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筆者結合外研版初中英語九年級上冊Module 2 Unit 2 We have celebrated the festival since the first pioneers arrived in America的教學,針對閱讀教學問題設計存在的不足,提出問題設計應注意的相關原則和策略。
展示性問題考查的是學生對文本信息的識記和理解能力,參與性問題考查的是學生對文本內(nèi)涵的理解與拓展的能力。課堂上,教師提出的展示型問題比例遠遠大于參閱性問題,造成的后果是: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遠遠不夠,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思維的能力。
筆者聽了三位教師同課異構的We have celebrated the festival since the first pioneers arrived in America的第一課時,展示型問題占比超過80%,如What is Thanksgiving?When is Thanksgiving?How did people celebrate it?等。這不是個別教師設計問題的思路,而是成為一種常見的模式。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在潛意識中認為,只要能回答這幾個在文章中能找到答案的問題,能夠識記并會運用文章中的重點短語和句型,能夠完成幾個詞匯練習,就達到教學目標了。這種模式的閱讀教學,更多地停留在對文本信息與結構的較低層次的理解上,不能有效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就無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平時的觀課議課活動中,不論是公開課還是常態(tài)課,我們會發(fā)現(xiàn),教師問題的設計隨意性太強。讀前問題設計,常常是連續(xù)幾個問題拋出來后,學生還沒有弄清本節(jié)課閱讀教學的主題是什么。讀中問題設計,又以細節(jié)性問題為主,缺乏思維訓練的深度和對文本信息深層次的挖掘。讀后問題設計,為了情感升華,設計的問題脫離主線,導致課堂”冷場”,學生回答不了教師的提問。
教師的問題設計要能激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產(chǎn)生思維的欲望。如果教師設計的問題缺乏挑戰(zhàn)性,學生總能不假思索地回答,就很難激發(fā)學生興趣,也不可能使學生產(chǎn)生活躍的思維。教師具備了問題意識,就會想方設法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創(chuàng)設具有問題意識的情景,有針對性地提出參閱型問題,避免問題的隨意性,使問題的主線更加鮮明。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問題設計的“以生為本”,是指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現(xiàn)有的認知結構、興趣點,對于中心話題可能持有的觀點等,通過問題科學地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應力求將問題問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即學生已經(jīng)達到的水平與借助他人幫助能達到的水平之間的區(qū)域。在設計讀后問題時,設法加大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挖掘文本背后蘊藏的思想和情感等方面的內(nèi)容。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通常需要設計一組階梯式的問題,先引導學生獲取相關信息,然后加工文本信息和感知文本語言,最后通過對文本、作者觀點、寫作意圖的分析,挖掘隱藏在文字背后的信息。
在打磨這節(jié)閱讀課教學時,教師以問題設計為切入點,首先以Do you like festivals?Do you know any festivals?What kinds of festivals do you know in America?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anksgiving?四個問題和一組圖片導入新課。學生出于對節(jié)日的喜愛,對文本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熱情。接著,教師引導學生用跳讀法瀏覽課文,提問How do Americans celebrate Thanksgiving today?學生回答They still celebrate it with a traditional dinner.隨后圍繞“celebrate”提出問題:(1)When is Thanksgiving celebrated in America? (2)Which is the most crowed room in their house during celebrating the festival?學生逐個回答。
可以發(fā)現(xiàn),這樣層層遞進的問題設計,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促進了學生主動探究和多維度思考,提高了閱讀教學效果,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
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有效的學習策略,是實現(xiàn)終身學習的必備條件。閱讀材料本身既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對象,也是作者主觀認識的成果。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閱讀會產(chǎn)生不同的認識。所以,教師除了根據(jù)自己的預設,多關注文本中顯性資源的開發(fā),還要適度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開發(fā)文本外的隱形教育資源,對學生進行精神引領和情感滲透。
本節(jié)課中,教師留給學生的最后一個問題是What have you learnt from Thanksgiving?What will you want to say to them?學生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可以有很多的收獲或感想,如:We should thank others when they helped me./When they give us any help...這樣的問題設計首尾呼應,學生領會了教師的設計意圖,情感的升華也是自然而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