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紅榮
摘 要:中職學生課堂問題行為影響著學生自身的學習,影響了其他學生的學習,也影響著課堂教學。本文將著重探討分析出現(xiàn)中職生課堂行為問題的原因及其解決的對策。
關鍵詞:中職學生;課堂問題行為;原因;對策
怎樣才能解決中職生的課堂問題行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中職學校普遍關注并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將從中職生課堂行為問題的預防、調控及矯正策略進行初步探討,著重探討分析出現(xiàn)這些問題的原因及其解決的對策。
一、課堂問題行為的定義及分類
1.課堂問題行為的定義。我國學者陳時見認為,“課堂行為問題是指學生或教師在課堂中發(fā)生的、違反課堂規(guī)則、程度不等地妨礙及干擾課堂活動正常進行或影響教學效率的行為”。因此課堂問題行為可理解為發(fā)生在課堂上的與課堂行為規(guī)范和教學要求不一致,影響正常課堂秩序及教學效率的課堂行為。
2.課堂問題行為的類型。根據(jù)學生行為表現(xiàn)的傾向,一般將課堂問題行為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外向型問題行為,即攻擊型;一類是內向型問題行為,即退縮型。外向型問題行為主要表現(xiàn)為:做滑稽表演、口出怪調等故意惹人注意的行為;故意頂撞老師,破壞班規(guī)校紀的盲目反抗權威的行為等。內向型問題行為主要表現(xiàn)為:在課堂上心不在焉、胡思亂想、發(fā)呆等注意分散行為;害怕提問、沉默寡言、孤僻離群等退縮行為;遲到、早退、逃學等抗拒行為等。
二、課堂問題行為形成的原因
1.教師教育教學方面。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管理者,教師對于良好課堂教學秩序的創(chuàng)設和維持起著關鍵的作用。所以,教師本人的教學業(yè)務水平不高,教學方式方法不當;對教學不負責任;諷刺和訓斥學生等等,這些因素的存在,都是引發(fā)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的重要因素。
2.學生身心發(fā)展方面。大量的課堂問題行為是由學生本身的身心原因引起的。中職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決定了他們的自控力較差,注意力維持較短。而且近年來,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入學門檻逐漸降低,導致中職學校生源質量逐年下降,學生基礎差,跟不上學習進度,聽不懂課堂講授內容,自然違反紀律的機率就更大。
3.家庭教育方面。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父母是孩子人格發(fā)展的第一責任人。家庭的不良影響和教育是學生產生問題行為的重要因素。在缺損、破裂、關系冷漠的家庭中生活的孩子常表現(xiàn)為自制力差,極易沖動、遷怒于人,容易產生對抗性逆反行為。我在課堂中布置《我的母親》這一作文時,有的學生不寫,問其原因時,說父母離婚,從小就沒有見過母親,還有的學生寫成《我的奶奶》,說在他看來,奶奶就是母親。中職學校中,單親、離異家庭及留守兒童的比重更高。
4.學校教育管理方面。學生課堂問題行為和學校教育管理環(huán)境有關。學風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學生大部分時間在學校,與學校的環(huán)境、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校風、班風、學校管理方式等非物化環(huán)境對學生具有極大的行為感染作用。經(jīng)驗表明,凡是差生聚集處,由于互動效應的作用,課堂問題行為一定多。
5.社會教育環(huán)境方面。社會大環(huán)境有很多教育所難以控制的因素,電視、網(wǎng)絡、歌廳等都對青少年產生重大的影響,是產生課堂問題行為不容忽視的因素。
三、減少課堂問題行為的對策
1.提升教師的師德水平。中職學生相比普通高中的學生來說,更需要教師的關愛,假如教師能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那么學生也會推己及人地理解教師的良苦用心,尊重教師以及課堂,從而減少課堂問題行為的出現(xiàn),達到教育事半功倍的效果。
2.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教學水平。由于中職學生的基礎普遍較弱,這就要求中職教師在備課時更要注意備學生,而不是只備教材。老師對課堂節(jié)奏的把握很緊湊、講課有感染力;老師講課規(guī)范、聲音好聽、學生喜歡;老師在講課的過程中,設計多種多樣的教學場景和環(huán)節(jié)來讓學生參與教學互動;老師經(jīng)常舉例子教育學生,而不是單純的說一些道理,這些都能夠幫助教師在課堂上吸引學生,減少課堂問題行為的發(fā)生。
3.提升教師的課堂管理水平。教師在進行管理課堂,處理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的過程中,要以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前提,要平等地對待學生,對學生充滿愛心,尤其要關心“后進生”。
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每個教師都在有意無意地運用強化和懲罰(也叫負強化)進行課堂行為管理。例如站辦公室、放學留校、公開批評、給低分、罰站、威脅等是教師常用的懲罰手段。而教師在課堂行為管理中常用的強化手段不外乎有:口頭表揚、微笑、給予特別的關心和照顧、給高分、給學生發(fā)獎品、獎章、獎金等。恰當?shù)厥褂脧娀蛻土P,可以達到對課堂行為進行有效管理、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進行之目的。
4.利用學生之間的相互影響減少問題行為的產生。學生之間的相互影響也是課堂問題行為產生與否的重要因素之一。老師可以采取讓學生互相監(jiān)督互相影響的方式,避免課堂問題行為的發(fā)生。
5.適當進行心理輔導。對那些經(jīng)常有違紀行為的學生,教師有必要抽時間進行心理輔導。心理輔導主要是通過師生間情感的交流;通過教師對學生的信任、鼓勵、以誠相待。
6.做好與家長的溝通工作。父母是最了解孩子的情況的,教師通過及時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就可以發(fā)現(xiàn)或者掌握孩子最近一段時期的動態(tài),進而更好地去引導學生,也讓學生感覺到老師的監(jiān)督與關懷無處不在,這樣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問題行為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戴維.課堂管理技巧[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2002.
[2]杜萍.有效課堂管理:方法與策略[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