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研
摘 要:高校直屬單位黨建是高校黨建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一定的特殊性,近年來存在弱化的問題。文章深入分析高校直屬單位黨建工作特點,探討提高高校直屬單位黨建工作有效性的策略,并結合自己學校的實際情況對高校直屬單位黨建工作進行創(chuàng)新與實踐。
關鍵詞:高校直屬單位;黨建;創(chuàng)新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D26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9)04-0123-02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黨一定要有新氣象新作為[1]。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加強新形勢下高校黨的建設,必須要加強高校直屬單位黨建工作,著力解決其“邊緣化”的問題,讓每一個基層黨支部都成為堅強的戰(zhàn)斗堡壘,讓每一位黨員都發(fā)揮好先鋒模范作用,不斷開創(chuàng)高校直屬單位黨建工作新局面。
一、高校直屬單位黨建工作的特點
高校直屬單位主要是指那些專業(yè)技術性強、教育資源集中、服務功能明顯、涉及面大、覆蓋面廣、工作內(nèi)容專一的業(yè)務和管理部門,擔負著學校某一特定的業(yè)務和管理任務,具有全校的業(yè)務歸口管理職能的學校二級機構,是通過校領導分工分管、協(xié)調(diào)實施全校的某一方面工作,直接隸屬學校管理的單位[2]。高校直屬單位黨組織基本以二級黨委或黨總支、各直屬單位下設黨支部的模式設置。與高校其他基層組織建設相比,直屬單位黨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一)支持內(nèi)容不具體,工作開展缺乏相應的制度保障
高校直屬單位黨委或者黨總支是學校黨委領導下的基層組織,它沒有與之配套的行政“實體”,依靠各直屬單位來開展工作;它同按直屬單位進行設置的黨支部之間是一種“上對下”的領導關系,但同各直屬職能部門的級別相當[3]。在發(fā)揮直屬單位黨組織的作用上,黨建工作難以得到直屬單位行政負責人的認可和支持,害怕黨組織直接插手和干預業(yè)務工作[4]。這種特殊性,決定了必須制定相應的制度才能保障直屬單位黨建工作的順利開展,否則無法形成有效的運行機制,致使直屬單位黨組織的政治核心和監(jiān)督保障作用難以發(fā)揮。
(二)專職人員少,黨務工作者業(yè)務熟練性有待加強
高校直屬單位的黨組織在黨務干部的配置上一般采取專兼結合的模式,配有專職的黨委或黨總支書記、副書記或黨委秘書,黨委委員、黨支部書記由各直屬單位主要負責人兼任。兼職人員日常管理、行政工作繁重,黨建理論學習不深,專業(yè)化的系統(tǒng)培訓缺乏,黨務經(jīng)驗不足,精力投入有限,黨務實踐不夠。一些黨務工作者工作缺乏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依賴于上級布置規(guī)定動作,工作止于“上傳下達”,從嚴治黨意識不足。同時,工作人員和隊伍不穩(wěn)定,也導致基層黨組織工作的不連續(xù)性。
(三)業(yè)務工作多,黨建和業(yè)務管理的融合度不夠
高校直屬單位是高校的行政服務性單位,擔負著服務學校機關、服務師生的重任。近年來,高校不斷深化改革,直屬單位業(yè)務內(nèi)容專業(yè)化程度不斷加強,服務水平不斷提高,信息化手段不斷創(chuàng)新,社會服務范圍不斷擴大。直屬單位黨建工作容易被淡化或者弱化,難以做到位,容易出現(xiàn)黨建和業(yè)務“兩張皮”現(xiàn)象,有重業(yè)務輕黨建的傾向。
(四)部門職能跨度大,黨建活動統(tǒng)籌推進難
各直屬單位具有各自專門的業(yè)務范疇,相對獨立,彼此之間的差異較大,如文理機構差異、教學科研型與服務保障型差異等[3],這些差異決定了直屬單位黨建工作要緊密結合各直屬單位的特點,以直屬單位支部為主體統(tǒng)籌推進。
(五)黨員構成差異明顯,缺少學習交流的平臺
以南京師范大學直屬單位黨委黨員構成為例,截至2018年11月,在140名黨員中,研究生學歷的占63%,本科學歷的占30%,本科以下學歷的占7%。再加上專業(yè)、工作內(nèi)容、生活節(jié)奏等原因,使得黨員在認知、能力、興趣等層面有較大差異。同時,各直屬單位工作繁忙、辦公地點分散,直屬單位黨支部之間橫向的組織聯(lián)系和活動平臺比較缺乏,黨員間的交流學習機會較少。
二、提高高校直屬單位黨建工作有效性的策略
(一)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tǒng)領,深入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
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是貫穿一切黨建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直屬單位黨建應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深入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以加強理論武裝為中心,以強化業(yè)務學習為基礎,以提高個人修養(yǎng)、增強綜合能力為重點,以堅定共產(chǎn)主義信念、增強廉潔奉公意識、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為關鍵,進一步激發(fā)廣大黨員干部工作的積極性和能動性。重點做好以下四項工作:一是注重理論學習。提高黨員干部政治理論素養(yǎng),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學習制度,形成以直屬單位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為龍頭,以黨支部學習為基礎,以黨員學習為主體的理論學習模式[5]。二是開展專題教育。全面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制度化,積極組織黨員干部參加黨員主題教育活動、黨日活動等,把專題教育融入黨員教育管理新常態(tài)。三是創(chuàng)新學習形式。要從直屬單位實際出發(fā),針對黨員干部的不同特點,采取集中學習與分散學習相結合、專家輔導與專題討論相結合、個人自學與集體交流相結合、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參觀考察、文化活動相結合等方式,把理論學習開展得活潑生動,扎實有成效,幫助黨員干部深化對學習內(nèi)容的理解。四是鼓勵理論研究。依托上級黨組織和學校黨建課題立項等平臺,積極組織黨員干部開展理論研究,強化問題導向,學以致用,積極研究探索新形勢下高校直屬單位黨建工作的新規(guī)律、新特點和新辦法。以緊扣實際的理論研究為重點,不斷提高黨員干部的能動性和積極性,努力把理論學習轉(zhuǎn)化為工作成果。
(二)堅持以加強和改善黨支部建設為重點,夯實基層組織建設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三會一課”制度,推進黨的基層組織設置和活動方式創(chuàng)新,加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擴大基層黨組織覆蓋面,著力解決一些基層黨組織弱化、虛化、邊緣化問題[1]。筆者認為具體應努力做到“兩個堅持兩個加強”:一是堅持以黨支部為主體。高校直屬單位黨支部一般按照直屬單位進行設置,是直屬單位黨建最基礎的單元,是黨在直屬單位的戰(zhàn)斗堡壘。堅持以支部為主體,牢牢把握“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fā)展”的原則,引導各支部將黨建融入所在單位中心工作中,這是破解直屬單位黨建難題的根本途徑。二是堅持直屬黨組織統(tǒng)籌協(xié)調(diào)。加強直屬黨組織自身建設,定期召開會議,決策重大事項,充分發(fā)揮政治核心和監(jiān)督保障作用,確保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及學校黨委決定的貫徹執(zhí)行。如南京師范大學直屬單位黨委在定期召開黨委(擴大)會議的基礎上,召開各直屬單位黨政負責人聯(lián)席會議,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正確處理直屬黨委與部門行政之間的關系,保證了黨建工作的有效開展。三是加強黨務工作隊伍建設。直屬單位黨務工作隊伍是開展直屬單位黨建工作的骨干力量。南京師范大學直屬單位黨委建立黨建工作責任制,堅持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考核,直屬單位黨支部書記均為政治強、業(yè)務精的“雙帶頭人”,黨委認真組織他們參加黨支部書記培訓,定期開展專題輔導,如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專題輔導;同時,其黨務工作計入工作量,享受相應的津貼補貼待遇。四是加強直屬單位黨建品牌建設。立足直屬單位實際,圍繞黨建目標和業(yè)務目標,找準黨建服務中心工作的著力點和切入點,創(chuàng)建各單位的黨建品牌。如南京師范大學檔案館黨支部立足校史文化的挖掘,開展“口述校史,尋訪歷史筑夢人”黨員主題教育活動;出版社黨支部以文化引領和文化擔當為己任,圍繞堅持出版導向、明晰出版責任、立足出版崗位、拓展發(fā)展思路,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立足崗位,爭先創(chuàng)優(yōu)”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分析測試中心黨支部發(fā)揮科研管理、社會服務的長處,創(chuàng)建學習實踐基地,做好中心實驗室開放工作,為廣大師生的科研工作和學校的雙一流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這些黨建品牌建設為直屬單位黨建注入了新的動力。
(三)堅持提高黨組織服務水平,切實推進作風建設
高校直屬單位是支撐和服務學校教學科研、服務師生員工的重要部門;某些直屬單位還對外服務社會,是參與和實現(xiàn)大學服務社會功能的重要途徑。直屬單位作風是學校作風的重要組成部分,直屬單位干部的素質(zhì)、工作的質(zhì)量,直接關系到學校改革發(fā)展的總體進程。
新形勢下的一流大學建設對直屬單位管理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對改進工作作風提出了新的任務。要圍繞推動直屬單位管理服務規(guī)范化、精細化、科學化,切實增強服務教學科研、服務師生員工、服務“雙一流”建設的意識,努力做到:一是以心系師生為出發(fā)點,增強服務意識。要進一步強化全心全意為師生服務、為教學科研服務的觀念,南京師范大學直屬單位黨委開展“雙抓雙促”大走訪大落實活動,黨委書記帶領黨委中心組成員深入到各直屬單位的科室、平臺、小組等基層一線,開展一系列的座談會、走訪調(diào)研活動,切實將部門和師生員工在工作中的遇到的問題和存在的困難弄清楚,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二是以解決問題為落腳點,提升服務水平。提升服務水平,提高工作效能,是加強作風建設最根本的目標。南京師范大學直屬單位黨委對于在大走訪大落實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能現(xiàn)場解決的問題當場答復解決,不能現(xiàn)場解決的問題做好相關記錄,后續(xù)認真梳理總結,結合實際和工作分工,明確相關責任人進行整改落實,使得直屬單位的黨員干部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業(yè)上,把功夫下到察實情、辦實事上。三是以黨務公開為載體,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在實際工作中,基層黨組織對黨員履行義務強調(diào)較多,對黨員應享有權利比較輕視。要以黨務公開為載體,保障廣大黨員的知情權、參與權、監(jiān)督權。黨內(nèi)的重大決策、學校的重要工作,及時通報給廣大黨員,廣泛征詢黨員的意見和建議。認真落實“一崗雙責”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要求,嚴格執(zhí)行中央“八項規(guī)定”,切實履行好管黨治黨責任。扎實開展黨風廉政教育活動,不斷增強黨員干部的紀律意識、規(guī)矩意識、廉潔意識。
(四)堅持以人為本,積極營造和諧向上的工作氛圍
黨建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工作中,要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黨建文化的重要內(nèi)容,堅持以人為本,把教職員工的發(fā)展同學校、部門事業(yè)發(fā)展和諧統(tǒng)一,充分發(fā)揮工會、共青團等群團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切實推進直屬單位精神文明建設,拓展直屬單位黨建工作思路:第一,開展豐富的文體活動。南京師范大學直屬單位黨委加強對教職工身心健康的關懷,利用每天間操的時間開展太極拳培訓班,強身健體的同時有效緩解老師教學和科研的壓力;邀請心理學院的專家為大家做心理健康與幸福生活的專題講座,緩解老師的心理壓力,真正做到為師生服務。第二,做好困難職工的幫扶濟困。在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真誠關愛每一位干部職工。認真落實休假、工資、醫(yī)療待遇等制度,建立完善以愛心救助資金、困難黨員慰問、送溫暖等互為補充的關愛幫扶機制,讓干部職工切身感受到黨組織的溫暖,激發(fā)直屬單位黨建工作的內(nèi)在動力。第三,在機制上強化激勵。及時發(fā)現(xiàn)、表彰和宣傳直屬單位黨員干部中的先進典型,努力形成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使大家在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不斷受到鼓舞、受到激勵,更加堅定做好黨建工作的信心和決心。
黨的十九大指出,黨的基層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基礎[1]。高校直屬單位黨組織是高校黨建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校的改革發(fā)展和穩(wěn)定起到政治保障作用。高校直屬單位黨組織應結合實際情況和工作特點,不斷探索直屬單位黨建工作規(guī)律,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推動新時期高校直屬單位黨建工作的不斷創(chuàng)新和有效實踐。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
[2]李先保,鄒慧.高校直屬單位基層黨組織模式及運行機制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8(5).
[3]馮玉鑫,陸翠蘭,吳桂山.必須加強高校直屬單位黨的建設[J].上海黨史與黨建,2013(3).
[4]萬芳.高校機關黨支部立項工作初探[J].才智,2015(12).
[5]劉爽.圍繞“四個重點”加強和改進高校機關黨建工作[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