訾婷婷
全國高思政課堂教學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要提升思政課的親和力,使思政課堂“活”起來就得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因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產生依據》這節(jié)課更偏重理論,所以在課程設計中,我采用了“理論教學+實踐活動”的方式進行,充分發(fā)揮了陜北紅色資源的價值?;诒拘8呗殞W生歷史知識基礎較為薄弱,對近代史的了解大多只浮于表面這種學情,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使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即任務驅動法、理論教學+實踐活動的方法、設置情境+角色扮演法以及對比分析法。
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明確指出思政課堂教學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要提升思政課的親和力,融入新媒體技術,使思政課堂“活”起來。因為本節(jié)課更偏重理論,所以在課程設計中,我采用了“理論教學+實踐活動”的方式進行,充分發(fā)揮陜北紅色資源的價值。課前教師通過任務布置,擬定任務方案、要求驅動學生主動去了解與本課相關的知識點和一些課外資料。課中,我使用了典型視頻和豐富的圖片、案例,盡可能使理論知識趨于生動,使學生可以更加清楚得了解近代中國的國情和當時的社會面貌,從而更深刻得去體悟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形成和發(fā)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教師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協助學生順利完成各自的任務并經過總結、提升講透知識點。
但是,高職學生相對而言歷史知識基礎較為薄弱,對近代史的了解大多只浮于表面,缺乏主動積極思考和具體深入分析問題的能力。
所以,基于這種學情,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使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一)任務驅動法:課前布置任務,全班分工協作完成,在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課堂參與度的同時,讓學生在這個行動過程中有所收獲。本節(jié)課我設計了三個任務。
1.第一組同學對比鴉片戰(zhàn)爭前后的中國與歐洲在經濟和軍事上的差距,并用PPT進行展示。
第一個任務要達到的效果就是通過豐富的圖片和案例,簡要對比近代中國與西方國家在經濟與軍事上的差距,從而讓學生更清楚得體會舊中國的落后,體悟當時救亡圖存的緊迫性。
2.第二組同學以角色扮演呈現最簡單的劇幕場景的形式,展示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不同階級為救亡圖存所做過的探索與實踐。此活動要求是通過展示各次運動中的主要人物及其主張、典型口號和理想目標等,配之以PPT圖片背景,使其他同學很快識別出這是那一個階級所發(fā)動的哪一次運動,并對這些運動有一個最基本的了解和把握。(這也是針對高職學生歷史知識不扎實,參與度低的一個解決措施)
第二個任務是由教師設置情境,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當時地主階級、農民階級或資產階級中一份子,去思考當時的情況和出路,這樣可以避免學生老是以旁觀者的角度冷眼看待一切問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度。另外,學生通過自己查找資料并討論總結,可以更清楚地認識到當時中國的局勢和找到新道路、新的領導力量的緊迫性,深刻理解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句話。
3.本班同學中的當地同學為第三組,采訪當地親歷過戰(zhàn)爭的老紅軍的后代,用錄音筆記錄他們口述革命的內容,整理成課件進行展示。或者如果這個實現難度大,可以讓這組同學走進神府革命紀念館,記錄留給他們印象最深刻的一位紅軍戰(zhàn)士的故事,并將其經歷在課堂上講述出來。
第三個任務設置的目的是通過學生的轉述,展示老紅軍后代口述革命經過的內容,或者通過參觀革命紀念館,直接講述留給他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紅軍戰(zhàn)士的真實故事,使在座同學深受打動,體會革命勝利的艱辛不易,更加珍惜當下時光。
(二)理論教學+實踐活動的方法:本節(jié)課除了理論課外,還安排了后續(xù)的實踐參觀課程。通過課堂知識的講解和親身參觀的感受,加強學生對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價值感受,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具體的實踐活動安排有以下兩個:
1.組織學生參觀神府革命紀念館和賀家川紅色革命紀念廳,親身感受革命環(huán)境,緬懷革命先烈,升華愛國情感,珍惜美好光陰。
2.借著神木晉劇團大型表演《母殤》走進校園的契機,讓學生集體觀看表演,感受新民主主義革命對于改變中國面貌和中國老百姓生活的偉大意義。
3.設置情境+角色扮演法:教學過程中應把知識用盡可能形象的語言和豐富的圖片等多媒體資料展現出來,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并使其能夠站在某一群歷史階層人物的角度去思考當時中國社會的一些實際問題。
4.對比分析法:有比較才有鑒別,通過比較才會認識事物的特征,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開拓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本節(jié)課在一開始講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爆發(fā)的時代背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近代中國國情時,首先由學生在PPT上通過豐富的圖片和案例,簡要對比了近代中國與西方國家在經濟與軍事上的差距。其次教師在總結時,又通過1793年馬戛爾尼給乾隆祝壽,請求擴大通商被拒這個事件和后來1840年工業(yè)革命后日不落帝國一刻不休的擴張殖民形成鮮明對比,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當時清政府閉關鎖國、夜郎自大背后所隱藏的社會危機,為后邊的斗爭反抗,救亡圖存埋下伏筆,也讓學生更清楚得意識到舊中國的落后,體悟出當時救亡圖存的緊迫性。(作者單位:神木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