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曉光
摘要:發(fā)展體育運動,提高人民身體素質,是我國建國以來一直貫徹的政策方針,我校在不斷探索素質教育創(chuàng)新之路的歷程中,為強化學校體育特色和切實提高學生身體素質進行了積極的實踐。我校以此為工作的著眼點,轉變觀念,創(chuàng)建特色,引導學生堅持每天鍛煉一小時,通過開展體育特色運動,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在兩年多的實踐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關鍵詞:發(fā)展;特色體育;促進;體制健康
首先:立足校本,開展具有特色的體育校本課程。
特色的體育校本化不僅使陽光體育運動更加豐富多彩,也使陽光體育運動有了更多的文化味。逐步形成“一校一品一特色”我校依據體育教師的特長,結合學生的興趣開展了足球等特色校本課程。深入推進陽光體育運動的具體方案,堅決糾正片面追求升學率、擠占體育課時的現象,不得以任何理由削減、擠占、挪用學生每天一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yè)負擔。學校各級領導、班主任、體育教師以及每一個教師都是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組織者、指導者和管理者。形成人人參與、人人有責的陽光體育運動發(fā)展新格局。學校每年召開以田徑項目為主的秋季運動會,做到人人有體育項目、班班有體育活動,讓體育運動蔚然成風。
我校認真落實國家對體育課程的規(guī)定。強調體育課是體育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學校按照上級部門要求,切實開足、開齊體育課,并且嚴禁任何老師以任何理由擠占體育課時間。同時,積極推進體育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通過調動學生參與課內外體育活動的積極性,有效增強學生體質,使學生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基礎。
廣泛開展群體性的學生體育活動。學校把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課外體育活動作為日常教育工作和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并納入教育教學活動安排,形成制度。我校要積極行動起來,開展人人參與、個個爭先的群眾體育活動,如年級各種球類項目比賽,不斷增強推廣學生的體育健身意識,激勵他們自覺參加體育鍛煉,掀起校園青春健身活動的熱潮,形成生動活潑、生機勃勃、生龍活虎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體育行政部門要加大學校創(chuàng)建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和社區(qū)俱樂部工作的力度,組織和吸引廣大青少年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
我校學生課余體育訓練、競賽活動得到了行政領導的指導和支持。開展課余體育訓練是提高學校在同類學校中體育地位的重要基礎。把面向全體學生的群體活動與提高課余體育訓練水平有機結合起來,通過更加廣泛的群體、競賽活動形式夯實課余體育訓練的基礎,通過課余體育訓練、競賽活動帶動、促進學生群體活動,激發(fā)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熱情。
我校堅持了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體育課、課外體育活動和課余體育訓練都要從學生的特點和本學校的實際情況、歷史傳統(tǒng)出發(fā)。在保證有效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提高的前提下,學生的體育課程和體育活動,根據學生自身特點和發(fā)展要求,增加課程內容的選擇性,強調活動的多樣性,增強學生自覺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由于我校是一所新建的學校,本著“有條件的學校要開設具有時代特點的體育項目”的思想,籃球是我們學校傳統(tǒng)體育運動項目。這幾年我校逐步形成了以足球為領頭項目,其他運動項目百花齊放的景象。
其次:加強領導管理,完善制度,大力推進體育特色學校建設
1.組織機構健全、規(guī)章制度完善
建立了以校長為組長,個中層處室負責人、年級組長為成員的“學校體育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學校體育工作的決策和組織保障。同時,構建了由體育教研組長負責,其他部門全力配合,各班主任分頭落實,努力形成人人參與,人人有責的學校體育工作的新格局。
2.注重教師隊伍建設
提高體育教師業(yè)務素質高素質的體育教師是搞好學校體育工作的關鍵。教師基本功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須具備的最基本技能,是提高教師業(yè)務素質的基礎性工作。教師的基本功可以分為內功和外功兩個方面,教師既要練好內功,又要練好外功?!氨鶅鋈叻牵蝗罩?,要練好外功,非有堅韌不拔、持之以恒的毅力不可。這項工作開展容易堅持難,領導必須高度重視,并長抓不懈。內功分為鉆研教材能力、設計課堂教學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教師要提高內功,既需名師指點,又要個人付出極大的心血。內功是關鍵,這需要教師一生不懈的追求。在實際操作中,可以用內功帶外功、內外功結合的辦法,有目的、有計劃、有輔導、有檢查、有驗收,把練功活動搞得有聲有色,扎扎實實。
3.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
健全學生體質健康評價機制。加強對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實時監(jiān)測和分析研究;建立《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報告和定期公告制度,定期公布實施情況和測試結果,并將體育成績、體質狀況列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作為學生畢業(yè)或升學的重要依據。最后,形成體育特色學校,提高學生身體素質。
學校以特色的體育校本化為載體使陽光體育運動更加豐富多彩。堅持大課間體育活動。認真組織好每天上午的大課間(30分鐘)體育活動,充分利用好這一“天天有時間,人人都參與”的健身途徑,豐富活動內容,保證活動時間。堅持每天出早操制度,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和體育鍛煉習慣。
要切實抓好課外體育活動。課外體育活動是學校體育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確保在沒有體育課的當天有一小時的課外體育活動課,并排入課程表。要積極創(chuàng)建學生快樂健身園地,為學生課外體育鍛煉提供條件,加強學生體育社團和體育俱樂部建設,組織多層次多樣化的體育團隊和競賽活動,提高課外體育活動的吸引力。
廣泛開展“學生陽光體育運動”。以“達標爭優(yōu)、強健體魄”為目標,鼓勵學生走向操場、走進大自然、走到陽光下,形成青少年體育鍛煉的熱潮。要根據學生的年齡、性別和體質狀況,積極探索適應青少年特點的體育活動形式,指導學生開展有計劃、有目的、有規(guī)律的體育鍛煉,努力改善學生的身體形態(tài)和機能,提高運動能力,提高學生身體素質。
參考文獻:
[1]淺談生命教育和中學體育與健康教學的耦合[J].楊央娣,肖明善.運動.2010 (10)
[2]社會經濟發(fā)展與國民體質關系的研究[J].胡利軍,楊遠波.體育科學.2005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