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印章藝術(shù)在秦漢時期可謂鼎盛,而自隋唐之后逐漸式微。雖然宋元時期也有米芾、趙孟頫、吾丘衍等力振印章藝術(shù),但直至明清,始走向新的繁榮、發(fā)展。本期專題則通過幾個角度,對明清文人印章進行觀照。劉勇的文章《晚明印章的酬贈與交易考論》從作為文房清玩的印章、文人生活中的印章酬贈、篆刻射利及印壇亂象幾個方面,向我們展示了晚明藝術(shù)經(jīng)濟繁榮和鑒藏意識新變中,印章在其中的角色;黃嘗銘則以“西泠派風(fēng)”為研究對象,系統(tǒng)梳理了以“西泠八家”等為代表的“西泠派風(fēng)”的形成、特色、影響等;劉墨在《“浙派”鼻祖丁敬》中,通過丁敬的美學(xué)追求、技法開創(chuàng)等諸多方面的介紹,向我們展示了這位印壇巨匠的爍亮輝光;周松林則通過對王獻唐論《治印家之仿古》的梳理,探討了王獻唐眼中文人印章所追求的宗“真秦漢”的內(nèi)涵。此外,本次專題精選大量故宮博物院所藏明清流派印的精美圖版,使讀者感受篆刻的方寸之美、原石之美。
吳讓之 晉唐鏡館 3cm×3cm×4.4cm 故宮博物院藏邊款:仲陶前得真子鏡,面質(zhì)阮文達公,公考定為戴安遺物確鑿無疑,戊子又得一鏡,背有貞觀年鑄四字,因以晉唐鏡名館,屬余刻印也,己未人日讓之時年六十有一。
吳讓之 仲海書畫 1.5cm×1.5cm×3.7cm 故宮博物院藏
吳讓之 長宜子孫 2.4cm×2.5cm×5.4cm故宮博物院藏邊款:仲陶屬仿漢印,時戊午冬至后三日,熙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