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寶麗
摘 要:新課程背景下要求教師摒棄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運用更為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即生活化教學,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成績有所提升。在這種趨勢下,教師也將這種方法運用到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本文簡要分析了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意義,同時提出了相應的措施。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數學教學 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6-0-01
小學數學的教學生活化,簡而言之就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探究數學學習中與實際生活相關的事物,將這些生活元素結合到數學學習之中。生活化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學生的成績也能有所提升,教學水平也隨之上升。
一、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意義
1.幫助小學生培養(yǎng)新型思維模式
小學數學的教學生活化在某些程度上影響學生對日常生活的認識和看待生活中人與事的角度。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所運用,小學生會發(fā)現在買零食時計算花的錢,計算時間等都需要用到數學計算知識。因此,數學教學的生活化可以幫助學生轉變思維模式,促使他們能夠全面的了解與數學知識有關的生活元素,從簡單的數學角度去看待生活中的事物。
2.促進小學生在數學應用和創(chuàng)新上的發(fā)展
數學是一門工具學科,對于以后其他學科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而現實生活是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基礎。在進行數學教學時,由教師單方面給學生灌輸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從而導致學習效率太低。以生活元素為切入點,將理論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能夠拉近學生與這門學科的距離,引起他們學習的興趣,對于數學的學習有了主動性,從而主動的去獲取知識,思考疑難問題,更好地掌握所學的數學知識,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將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有助于小學生準確地認識和理解生活中所存在的數學知識,從而熟練地將這些知識運用到實際問題中,同時提高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
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相應措施
1.加強數學教學內容生活化建設
在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得到了改革,拋棄了之前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和灌輸式教學,學生的數學成績基本有較大的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在此基礎之上,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將理論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就目前小學數學的教學情況而言,對于小學生要強化數學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將生活中所涉及的數學知識與課本中相應的知識點融合在一起,使教學內容得以豐富,而不再是單純的記住公式。要加強數學教學生活化建設,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教師在課前備課的時候,舉出與即將學習的知識相關的生活實例,將概念知識轉化為生活問題,例如,在學習加減法的計算時,教師可以舉學生買文具的例子,例如一塊橡皮2元錢,一支鉛筆1元錢,貝貝同學有5元錢,想買一支鉛筆和一款橡皮,她需要花多少錢,還剩下多少錢。這樣的事例有助于學生理解且產生較濃厚的學習興趣。有些學生的記憶力很好,能夠很快的記住公式和知識點,在做題中可以將知識點套進去從而解答出問題,但是不懂變通,無法應用到實際問題中。將概念知識轉化為生活問題,能夠幫助小學生理解概念知識,并且應用到實際問題中。其次,教師要深入到學生的生活中,發(fā)現其中的數學元素并幫助學生將其與課本知識聯(lián)系起來,例如,在學習圖形一課時,教師可以發(fā)掘生活中的圖形,與學生分享,如生活中圓形的事物有太陽,杯子的杯口,小學生喜歡玩的彈珠等。發(fā)掘學生生活中的數學元素,幫助學生建立起實際生活與理論數學知識的橋梁,使得他們的思維得以拓展,邏輯思維能力得到提升。
2.運用簡單的生活元素,幫助學生理解復雜的數學知識
小學生年齡太小,剛剛接觸數學,因此現代數學中的很多知識點對于他們而言理解起來是有難度的。教師要運用簡單的生活元素替換復雜的知識點,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快速掌握知識點。數學元素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相較于其他的學科,將復雜的知識點生活化、簡單化要容易很多。為了將復雜的知識點用簡單的生活元素代替,便于學生理解,教師首先應當積極搜集生活中常見的但是不易被小學生察覺到的元素,替換更為復雜的概念。例如,很多小學生不能正確掌握時、分、秒之間的轉換,這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將生活中的元素來替換這三個概念,從而幫助學生掌握這三者之間的轉換關系。教師可以將小時轉換為樹,將分鐘轉換為樹葉,將秒轉換為小草。這樣就變成了60棵小草等于一片樹葉,60片樹葉等于一棵樹。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點,還可以加深學生對這個知識點的記憶,在生活中見到小草樹葉和樹的時候還會聯(lián)想到這個知識點,再次復習鞏固這個知識點。但是教師同時要注意,不是所有的知識點都可以用生活元素替換,教師在替換的時候,要考慮到知識點的實際應用和后續(xù)教學的聯(lián)系,確保學生能夠正確掌握并可以實際運用知識點。
3.以學生的思維模式考慮問題
新課程背景要求教學課堂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引導作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教師從小學生的思維模式出發(fā),將數學教學生活化,減少教學中的矛盾與沖突,讓學生更易接受這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和該學科的教學水平。小學生的想象力豐富,他們的思維并不單一而是天馬行空,教師可以從多個不同的角度切入,結合多種不同的生活元素,實現數學教學的生活化。并且從小學生的思維模式出發(fā),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對于學生而言的重難點,從而對癥下藥,更好地幫助小學生理解難的知識點。將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是一件需要持之以恒的事情,這樣才能真正地讓學生形成生活化思維,因此,教師需要多與學生溝通交流,了解他們的想法,及時地對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法作出調整,幫助學生提高成績,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水平。
結語
在新課程背景下,對于小學數學應用教學生活化的教學方法是對教師的教學要求,教師應當積極實踐這種比起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更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多留心生活中的數學元素,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元素緊密結合在一起,幫助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數學教學生活化有利于學生將課堂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同時有助于學生提升理解數學的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整體數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張金雨.新課程背景下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商,2014,07:227.
[2]李道博.試分析小學數學游戲性教學策略的設計與應用[J].科技導報,2014,36:118-119.
[3]喬虹.新課程視野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誤區(qū)探略[J].新課程研究(教育診斷),2013(7):146-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