與儲備量,教師往往會給學生提供一些通用的標題,但長此以往會發(fā)現大多數學生的標題又一致了。這是教學的困境,也是教學的局限,究其原因,并不在于學生的死記硬背,而是教師沒有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沒能夠通過引導給予學生更大的想象空間和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因此,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教師應針對現有的不足與缺陷,運用創(chuàng)新式的教學方法,以適應學生心理狀態(tài)的教學內容與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
二、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創(chuàng)新式教學方法
針對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現狀,教師的引導對于學生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需要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教學課堂,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進行授課與引導,培養(yǎng)學生在寫作方面的創(chuàng)新、想象能力。
(一)教學結合實際
小學生在寫作中,更多的是描述某種現象或狀態(tài),不利于文章內容的立體與豐富。因此,在習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所要描述的內容同生活實際相結合,以對事情的感受與看法進行文章的潤色。例如要求記述一天內發(fā)生的事情,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某天發(fā)生的最有趣或影響最為深刻的故事作為文章的重點,在重點中多加入個人的想法或看法。學生對于最感興趣的事情的記憶是最深刻的,有利于寫作素材的擴充和文章內容的豐富。結合實際進行習作教學是一種較為普遍的方式,通常情況下學生筆者的結合大多平鋪直述,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實際的現象中加入個人情感,從而使得文章顯得更為立體,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
(二)習作素材的積累與運用
以小學語文習作中的標題為例,標題是整篇文章的眼睛,也是閱讀者對于一篇文章的最初認識,所以標題的選擇十分重要。在長期的教學中,教師對于學生的標題運用情況十分清楚,大多數學生都會選擇以簡單、直接為文章標題的寫法。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使用創(chuàng)新式的標題,而這種引導不僅可以在課堂中實現,而且能通過活動、比賽等各種方式實現。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在講授某篇課文時,可以對優(yōu)美的語句或具有深意的句子進行重點講解,并讓學生進行積累,而在習作課上,教師可以針對這些積累的例子進行習作教學的展開。通過長期的積累,能夠達到增加詞匯量的目的,也能夠在學生腦海中形成一種更加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思維慣性,在選用文章標題時更具有新意。將這種做法引用到習作教學的其他方面也具有可行性,教師完全可以通過素材的積累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充實度,并在日常教學中引導學生活學活用,提高寫作能力。
(三)以激勵與激發(fā)為目的進行教學
教學形式的多樣化體現在教師的教學內容與授課方式上。當前的授課方式具有多樣性,但這些形式是否真正能達到效果還不能夠得到保障。在教學過程中,無論什么形式,都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鼓勵與激發(fā),增強學生自信,使學生增強學習積極性,從而達到提高學習有效性的目的。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教師對于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是很重要的,不應對學生的想象進行質疑,更多的是傾聽與引導。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在于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與空間,鼓勵學生對于習作內容的想象,更好地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從學生的角度入手進行針對性的輔導教學。例如對于雪的想象,小學生腦海中立刻便有了雪花的影子。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發(fā)散學生的想象思維,鼓動學生的想象與創(chuàng)新。無論學生認為雪是花,是草,是樹木的衣服,還是河水的保護層,都應該引導學生繼續(xù)去探索與想象,并將這種想法進行描述。教師在了解學生想法后,通過激勵的方式,提高學生繼續(xù)想象的能力,并通過方向性的引導,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三、結語
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是最為重要的一部分,教師需要合理引導與輔助,才能夠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的提高,達到習作教學的目的。習作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對于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也較為重要,但當前還存在許多教學有效性低的情況,原因在于教師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與想象的空間與時間給予不足,也在于學生沒能夠得到激勵。在今后的習作教學中,教師更應該關注到這一點,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的方法,提供給學生更多的趣味學習方式,拓展知識的廣度與深度。同時,教師需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充分的想象空間,并從中作出正確的引導。
【參考文獻】
[1]沈婷.小學低年級寫話與中年級習作銜接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7.
[2]劉苗苗.小學生習作的現狀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6.
[3]史晶.基于藝術情境創(chuàng)設的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行動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6.
[4]陳玲.小學語文群文閱讀與寫作整合的教學個案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