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倩,王 錦*
(江蘇省揚州市蘇北人民醫(yī)院康復科 ,江蘇 揚州 225002)
腦卒中又稱為腦血管意外、中風,是臨床最常見的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是因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是血管阻塞導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腦而引起腦組織損傷,臨床以肢麻、吐字不清、頭暈頭痛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1]。腦卒中有較高的死亡率與致殘率,但部分患者在治療后,仍然會出現(xiàn)全身功能性障礙,從而降低生活質量,故給予腦卒中患者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至關重要[2]。本次研究針對信息-知識-信念-行為(IKAP)護理模式干預對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和治療依從性的影響進行分析,現(xiàn)做如下匯報。
在2017年1月-2019年1月時段內抽取100例腦卒中患者展開研究,根據不同的護理措施將10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男性、女性患者分別27例、23例,年齡55-74歲,年齡均值(64.57±7.12)歲。觀察組:男性、女性患者分別28例、22例,年齡54-75歲,年齡均值(65.30±7.47)歲。對觀察組、對照組患者基本資料進行分析,差異不明顯(P>0.05)。本院倫理會已批準此次研究。經CT或是MRI檢查確診病情,且參與研究者均知情,并簽署同意書。
入院后,以臨床檢查,病情明確后,均給予針對性治療,基于此,對照組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用信息-知識-信念-行為(IKAP)護理模式干預,方法如下:(1)對患者實際信息進行全面掌握,制作科學的康復知識問卷,通過問卷調查表及與患者交流,全面掌握患者信息。(2)心理指導:護理人員應全方位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估,以此為基礎,給予全面的心理疏導,緩解患者不良情緒與抑郁癥狀。(3)健康宣教:根據了解到的信息,以防治知識為依據,設制科學的健康知識手冊與合理的膳食結果,以座談會、交流會的形式向患者與家屬進行健康宣教,提供專業(yè)的心理與情感支持[3]。(4)言語障礙:對患者類型、言語障礙進行評估,讓患者、家屬了解語言障礙產生原因,做好溝通語言障礙及語言康復、復述訓練,以患者病情為依據,及時調整訓練方法,循序漸進的與患者保持溝通,提高技巧能力。(5)肢體訓練:在病情許可的情況下,越早功能訓練越好。發(fā)病1-3個月后,根據肌力實施相應的訓練,從被動到主動訓練,指導自主進食與脫鞋等訓練,同時配合器械訓練;同時在訓練過程中,做好安全管理,預防意外。
對比2組治療依從性與生活質量。
治療依從性用本院自制表實施評分,總分100分,分為完全依從(總分>90分)、部分依從(總分在70-90分)、不依從(總分<70分),即治療依從性為完全依從率+部分依從率。
生活質量用SIS量表實施評價,總分100分,分數(shù)越高患者生活質量越好[4]。
SPSS21.0處理本文中的研究數(shù)據,計量資料(生活質量)t、(x2)檢驗及表示;計數(shù)資料(治療依從性)、%檢驗及表示,P<0.05,統(tǒng)計學有意義。
觀察組:完全依從38例、部分依從11例、不依從1例;對照組:完全依從29例、部分依從12例、不依從9例,組間對比治療依從性觀察組98%高于對照組82%,x2=7.111,P=0.008。
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生活質量比較(±s);n=50
表1 生活質量比較(±s);n=50
組別 生活質量(分) t P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4.5±5.7 76.7±5.5 images/BZ_26_1893_2139_1896_2140.png28.745 0.000對照組 45.2±6.0 67.8±5.2 20.127 0.000 t 0.598 8.314 -- --P 0.551 0.000 -- --
腦卒中不僅會引起患者肢體功能障礙,還會對患者身心健康產生嚴重影響。在腦卒中護理中,常規(guī)方案并不能滿足患者生理與心理需求。隨著醫(yī)療水平的不斷進步,信息-知識-信念-行為(IKAP)護理模式干預的出現(xiàn),通過新型的護理措施,將信息、知識、信念、行為等轉為專業(yè)化、人性化、個體化護理措施,以患者為中心,因人施護,進一步提高護理效果。將其用于腦卒中患者中,通過護理人員、社會、家庭、患者等之間的交流與互動,采取合適的方法與方式,與患者進行針對性溝通,讓患者、家屬了解病情,提高健康知知曉程度,有效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與健康行為,進一步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與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信息-知識-信念-行為(IKAP)護理模式干預用于腦卒中患者中,對提高生活質量和治療依從性有積極作用,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