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素質(zhì)教育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模式,各學校在教學過程中都貫徹著這一原則,尤其是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更是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實驗操作是高中階段學生必須掌握的技能之一,不僅能夠加強對學科知識的理解,也是提高動手實踐能力的良好基礎。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實驗操作貫穿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精神,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
關鍵詞:高中生物;實驗教學;培養(yǎng)興趣;加強理解;鍛煉能力
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只注重學生文化成績的提高,而不在意學生的實踐能力,很多學生都是理論知識倒背如流,而上手操作卻一竅不通,這對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是十分不利的,也不符合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師在生物課堂中運用實驗教學法是必要的策略,通過直觀有趣的實驗,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對生物科學的熱情,也有利于加強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同時也能夠?qū)⑵涓玫膽迷谏钪?,學習致用。基于此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談一談如何在高中生物課堂中應用實驗教學法,希望對廣大的教師有一定的啟發(fā)和幫助。
一、 培養(yǎng)學生興趣,傳達生命觀念
生物是理科中相對比較偏文的科目,需要背誦記憶的部分較多,而有些學生對于背記知識十分反感,也就自然而然的減少了對生物學科的興趣。教師通過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展示實驗、帶領學生操作實驗,能夠?qū)⒖菰锏奈淖种R以生動有趣的實驗現(xiàn)象呈現(xiàn)出來,有效的吸引了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對探索生物科學的熱情,使學生全心投入課堂。
例如,在教授“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zhì)”這部分內(nèi)容時,糖類和脂質(zhì)的鑒定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且實驗操作簡單,安全性較高,我常常會帶領學生親自進行實驗操作,感受神奇的實驗現(xiàn)象。比如還原糖的檢測是利用斐林試劑進行水浴加熱后出現(xiàn)的反應來鑒定的,學生在課前結為實驗小組,準備具有豐富還原糖的實驗材料,但要注意盡量選擇白色的蘋果或梨等,這樣才能觀察到明顯的實驗現(xiàn)象。我在給學生講授完實驗步驟和注意事項后,就讓學生自主進行實驗操作,學生能夠看到試管中由白色變?yōu)闇\藍色最后變成磚紅色的過程,使學生感受到生物實驗的神奇之處,有效的激發(fā)了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提高學生探索知識的積極性。
二、 加強學生理解,鍛煉理性思維
生物學科的理論和知識大多數(shù)都是通過科學家無數(shù)次的實驗研究而得出的,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就是文字性的內(nèi)容,對于學生來說沒有說服力,也不易于理解。教師在教學時為了加強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可以采用實驗教學的方法,通過實驗過程理解所學知識的來源與推論過程,提高學生積極思考的能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
例如,在教授“細胞的增殖”這部分內(nèi)容時,有一個重要的知識點是細胞不能無限長大,但學生不能理解其原因,有些學生猜測是細胞膜的限制作用,還有學生認為是基因的控制作用,為了探究原因,我會引導學生研究細胞大小與物質(zhì)運輸?shù)年P系。實驗材料和原理都很簡單,只需要含有酚酞的瓊脂塊和NaOH溶液,酚酞遇NaOH會呈現(xiàn)出紫紅色,將瓊脂塊分為邊長分別為3cm、2cm、1cm的正方體,放在NaOH溶液中浸泡10min,取出后將瓊脂塊切成兩半,觀察并記錄每一塊上NaOH擴散的深度,計算NaOH擴散的體積與瓊脂塊體積之比,結果發(fā)現(xiàn)NaOH擴散的體積與整個瓊脂塊體積之比隨著瓊脂塊的增大而減小。因此細胞體積越大吸收的營養(yǎng)物質(zhì)相對來說就越少,對于細胞的生長和個體發(fā)育都有不利之處,學生通過直觀的實驗過程和現(xiàn)象,能夠加深對知識內(nèi)容的理解和記憶,有更多的思考。
三、 提高學生實踐,弘揚社會責任
實驗教學還有一個顯而易見的好處,學生通過親自動手進行實驗操作的過程,能夠清晰完整的了解實驗步驟和流程,更加深刻的體會結論與規(guī)律的發(fā)現(xiàn)過程。在實驗過程中也能夠通過自己的主動思考加深對生物學科的理解,能夠在生活日常中靈活的運用知識,提高學以致用的能力,讓學生以后能夠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
例如,在教授“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這部分內(nèi)容時,酶是生活中利用率很高的東西,比如家庭用的洗衣粉常常是加酶洗衣粉,相比于化學洗衣粉不僅能夠達到類似的清晰效果,也能降低污染,因此廣泛應用,但為什么有時候洗出的衣服干凈程度不同呢?為了探究這個現(xiàn)象,我?guī)ьI學生研究影響酶活性的條件,探索淀粉酶在不同溫度下催化淀粉水解的情況。首先是溫度的影響,向三支試管中注入等量的淀粉和淀粉酶溶液,分別放入沸水、37℃的水和冰水中保持5分鐘左右,再分別滴入碘液并搖勻,結果放入沸水的試管不變藍,放入37℃和冰水的試管都變藍,且37℃的試管藍色更深。通過這個實驗學生可以得出結論,酶的活性在最適宜的溫度條件下最高,溫度過高會使酶失活,失去作用,溫度過低會降低酶的作用效果,因此在使用加酶洗衣粉時要避免使用沸水或冰水,盡量選用溫水洗滌,能夠達到最佳洗滌效果。學生通過這個實驗能夠?qū)W以致用,將生物知識應用在生活中以提高生活質(zhì)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總而言之,實驗是科學研究最主要的方式,能夠以最客觀準確的探索世界,推理規(guī)律與結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不僅要通過演示實驗的方式讓學生培養(yǎng)學科興趣,也要帶領學生走進實驗室,親自體驗實驗操作過程。運用實驗教學法能夠很加強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也能夠鍛煉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參考文獻:
[1]狄瑞環(huán).關于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實驗教學[J].學周刊,2013(5).
[2]李妙娜.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研究[J].山西師范大學學報,2014(S2).
作者簡介:
黃小玲,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南寧市,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南寧市隆安縣隆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