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
【摘 要】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被女權運動挖掘出來的小說《覺醒》因其大膽揭示一位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而備受女權主義者的推崇。但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人們不禁要問覺醒之后的出路何在?本文以《覺醒》文本為依據(jù),嘗試探討女主人公可能選擇的幾條出路,以及文本敘事者的矛盾選擇。
【關鍵詞】《覺醒》;婚姻困境;出路
中圖分類號:I106? ? 文獻標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5-0233-01
美國著名女作家凱特肖邦 (Kate Chopin 1850-1904)的小說《覺醒》(1899)被譽為女性主義小說的經(jīng)典之作?!队X醒》描寫了一個新女性與社會規(guī)則進行抗爭,敢于打破強加于自身的枷鎖,勇于追尋獨立和自我認知的過程,但是在當時被普遍認為是一部不道德的作品。隨著世界婦女解放運動的飛速發(fā)展及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的誕生,《覺醒》直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才得以重見天日[1]。小說中的女主人公埃德娜與其創(chuàng)作者凱特·肖邦成為女性主義重要的原型模式,小說因此在女性主義評論家中享有重要的地位?!队X醒》是一部具有革命精神的作品,其作者是一位領先于時代的作家。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人們不禁要問覺醒之后的出路何在?革命道路在哪里?本文以《覺醒》文本為依據(jù),嘗試探討女主人公可能會選擇的幾條出路,以及文本敘事者的矛盾選擇。
一、回到丈夫身邊
當埃德娜意識到自我的獨立存在,她毅然拋棄了豪華舒適的別墅,搬進了租來的“鴿屋”。深愛她的丈夫?qū)τ谒南葦睾笞嗖⑽磹佬叱膳?,而是登報重新裝修別墅以此來幫助妻子給予她更多的自我空間和時間來調(diào)整自我,并且保全了妻子的名譽,當然還有他個人的聲譽??梢哉f埃德娜的丈夫?qū)λ翘蹛塾屑?,出差之前還關切她的身體,注意到她的精神異常,特地跑到家庭醫(yī)生那里去咨詢并遵從醫(yī)生的建議讓埃德娜獨自一人待著。因此埃德娜是完全可以選擇重新回到丈夫身邊繼續(xù)生活下去的。畢竟他們曾經(jīng)一起生活了六年,婚姻中盡管沒有浪漫的愛情成分,牢固的親情也是可以讓二人重歸于好的,孩子也是牽連二人的紐帶。關鍵在于交流,只要埃德娜愿意敞開心扉和丈夫溝通,把自己的想法,不可名狀的苦惱告訴丈夫,他(她)們甚至可以像拉提諾夫妻那樣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蓢@的是肖邦讓她的埃德娜覺醒到底。
二、和情人私奔
覺醒的埃德娜獨自一人品嘗著婚外戀的甘甜與苦澀。勞伯特的不辭而別,讓她嘗盡了相思之苦;情人的突然歸來,讓她的心再次激動不已。當兩顆心終于可以坦誠相待時,埃德娜卻錯過了這個機會。她大聲地在情人面前宣稱自己是自由的,不屬于任何人。愚蠢的她不知道愛情是自私的嗎?強烈的自我意識讓埃德娜昏了頭,想和情人私奔卻不把心交給對方。智慧的肖邦在一百多年前就關注到女性的生存困惑,渴望愛情,企盼自由。
三、獨自一人生活
鋼琴家和賢妻良母型人物阿黛爾·拉提諾夫人,后者是端莊美麗的女性化身,是標準的夫人,也是十九世紀女性特點的縮影。與拉提諾夫人截然相反,芮芝小姐是一位典型的職業(yè)婦女。她衣著隨便,容貌丑陋,行為古怪,遇事急躁,使人難以接受。盡管她不合世俗,但熱愛藝術,并且對音樂職業(yè)非常執(zhí)著。度假歸來回到城里后,埃德娜曾去找這位鋼琴家,芮芝小姐家附近商店老板說,芮芝小姐“是這條街上最難相處、最不合群的女人”[2]。她從未結過婚,也從未體驗過愛情。這種既非人妻又非人母的自我身份使她充分享受自由和獨立,同時也要承受著他人的不理解和非議。這樣的自由和獨立卻以孤獨和封閉為代價,埃德娜清醒地看到了這一點,她承受不住別人的議論,也更沒有明確的職業(yè)目標為其提供經(jīng)濟保障,這條出路,在她這里走不通。
四、孤獨死去
埃德娜不是媽媽型的女人。盡管她一方面愛孩子,另一方面卻不能心甘情愿地做一個稱職的母親。她視孩子為負擔、視母性為枷鎖。嘗到了覺醒甜頭的埃德娜要擺脫母性的枷鎖比起擺脫婚姻的枷鎖要難得多。于是她常常在自我和母親這兩個角色之間掙扎。她有限的知識和不徹底的覺醒意識讓她讓她無法平衡家庭和女性自我實現(xiàn)。她當初嫁給禮昂·龐特里耶就是對父親和姐妹意愿的反叛。因此父親責備她不夠孝順,對他不夠尊敬,而她更缺乏姊妹情誼及女人應有的體貼。埃德娜最后不得不犧牲自己的生命而為了能夠不放棄已經(jīng)蘇醒的自我意識。她覺醒前是獨自一人,覺醒后更加找不到同伴。但作為社會中的一員,她又無法擺脫社會現(xiàn)實的束縛。她只有孤獨地覺醒,孤獨地死去。
凱特·肖邦盡管批判了沒有愛情的婚姻,寫出了女性的生存困境,特別是婚姻中的困境,卻沒有為她的“夫人們”找到一條適合的道路,只有讓她們孤獨的死去。從這一點上來說,她是不深刻的。人是社會中的人,不可能脫離社會而孤獨的存在,忽略社會現(xiàn)實,一味追求自我是沒有出路的。
參考文獻:
[1]金莉.文學女性與女性文學——19世紀美國女性小說家及作品.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年版,第373頁.
[2]凱特·肖邦﹒覺醒﹒(楊瑛美譯)﹒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