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物是一門趣味性十足,需要在實踐分析、實踐檢驗過程中消化知識點的學科。生物教學離不開實驗教育,實驗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明白生物實驗與生物理論的關系,在實驗中提升學生的動腦、動手等能力,這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以當前實驗教學來看,制約生物實驗有效性的因素很多。在計算機普及與網絡技術的作用下,生物實驗教育與信息技術的結合必然能夠帶給學生更好的學習體驗,幫助學生消化與理解實驗操作與生物知識點,獲得更好的學習成績。本文便以農村教育為對象,分析農村生物實驗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方法,希望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保障學生的學習有效性。
關鍵詞:農村教學;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信息技術
一、 前言
生物實驗教學中存在很多的限制性因素,信息技術能夠有效彌補這些問題。比如PPT、視頻等教學方式都能夠有效改善生物教學、生物實驗環(huán)境。在多媒體技術的支持下學生更好的掌握了生物實驗操作技巧、操作方法,能夠有效改善學生的實驗能力與操作水平。信息技術與生物實驗的結合與統一,可以在活躍課堂的基礎上,增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這對提高生物教學有效性、趣味性而言具有重要的幫助意義。
二、 生物實驗特點
生物學涉及范圍廣,其具體包括生命活動規(guī)律與生命現象。生物實驗是對生命活動規(guī)律與生命現象的闡述。生物實驗需要理論知識才能夠保障學生的生物學習水平,在實驗中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探索能力、發(fā)現能力能夠得到全面的成長。
(一) 直觀消化知識
學生在實驗中能夠以自己的方式和角度去理解、消化知識概念,在實驗中明白實驗規(guī)律。因此可以說生物實驗是培養(yǎng)學生分析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的重要途徑。
(二) 培養(yǎng)學生科學精神
生物實驗因需要操作者秉承高度認真的科學精神,因此生物實驗可以讓學生在掌握生物知識的基礎上,明確生物學科正確的學習方法,形成科研精神、舉一反三態(tài)度。
(三) 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生物實驗注重體驗、注重操作、注重實踐。學生在實踐中領略了學習的魅力與趣味性,在趣味實驗中學生學習興趣得到了全方位激發(fā),學生形成了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因此可以說生物實驗能夠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與學習氛圍。
(四) 開發(fā)學生合作意識
實驗學習一般以小組為單位,學生在小組實踐、小組學習中得到了合作精神培養(yǎng),有助于強化學生的組織能力與協調能力。
三、 信息技術與初中生物實驗的整合思路
實驗教學與信息技術的結合能夠進一步升華生物實驗教學效果。教學中教師需要明白信息技術不僅是輔助性工具,同時也是指導與幫助學生掌握正確學習方法的學習工具。信息技術與生物教學的充分結合,擴大了學生的學習視野面,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學習資源,轉化了學生的學習思路,拓展了學生的學習途徑。
(一) 數字檢測技術優(yōu)化實驗教學
生物實驗追求嚴謹、科學、認真的態(tài)度。而數字技術能夠保障檢測數據、實驗結果更加真實可靠。除此之外數字技術還能夠有效縮短實驗流程,使學生利用更多時間開展交流與討論,幫助學生消化與理解實驗知識。
(二) 多媒體技術模擬重現經典實驗
因生物學習中很多實驗操作難度都比較大,所以一些生物實驗并沒有能夠幫助學生學習與掌握生物知識,此時就可以利用虛擬技術營造真實環(huán)境、真實生物實驗課堂。有別于傳統實驗的是,虛擬課堂能夠提供給學生更為容易理解與直觀的學習環(huán)境,幫助與指導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生物實驗利用這種環(huán)境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習《生物的進化》一課時,因為以當代人類社會技術并不能完全模擬為學生呈現生物進化過程,學生通過實驗器材也無法得出生物是如何進化的,此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觀看生物進化紀錄片,在視頻中了解生物的進化過程,學習了達爾文進化論。該過程不僅趣味十足,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消化生物知識。當然為了體現實驗的特性,教師還可以利用一些特殊的軟件程序,向學生展示不同環(huán)境下生物的可能進化路線,使學生明白生物進化是隨著環(huán)境變化而發(fā)生變化的,比如蜻蜓原本有著巨大的身體,但是在現代社會為了適應空氣氧氣含量于是蜻蜓的個體變得越來越小。
(三) 視頻教學指導學生實驗操作
通過觀看實驗視頻的方式,學生能夠掌握更為標準、規(guī)范的實驗操作方式。如學習《發(fā)酵技術》一課的時候,因為學生生活閱歷不夠豐富,且之前的實驗經驗不充足,所以學生在實驗中難免會出現各種操作失誤,影響最終的實驗結果。此時教師就可以在實驗前帶領學生一同觀察實驗視頻,觀看別人是怎樣實驗的,在別人實驗的指導下,明白正確的實驗思路。當學生明白了正確的實驗步驟,學生的實驗結果必然能夠更加準確,避免了錯誤操作行為的出現,保障了實驗教學效果。
(四) 互聯網軟件拉近師生關系
網絡的發(fā)展催生了各種各樣的通訊軟件比如微信、ins、推特、微博等等。這些軟件打破了時間、地域的限制,擴大了人們的交流環(huán)境,豐富了人們的學習感受。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通訊軟件,指導與幫助學生學習。如學習《遺傳與環(huán)境》一課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回家在不同環(huán)境下種植豆芽,隨后觀察豆芽生長條件、環(huán)境以及豆芽的長勢。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利用通訊軟件指導,要求學生使用手機將豆芽長勢拍攝并傳到網上。這么做不僅拓展了學生的實驗環(huán)境,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拉近了師生之間的關系。
四、 結語
為了幫助學生充分消化與理解生物知識,保障生物實驗教育效果加會死就必須注重信息技術與實驗教學的統一與整合。利用數字檢測、多媒體、教學視頻、網絡交流軟件等途徑提高教學互動性、較流行、實踐性。生物實驗本身的阻礙因素全都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幫助學生更好的進入實驗學習狀態(tài)、實驗學習過程。是提高學生理論素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實踐能力、動手能力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楊彥玲.淺析有效開展初中生物的實驗教學[J].學周刊,2018(35):97-98.
[2]穆小兵.如何加強初中生物實驗教學[J].甘肅教育,2018(16):114.
[3]孫秀云.實驗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實踐與應用[J].學周刊,2018(24):82-83.
作者簡介:
林龍池,福建省南安市,福建省南安市玲蘇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