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光鋒
糖果、蛋糕等各種甜食總是讓人們欲罷不能。最近幾年,很多文章和影視作品都說糖吃多了會使人上癮,危害比毒品還大……這里的糖是指添加糖,并不是食物中天然存在的糖。
2012年,《自然》雜志發(fā)布文章稱,雖然糖也有一定成癮性——如果你喜歡吃甜食,你會越來越想吃,而且無法輕易“戒掉”。因為當你吃糖之后,大腦會分泌一些讓你感到愉悅的成分,比如多巴胺。不過,糖的成癮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多次累積起來的,越吃越想吃。糖吃多了的危害,證據最確鑿的是導致齲齒和肥胖,才不像毒品那樣恐怖。
調查發(fā)現,我國人均一年吃掉的糖已達到19.6 kg,與30年前相比整整上升了5倍。平均下來每人每天的攝入也接近53.7 g,已經高過了推薦量。有些人可能會說,我很重視健康,從來不喝甜飲料、不吃甜食,那是怎么吃進去的糖呢?很大原因是因為你吃進去了很多隱形糖。
常見的“隱形糖”主要藏在以下這些食物當中——
焙烤食品和面點:我們平時在市場上買的面包、甜餅干中含糖量通常都在15%~20%左右;即便是自己動手焙烤,要想做得好吃,糖也不會少。現在很多中式點心,比如一些小饅頭、小包子、奶黃包之類,也都要加點糖。
甜飲料,包括各種碳酸飲料、果汁、乳酸菌飲料等等:一瓶500 ml可樂的糖含量在50 g左右;一瓶350 ml的乳酸菌飲料,含糖量也在50 g左右。市售很多果汁飲料,即使是純果汁飲料,含糖量也很高。女生們喜歡的紅棗漿、蜂蜜柚子茶等所謂的健康飲料,實際上紅棗糖漿加的就是紅糖,紅糖中90%以上都是糖;蜂蜜當中含糖量通常在75%以上,這些可都是糖。
日常家庭烹調:日常家庭烹調也會有很多糖。比如,紅燒肉要加糖,糖醋排骨要加糖,八寶粥要放糖,紅豆沙、綠豆沙要加糖,喝菊花茶要加冰糖……
1. 日常盡量不喝甜飲料。包括各種碳酸飲料、茶飲料、乳酸菌飲料、果汁飲料、紅糖水、蜂蜜水等等,偶爾一次聚會也就罷了,自己平時沒事不要主動去喝。
2. 即使是純果汁也要少喝,盡量直接吃水果。完整的水果最好,榨果蔬汁時盡量多放蔬菜,少放水果。
3. 焙烤食品盡量控制數量。盡量不吃或者少吃面包、甜點、餅干、曲奇等甜食,自己做面包、點心盡量少放糖。
4. 平時自己飲食或者烹調食物,都要養(yǎng)成盡量不加糖的習慣。比如,喝粥不加糖,打五谷豆?jié){不加糖,喝咖啡不加糖, 做菜也要少放糖。
5. 購買包裝食品時,注意看營養(yǎng)標簽。尤其是那些號稱“零脂肪”“低糖”或“無糖“的食品,一定要注意看它的成分和營養(yǎng)素含量。另外,在食品標簽中,還有很多東西其實也都是糖,比如玉米糖漿、麥芽糊精等,如果有這些東西存在,說明糖的含量可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