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楊槐柳 段 鵬
王文啟是武漢市公安局江漢區(qū)分局民意街派出所的一個“小”片警,他所管轄的區(qū)域只有0.042平方公里。在這方寸的“戰(zhàn)場”上,王文啟保持著24小時在線的工作狀態(tài),因為他要負責的可是6000多居民的困難事、煩心事。這里不僅流動人口多,困難群眾、矛盾糾紛也比較多。王文啟不拒其小,隨身攜帶民情本,盡其所能地解決和提供幫助。在贏得群眾100%滿意率的同時,他于2014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模范軍隊轉業(yè)干部”榮譽稱號。
天仁社區(qū)位于友誼路和中山大道交匯處,是漢口最繁華的地區(qū)之一。原本這里是個無專業(yè)物業(yè)公司入駐、敞開的老舊還建住宅區(qū),現(xiàn)如今單元樓下裝上了人臉識別的門禁,高層樓中監(jiān)控設備一應俱全?!叭绻蝗鐚嵉怯?、不按時辦理續(xù)登,可能連大門都進不來。”王文啟說,“創(chuàng)無盜社區(qū)更有信心了!”
在上系統(tǒng)的那段過渡時間,王文啟電話日夜不消停。要求辦理手續(xù)的,要求補登信息的,要求咨詢事項的,24小時隨時都有人找他。群干和同事們逗他說:“你這個班上得沒點?!彼氐溃骸胺站用衲哪茉O時限呢?”
“寧吃防范苦,不貪破案功”。王文啟在接手社區(qū)之初就摸索了一套六字工作口訣——“圍、守、建、巡、聯(lián)、趕”,并一一落實。他苦口婆心磨破嘴皮,依托社區(qū)、轄區(qū)單位,籌資修建鐵門、建立治安室,將相鄰的樓棟全部圍了起來,形成天仁里、天竺里兩個小區(qū)。他安排低保關照員、門棟組長佩戴袖章落實值守,鐵門每天定時開放,陌生人員不再能大搖大擺出入。他主動溝通,把早起晚睡的退休老職工,早晨穿梭于大街小巷的送報工、送奶工、清潔工,夜間忙于生意的小攤小販“收編”為義務防范隊伍。一張無形的社區(qū)防范網(wǎng)建了起來。
扎實的基礎加上智慧平臺,防范籬笆扎得更牢實。2018年夏天的一個凌晨,一名盜賊在附近社區(qū)盜竊,王文啟將視頻截圖發(fā)給安保隊員。次日,盜賊竄進天仁社區(qū)踩點,立刻被巡邏的安保隊員發(fā)現(xiàn)。王文啟配合刑偵隊利用高清視頻信息一路追至長江對岸武昌區(qū)戶部巷,將這個慣偷收入法網(wǎng)。
2018年,天竺里小區(qū)終于實現(xiàn)“無盜”夢想,天仁里小區(qū)也僅發(fā)生一起盜竊警情。
“王警官,我家的鐵門被人焊死了,你要是不解決,我告派出所不作為?!?018年6月,王文啟接到了一個怒氣沖天的電話,那會兒他正忙著安裝智慧門禁系統(tǒng)。了解后得知,是同樓棟的上下兩戶起了沖突。住在樓下的老爹爹抱怨樓上租戶漏水,“精裝修的房子被弄得亂七八糟”。他女兒一氣之下,找人把樓上的防盜門焊了個嚴實,故意讓對方無法進門。
剛接到這起糾紛時,王文啟也犯了難。明知焊門是樓下住戶所為,但苦于沒有直接證據(jù),無法對其采取強制措施。“冤家宜解不宜結,矛盾不出社區(qū)門?!蓖跷膯⒆蕴脱?,找來師傅,將焊死的鐵門割開,打磨光滑,盡可能還原至最初模樣。直到房主認可,他才收工。隨后,他又耐心勸解樓下:“并非故意為之的事情,鄰居之間多一分諒解多一分和諧?!?/p>
正在氣頭上的雙方互不相讓,為盡快解決問題,不停地“熱線”王文啟。似乎是在考驗這個老民警的誠意和耐心,他們總是在晚上下班后,或是周六、周日來找王文啟。面對他們的不理智,王文啟第一句話永遠是:“莫急,我馬上就到?!碑斒码p方盡管沒有就賠償達成一致,但對王文啟都非常滿意?!八拖癫幌掳嗟木欤熑涡膶嵲谔珡娏?,搞得我們都不好意思再鬧下去了。”于是,他們決定通過法院對賠償數(shù)額做一個公正地裁決。
長期沉在社區(qū),王文啟發(fā)現(xiàn)90%以上的打架斗毆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引發(fā),矛盾雙方在氣頭上往往不計后果,一旦冷靜下來卻十分后悔。他巧花心思,設計了一張“打架的成本”宣傳單,向轄區(qū)群眾發(fā)放。直接成本等于“5至15天拘留,加上500元至1000元罰款,加上至少1000元醫(yī)藥費”;附加成本等于心情沮喪低落郁悶,加上名譽形象受損,加上家人朋友擔心,再加上生意工作可能蒙受更大損失;風險成本可能等于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僅近三四年時間,王文啟就化解了500余起矛盾糾紛。他還總結出矛盾糾紛調(diào)解八法:提前介入法、“三員”調(diào)解法、鄰里勸解法、“親情”調(diào)解法、“冷卻”處理法、威嚴“震懾”法、主動消除法、案后回訪法,成為同事們學習借鑒模板。
天仁社區(qū)有50戶空巢老人,王文啟平時社區(qū)巡邏、走門串戶時,都會到這些老人家中看一看。
孫婆婆95歲了,兒子幾年前患病去世,如今只有一個兒媳照料。去年冬天,孫婆婆上廁所時不小心摔了一跤。那天,王文啟恰好巡邏路過,彎了路專門到孫婆婆家查看動向。發(fā)現(xiàn)老人倒地,他連忙通知社區(qū)群干和她的兒媳,七手八腳抬到醫(yī)院及時救治。
每逢春節(jié),王文啟堅持為轄區(qū)商戶提供“鑰匙交給警務室”服務。近年來每到春節(jié),轄區(qū)就有30余個外地在漢做生意的老板將店門鑰匙交給王文啟保管, 高高興興地乘車返鄉(xiāng)同親人團聚過年。
王文啟家在河南,家屬長年不在身邊,他幾乎將所有的時間都泡在社區(qū)、沉在社區(qū)。他堅持用小本子隨時記下居民的煩事、難事, 18位孤寡、空巢老人的身體狀況、就醫(yī)情況、送藥時間;鎖匠、管道工、電工等手藝人的電話號碼等都在本子上。社區(qū)群干稱他的小本子是“民情記錄本”。10多年來,王文啟不知不覺竟記了30多本?,F(xiàn)在,“民情記錄本”有了新的載體——“警務通”和“網(wǎng)上警務室”。他常對群眾說:“有事您就@(艾特)我,我24小時都在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