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琴
摘 要:課堂導入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課堂的切入點,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蘇霍姆林斯基也說:“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chǎn)生情緒高昂的智力振奮的內(nèi)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chǎn)生冷漠的態(tài)度,而給不懂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可見,它對一堂課的成功與否往往有著重大的影響。課堂導入方法多種多樣,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可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學生特點設計適合的課堂帶入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為教學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 課堂導入
中圖分類號:G6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6-0-01
所謂“導入”,其實就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剛開始時 ,為了把學生引入到教學中去所采取的各種方法和策略。課堂導入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課堂的切入點,導入設計得好,課堂也就成功了一半。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蘇霍姆林斯基也說:“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chǎn)生情緒高昂的智力振奮的內(nèi)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chǎn)生冷漠的態(tài)度,而給不懂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可見,導入對一節(jié)課是否成功至關(guān)重要。它的首要作用和功能就是引導學生順利進入文本的學習。它好比通往知識彼岸的橋梁,能有效地把學生的從課前的散漫狀態(tài)吸引到課堂來。好的導語能夠緊緊扣住學生心弦,使學生圍繞當堂課的教學內(nèi)容迅速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tài)。導入有法,但無定法,下面筆者就多年的探究談幾點課堂導入方法: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法
創(chuàng)設情境,顧名思義就是教師在開課時,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的需要以及學生的特點,創(chuàng)設特定的場景或氛圍以吸引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情境式導入可利用音樂、投影、錄音、圖片、錄像等直觀手段來渲染課堂氣氛,為學生理解教材提供特定的情景。例如在教學《黃河頌》這篇課文時,考慮到學生在學習地理歷史時對黃河有一些了解,但畢竟沒有親眼見過黃河,我就借助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了一段有關(guān)黃河的視頻,看著視頻中黃河如萬馬奔騰的氣勢,聽著氣勢磅礴的《保衛(wèi)黃河》歌曲,學生一下子如置身黃河邊上,接下來課堂對學習《黃河頌》這首詩的熱情大大被激發(fā)出來。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里很多篇目,比如朱自清的《春》,冰心的《荷葉.母親》,朱自清的《背影》,我們都可以采用這種情境導入法,實踐證明,這種方法符合學生心理特點,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故事式導入法
每個人都喜歡聽故事,特別是中學生。許多典故、寓言、傳說、名人趣事無不與教材的內(nèi)容有聯(lián)系,對學生極富吸引力,教師善于利用這些來吸引學生進入課堂,興趣盎然的投入學習。例如我在上《天上的街市》時,我就問學生有沒有聽說過牛郎織女的故事,這個神話故事很多學生都聽過過,七嘴八舌的,一下子興趣就上來了,我就請一位學生給大家講這個故事。講完后,我抓住機會,提出疑問:故事說牛郎織女被王母娘娘拆散后,每年的農(nóng)歷七月初七才能相會,那么郭沫若筆下的牛郎織女又是過著怎樣的生活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天上的街市》這篇文章。中學生都有好奇心,講完故事教師即拋出問題,學生的探究之心就很濃厚了。又如學習《唐雎不辱使命》這篇文章時,我用《還璧歸趙》這個故事導入,再讓學生講講他們所知道的有關(guān)外交的故事,學生很快就會進入課堂,投入新課學習。
三、背景介紹導入法
背景介紹也是我們教師經(jīng)常使用的一種導入方法,因為教材中有很多的課文必須要介紹作者的寫作背景獲作品的相關(guān)背景,才有助于學生去理解課文,同時也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習《紫藤蘿瀑布》時,對于文化大革命以及文化大革命對知識分子的影響,學生對這段歷史還是很陌生的,我先給學生介紹作者宗璞及其文章寫作背景,通過介紹,學生不僅對這段歷史有了了解,明白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對學生理解課文主題起到了很大作用。又如在學習柳宗元的《小石潭記》,教師只有給學生介紹作者寫這篇文章的背景,學生才能很好的去把握課文的主旨,理解作者的情感。語文教材中的古詩、文言文,背景介紹對學生理解課文、把握作者情感也是非常關(guān)鍵的,所以背景導入到在教學這類文章時,還是很受教師和學生喜歡的。
四、激疑導入法
孔子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激疑導入常常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需要,設置一些相關(guān)的問題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中學生好奇心強,只有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才能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學習《蘇州園林》這篇文章時,我會這樣設疑:同學們,大家在讀課文時,有沒有關(guān)注到這句話: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角度,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那設計師們是怎樣做到這些的呢?課文中有沒有答案呢?帶著問題,學生們興致盎然,很快進入學習狀態(tài)。又如學習魯迅《孔乙己》時,在學生已經(jīng)預習的基礎上,我會提出以下幾個疑問:(一)孔乙己是他的原名嗎?(二)你們知道孔乙己的身份嗎(三)孔乙己的“經(jīng)典語錄”是什么?這些簡單的回答學生出來,課堂很快就活躍起來。激疑導入法要去的臉好的效果,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才能取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溫故知新導入法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給學生能借助已有知識去獲取新知識,只是最高的教學技巧。”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說:“溫故而知新?!苯處熢谡n堂導入時將新、舊知識有機結(jié)合起來,讓學生在舊知識的復習中很自然地學到新知識,及溫故知新法。它是利用新知識與舊知識間的聯(lián)系,由舊知識的復習遷移到新知識的學習上來。這種導入類型也是我們教師經(jīng)常使用的導入方法。例如學習《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時,我會引導學生先去復習學過的送別詩,比如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等等,學生們通過對舊知識的回憶。
語文課堂導入是技術(shù),也是一門藝術(shù),“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苯處熢谠O計導入時應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學生特點加以精心的設計,用獨特新穎的導入作為教學的突破口,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fā)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就能為整節(jié)課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欲望,參與教學的程度及學習的效果都能得到大大的提高??傊瑢胧巧虾靡还?jié)課的第一步,是整堂課情緒感染的開始,是氣氛的調(diào)和劑,教師只要能夠巧妙運用課堂導入這一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點燃他們的智慧之花,洞開學生思維的大門,就會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于漪.語文教學要講求綜合效應[M].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
[2]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