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鉆石》周刊6月25日文章,原題:中國人在電梯、電車里大聲說話的原因在日本人印象里,中國人常在電梯里、電車上大聲說話。而在中國人眼里,日本人像不愉快似地沉默不語。其實,雙方認知差異是因民眾動因不同。
筆者曾與一名中國商務人士一同坐電梯,電梯里的人都默不作聲,他想與我交談,聲音不大,但一開口其他人紛紛吃驚地看他,我只好對他說:“出了電梯再說吧”。事后他問我,“日本人為什么在電梯里都不說話呢?在電車上也一樣,一上車大家就安靜下來,就算說話,也是聲音小得仿佛怕被別人聽到?!?/p>
確實如此,日本辦公樓電梯里經(jīng)常貼著告示“請不要在電梯里交談”或“請不要在電梯里談論商務”等,這既是對員工保守商業(yè)機密的要求,也是對同電梯乘客的尊重。大多數(shù)日本人認為在電車上大聲講話也會給別人帶來麻煩。我覺得不交談是對其他乘客的體貼,但中國朋友卻認為不交談是對同行者的失禮。
按照不同動因,可把人分為領導傾向與和諧傾向。兩種傾向也可視為狼型與羊型,或狩獵型與農(nóng)耕型。筆者在中國各城市開展過領導力實驗。調(diào)查后發(fā)現(xiàn),日本商務人士的領導傾向比例為51.4%,和諧傾向為48.6%,中國則是領導傾向60.0%,和諧傾向40.0%。這兩種傾向并無優(yōu)劣之分,只是表現(xiàn)特征不同。僅用文化差異、價值觀不同來解釋(中國人在公共場所高聲說話)這一現(xiàn)象,只能得出大概結論??陀^數(shù)據(jù)則清晰顯示,中日民眾的動因差異導致了行為不同,如此能更理解和尊重對方的舉動?!ㄗ髡呱娇诓?,梁碧嫦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