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周龍(廣州市市政職業(yè)學校 廣東 廣州 510515)
異質分組教學方法是在原來的教學班的基礎上,以學生的足球技術水平、專項運動素質、運動能力、學習興趣等進行合理分層,再混合分組,做到“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同時,異質分組教學設計不同層次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通過組內合作學習、組間開展同質橫向和異質縱向以及小組間競爭的教學組織形式而開展教學。異質分組教學評價標準是注重形成性評價與多元評價相結合。最終,學生實現(xiàn)共同進步。這種教學方式,既體現(xiàn)了集體教學這一傳統(tǒng)教學的優(yōu)勢,同時又體現(xiàn)了因材施教的現(xiàn)代化教學的理念。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方法,更加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更加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情感??偠灾愘|分組教學,是一種更加能夠實現(xiàn)現(xiàn)代體育教學需要的教學方法。
以廣州市市政職業(yè)學校2017級汽修專業(yè)2個班80人為實驗對象,在實驗前,對兩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兩班學生沒有明顯的差異性,隨機分別為實驗班與對照班。實驗時間為2018學年第一學期,一共36學時;實驗地點在學校足球場。教學內容選自《體育與健康教程》中等職業(yè)學校實驗教材的第七章足球。主要教授內容:球性練習、腳內側踢、接球、腳背內側踢球、腳背接球、腳背外側、內側運球以及足球戰(zhàn)術。為了確保實驗的有效性,兩班的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資源等勻為一致。測量內容主要是從以下三個方面去測量,顛球、運球繞桿射門、學生的學習情感效果調查問卷;在實驗測量時邀請了本科組三位教師做評委。
首先對實驗班進行為期2周的球性與運球訓練教學,之后進行顛球、10m往返運球、靈活性測試T-Text并進行異質分組。分組方法是以學生的顛球、10m往返運球、靈活性測試T-Text的測試成績?yōu)榉纸M依據(jù)。以此成績分為A、B、C三個層次,A層次代表顛球、10m往返運球、靈活性測試T-Text;B層次代表顛球、10m往返運球一般、靈活性測試T-Text比較優(yōu)秀或顛球、10m往返運球比較優(yōu)秀,靈活性測試T-Text一般的學生;C層次代表顛球、10m往返運球、靈活性測試T-Text比較差的學生,并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足球運動項目特點以及場地、器材進行分組,并結合有關學者研究建議每小組4-6人,最終把教學班40人分成8個小組,每小組5人,確?!敖M間同質,組內異質”。
教師把教學班進行異質分組,教學小組一旦建立不易改變,并推選一名小組長,實行輪換制度→教師講解示范、突出重難點學生理解技術動作的概念,并建立正確的動作表象→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差異性確定學習內容與學習目標→學生明確學習內容與學習目標→教師降低教師的控制能力和權威性,全權交給小組長,并給學生營造一個自由、和諧融洽,適合開展學生合作、交流、競爭的學習環(huán)境,實行相互監(jiān)督的學習制度→在小組長的帶領下,組內主要以共同合作模式進行學習,組間主要以競爭的學習模式進行學習→教師巡視指導,糾正錯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組員之間共同探討、研究,在解決不了問題的情況下,及時向教師反饋,虛心聽取教師的建議并進行改正學習→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反饋信息及時進行修改學習內容和學習進度,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學生明確了修改后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目標,進行強化練習,完成學習任務→學生根據(jù)評價標準進行組與組之間,生與生之間相互自評→教師總評,并提出下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與要求。
主要運用SPSS17.0軟件對測試結果和問卷調查數(shù)據(jù)等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
在教學實驗結束后,對兩班學生進行足球技術(顛球、運球繞桿射門)評定與達標測試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感效果問卷調查。結果與分析如下:
(1)實驗后兩班學生的足球技術評定與達標結果對比。
實驗后,對兩班學生進行足球技術(顛球、運球繞桿射門)評定與達標測試,測試結果見表1:
表1 實驗后兩班學生的足球技術情況對比
由表1數(shù)據(jù)表明:實驗后,兩班學生的足球技術(顛球、運球繞桿射門)測試數(shù)據(jù)經(jīng)過獨立樣本T檢驗的P值分別為(0.00、0.01、0.01、0.03)。從以上數(shù)據(jù)表明了實驗班優(yōu)于對照班(P<0.05)。說明了異質分組教學法對學生的足球顛球、運球繞桿射門提高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2)實驗后兩班學生的學習情感效果調查問卷結果分析。
實驗后,兩班學生進行學習情感效果調查問卷,從學生的相互幫助意識、競爭意識、交際能力、參與運動意識、運動興趣、運動自信心等方面的設問調查。調查數(shù)據(jù)經(jīng)統(tǒng)計分析見圖1:
圖1
由圖1數(shù)據(jù)可見,兩班學生的學習情感效果調查的具體分析如下:兩班學生表示肯定態(tài)度:實驗班占72.03%,對照班45.20%;兩班學生表示中立態(tài)度:實驗班占20.26%,對照班占40.32%;兩班學生表示否定態(tài)度:實驗班占7.71%,對照班占14.48%;說明了實驗班學生的學習情感效果優(yōu)于對照班學生。
第一,“異質分組教學”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在“異質分組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降低教師的控制能力和權威性,全權交給小組組長,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融洽、適合學生開展合作學習的學習環(huán)境,實行相互監(jiān)督的學習制度。讓學生在自由的平臺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化;
第二,“異質分組教學”注重學生的差異性。根據(jù)學生的各項足球技術、身體素質、學習興趣等進行分組來開展教學,并在學生存在的差異性的基礎上去合理安排不同層次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目標,可以解決學生“吃不飽,吃不了,消化不了”等現(xiàn)象;
第三,“異質分組教學”有助于學生幫教合作學習,注重了學習的合作性。幫教學習主要以共同合作模式進行學習,讓A層次的學生去指導C層次的學生;B層次學生認真去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的基礎上,并協(xié)助A層次學生一起去指導或監(jiān)督C層次學生的學習。這樣的學習模式可以充分發(fā)揮A層次學生的主干作用,培養(yǎng)B層次學生協(xié)助作用,促進C層次學生自信心。這樣的學習模式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相互幫助意識,間接的提高了集體的凝聚力,讓學生有一種歸屬感,使學生之間產生一種相互依賴性;
第四,“組間異質”有利于開展競爭性學習。沒有競爭就沒有進步,教師為學生不斷創(chuàng)造學習比賽形式,比如同等水平層次比賽、不同層次比賽、以小組之間的比賽,等等。比賽其實也是一種自我檢驗方式。同等水平層次之間的比賽有利于檢驗自己橫向的比較;不同層次的比賽有利于檢驗自己縱向的比較;組間的比賽有利于小組之間學習成績的比較。這樣的競爭性學習,讓學生建立一種良好的競爭意識,取長補短,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并對足球技術水平有提高作用;
第五,在教學評價過程中注重形成性評價與多元化評價相結合。就形成性評價而言,教師注重學生的足球的各項技能形成的評價、合作情感評價以及其他方面的評價,并在學習的過程中適當?shù)臅r候給予小組或成員表揚和肯定,有利于加強學生的自信心。就多元化評價而言,教師以學生為中心,降低自己的控制力和權威性,全權交給組長,巡視課堂。讓小組成員自我發(fā)揮,挖掘學生的潛力,從而形成教師評價結合學生之間評價、師生之間評價、自我評價相結合的綜合評價的局面。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夠客觀、綜合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教學計劃的修改,從而獲得預期的教學效果。
實驗研究結果證明:實驗班學生足球的技術評定、技術達標成績、學習情感效果優(yōu)于對照班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5)。
(1)當前我國中小學校大部分都是進行大班教學模式,學生人數(shù)比較多,技術水平存在差異性,教學資源缺乏;建議通過異質分組教學法來提高練習密度和加大運動負荷量,同時提高了學生的練習質量和老師的教學效率;
(2)異質分組教學在分組策略方針:建議根據(jù)學生客觀存在的差異性進行分組。做到每小組都有好、中、差三部分學生,同時做到每位學生在小組內擔當一個角色,能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小組建立完畢,不經(jīng)允許不得擅自改組,防止影響實驗效度;
(3)異質分組教學中評價方法:①建議注重多元化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相結合;②在評價標準方法,建議運用等級制(優(yōu)、良、中、差)代替以往的分數(shù)制;同時學生學習情感方面上的評價運用附加評定,這樣的教學評價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相應的促進作用。望廣大同行對此做更加深入的研究來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