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子越
摘 要:本文首先簡要介紹了一下壓歲錢的由來,然后通過一個小的問卷調查分析了一下現(xiàn)在孩子壓歲錢的數(shù)量,最后就孩子的壓歲錢該怎么管理進行了闡釋,并做了一些反思。
關鍵詞:壓歲錢 由來 特征 管理
中圖分類號:G6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6-0-01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漢族人認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祟驅邪,幫助小孩平安過年,祝愿小孩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平平安安,所以給孩子壓歲錢是我國的年俗。而隨著現(xiàn)今人們生活水平和收入的提高,壓歲錢的量也水漲船高。這使得很多孩子過完年都變成了“小富翁”,這筆不小的收入應該怎么管理,這是困惑很多家長和孩子的問題。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
了解壓歲錢的由來;
現(xiàn)今壓歲錢的數(shù)量和特征;
孩子的壓歲錢怎么管理。
三、課題研究的方法
第一,問卷調差法;
第二,文獻研究和訪談法。
四、研究成果
1.壓歲錢的由來
壓歲錢最早出現(xiàn)在漢代,起初不叫壓歲錢,而叫壓勝錢或大壓勝錢,它并非是市場上流通的貨幣,而是一種錢幣形狀的可以佩戴的辟邪物件。壓歲錢有兩種寓意:一種是壓“祟”,用來壓住年三十夜里會來傷害熟睡孩子的小妖,傳說有人年夜飯后用紅紙包上八枚銅錢放在孩子的枕邊,被稱為壓祟錢;另一種是壓“驚”,即用來驅趕和安慰古代傳說中每到新年就會出現(xiàn)的兇獸“年”,最早人們用食物來實現(xiàn)這一目的,但隨著時間推移,食物逐漸被貨幣取代,在宋朝就有了壓驚錢。
如今,壓歲錢用來辟邪壓魔的說法逐漸結束,開始演變成了長輩對小輩的美好祝福的一種表示,蘊含著長輩希望小輩在新的一年里身體健康、平平安安、步步高升的美好祝愿。
2.現(xiàn)今孩子壓歲錢的數(shù)量
過年是我國優(yōu)秀文化中的精髓。每到過年,最開心的就屬孩子們了。而對孩子們來說,過年最重要的一部分當然離不開壓歲錢。由于現(xiàn)在孩子與以前相比變少,七大姑八大姨就圍著一個孩子,當然當做寶貝疙瘩來疼,給壓歲錢的時候肯定不能少了,很多時候還會互相攀比。久而久之,壓歲錢也就越給越多。
在新航道家庭教育研究院聯(lián)合北京師范大學財經素養(yǎng)教育研究中心2017年的《中國孩子的壓歲錢調查》中,家長給孩子發(fā)壓歲錢的單個平均數(shù)是392.25元。[1]而我在班級小范圍內進行的問卷調查中得出約40%的同學一般會收到單額200元以下的壓歲錢,60%的同學一般會收到單額200元至500元不等的壓歲錢;在總數(shù)上,50%的同學的壓歲錢在2400元以上,25%的同學在1700元至2100元的范圍,另外25%的同學在1700元以下。這一數(shù)據(jù)在一些一線城市更是夸張,很多孩子表示自己收到過單個超過5000元的紅包。
3.壓歲錢該怎么管
針對突然得來的“巨額”財富,究竟該怎么管理呢?很多父母和孩子抱著不一樣的意見,下面講述一下筆者自己的意見。
第一,可以用壓歲錢來做理財教育。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年紀小,于是一過完年就把孩子大部分壓歲錢沒收,但科學研究已經證實,孩子在3歲左右的時候會慢慢表現(xiàn)出清晰的自我獨立意識,并且會希望被父母認可和重視;在7歲時,已經能夠具備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推理判斷能力;在12歲以后,決策力也慢慢發(fā)展成型,并且會引導其自身行動,[2]因此我認為這種做法并不是最好的。且有調查顯示,家長隨意占用孩子的壓歲錢會導致孩子長大以后缺乏安全感。因此,不沒收反而用壓歲錢給孩子做一些理財觀念的教育更具有現(xiàn)實意義,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家長可以針對不同的年齡段,預留一部分壓歲錢給孩子進行具體的理念教育,如儲蓄觀念、節(jié)約意識、預算和記賬習慣、投資理財?shù)?,教會孩子理性的對待金錢,并注意將家庭觀念和理財觀念結合起來,將孩子的壓歲錢考慮進家庭計劃,也讓孩子參與家庭管理,幫助孩子培養(yǎng)勤儉節(jié)約的精神和家庭責任感。
第二,幫助孩子養(yǎng)成正確的消費觀。青少年雖然有了一定的分析和判斷能力,但也由于心智和社會經驗的不足缺乏自控能力,如一些同學會購買一些高價電子產品、游戲裝備,或者沉溺于網吧。因此,壓歲錢的合理使用仍需要家長進行引導和管控。如鼓勵孩子用自己的錢交學費書費、購買學習用品、參觀科技館或博物館、參加夏令營等活動,這種讓我們“自食其力”的做法,能夠扭轉大部分同學“花別人的錢,不知道心疼”的心理狀態(tài),不僅能讓我們認識到金錢的價值,而且也有助于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第三,用壓歲錢做有意義的事情。壓歲錢是長輩對孩子的贈與,是來自長輩的關愛,我們應當好好體會后學會感恩、珍惜和回報,把壓歲錢用在有意義的地方。如我們可以在父母生日時給他們買上一個生日蛋糕、獻上一束鮮花,雖然并不高價,但卻是我們對父母愛的一種表示;可以給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買一些保健品,表達自己的感恩。此外,拿出一部分錢用來獻愛心,如向希望工程捐款、幫助貧困家庭的孩子和災區(qū)重建等,這顯然是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
五、反思
給孩子壓歲錢是我國的傳統(tǒng),是一種愛的表現(xiàn),但現(xiàn)在有些壓歲錢卻變了味道,背離了初衷,成了“面子工程”,甚至有人因不堪“紅包”負擔而把春節(jié)稱為“春劫”。針對這種問題,我認為廣東人的做法值得借鑒。廣東作為我國經濟第一大省,壓歲錢水平卻在全國排最末,壓歲錢平均水平僅為50元,這還是一些“新”廣東人的加入拉高了這一數(shù)值,最流行的紅包額仍是5元、10元,20元以上面值的紅包都甚為少見。[3]
廣東省社科院文化產業(yè)研究員謝開來認為,過年紅包包含社會和文化兩層含義,其中社會含義涵蓋經濟和人情交往,而文化內涵則主要是祝福等象征意義,在廣東地區(qū)人們更注重紅包的文化內涵。當然,并不是說各個地區(qū)發(fā)紅包就應該只發(fā)5元或10元,而是不應該把錢多錢少當成顯示親情和友情的途徑。我們應當真正去體會最正宗的“年味兒”,減少春節(jié)的人情債和攀比心,這樣不僅能降低人們發(fā)紅包的壓力,而且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良好和榜樣和教育。
此外,因為金錢和財富會伴隨孩子未來的每一天每一刻,因此幫助孩子從小健康積極地看待金錢,正確、智慧地運用金錢不僅僅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應當納入我國基礎教育名單。因為孩子大部分的消費行為都離不開學校,因此,建議相關部門能夠重點考慮這一問題,盡快填補我國基礎教育中這一方面的空白。
參考文獻
[1]新航道家庭教育研究院.2017壓歲錢調查 平均家長給孩子發(fā)392.25元[N].搜狐,教育,2017-2-10.
[2]財富人生財富管理有限公司.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正確理財觀念[N],搜狐,教育,2018-9-19.
[3]張海桐.全國壓歲錢地圖出爐 網友:只恨童年沒在福建長大[N].大洋網,信息時報,2018-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