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容
(湖北省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 湖北 武漢 430015)
非癡呆型血管性認知障礙多見于腦卒中患者,若未及時給予有效治療可發(fā)展為血管性癡呆,從而進一步降低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經顱磁刺激治療屬于非侵入性皮質神經元治療方法[1]。本次研究比較我院2017年2月—2018年8月32例單純給予康復訓練的非癡呆型血管性認知障礙患者與32例給予重復經顱磁刺激聯合康復訓練患者治療前后MoCA量表與改良Barthel量表得分情況,從而論證重復經顱磁刺激聯合康復訓練對非癡呆型血管性認知障礙患者臨床治療價值,現報道如下。
我院2017年2月—2018年8月收治的64例非癡呆型血管性認知障礙患者按照是否給予重復經顱磁刺激聯合康復訓練分為對照組(32例)與實驗組(32例),實驗組32例非癡呆型血管性認知障礙患者中男(18例)女(14例)比例為9:7,年齡在53~75歲,中位年齡為(63.12±1.12)歲。對照組32例非癡呆型血管性認知障礙患者中男(17例)女(15例)比例為17:15,年齡在52~76歲,中位年齡為(63.11±1.14)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方面不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本次研究經我院醫(yī)學倫理會同意,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選擇標準:(1)均有腦卒中發(fā)病史,患者顱腦CT、MRI檢查顯示患者顱腦內梗死/出血病灶(2)患者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評分低于26分(3)患者均在血管性因素影響下出現持續(xù)性、階梯樣認知功能障礙(4)符合非癡呆型血管性認知障礙臨床診斷標準。排除標準:(1)排除既往合并帕金森綜合征、阿爾茨海默病等神經系統(tǒng)原發(fā)性認知功能疾病。(2)排除合并心血管、肝、腎、肺等重要臟器疾病患者。
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均給予降壓藥、降糖藥、降脂藥、營養(yǎng)腦神經藥等藥物治療。
1.3.1 對照組患者在常規(guī)藥物治療基礎上均給予康復訓練:(1)發(fā)病早期,注意良肢位擺放,醫(yī)護人員應教會家屬幫助患者取仰臥位、健側臥位以及患側臥位,并囑患者家屬正確被動活動患側關節(jié)。(2)運動療法及日常生活能力訓練:隨著患者運動功能提升,醫(yī)護人員指導患者行床邊訓練、坐位訓練以及站立訓練,并鼓勵患者自行穿衣、進食、如廁、不斷提升患者生活能力。(3)指導患者通過卡片或書籍進行講故事、圖片回憶來提升患者認知辨識能力和記憶能力;進行簡單數字計算來訓練計算力;通過實物物品分類來訓練患者解決問題能力;利用計算機輔助認知訓練來促進認知功能恢復,認知訓練應循序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漸增加鍛煉難度,延長鍛煉時間。
1.3.2 實驗組患者給予重復經顱磁刺激聯合康復訓練,參考對照組實施康復訓練,采用經顱磁刺激儀實施重復經顱磁刺激,將磁刺激線圈置入額頭部位,給予患者左側前額葉背外側區(qū)100%運動閾值的磁刺激,磁刺激頻率為lOHz,每日給予患者3000個脈沖刺激,持續(xù)治療6天為一個療程,休息1天后再次給予患者經顱磁刺激,連續(xù)治療一個月。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初次入院時、治療1個月后MoCA量表(滿分為30分)與改良Barthel量表(百分制)得分變化情況,MoCA量表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認知功能越高,26分及26分以上為正常水平。改良Barthel量表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高。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認知功能與生活質量改善情況,具體情況,實驗組患者治療1個月后MoCA量表與改良Barthel量表得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詳見表。
表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MoCA量表與改良Barthel量表得分變化情況 (±s,分)
表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MoCA量表與改良Barthel量表得分變化情況 (±s,分)
組別 n MoCA量表 改良Barthel量初次入院時 治療1個月 初次入院時 治療1個月實驗組 30 15.43±0.34 22.34±1.32 64.34±1.32 82.34±3.23對照組 30 15.42±0.35 17.64±1.23 64.36±1.33 72.13±1.87 t - 0.687 12.735 0.587 17.823 P - >0.05 <0.05 >0.05 <0.05
非癡呆型血管性認知障礙的發(fā)生多是由于個體血管因素導致的,該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家庭及社會的負擔,康復鍛煉以及認知鍛煉可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個體腦部壞死神經灰色區(qū)域,激活腦組織灰色區(qū)域神經元,促使神經元重建,從而提升患者肢體運動能力及認知功能,但是其療效有限[2]。重復經顱磁刺激可根據患者癥狀給予顱腦刺激位點以及皮質不同程度的刺激,從而促使在刺激皮質神經元的同時將神經網絡傳遞至其神經功能相關遠端皮質,以促進皮質功能重建[3]。除此之外,近些年相關生物學研究顯示重復經顱磁刺激可激活海馬神經元,抑制腦細胞凋亡(有問題),改善患者腦內低灌注供血狀態(tài),影響腦細胞內多種神經遞質的釋放[4]。本次研究顯示單純給予康復訓練的對照組與實驗組患者治療后MoCA量表與改良Barthel量表得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其中對照組患者治療1個月后MoCA量表與改良Barthel量表得分分別為17.64±1.23、72.13±1.87,均明顯低于給予重復經顱磁刺激聯合康復訓練治療的實驗組患者治療1個月MoCA量表與改良Barthel量表得分,由此可見,對于非癡呆型血管性認知障礙患者給予重復經顱磁刺激聯合康復訓練治療對提升患者認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療效顯著。
綜上所述,重復經顱磁刺激聯合康復訓練治療非癡呆型血管性認知障礙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