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城,王 濤,謝昌賢,云喜報,盧曉霞
1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 610041;2金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呼和浩特 010200;3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 100049
鹽霉素(salinomycin)是從白色鏈霉菌(Streptomyces albus)培養(yǎng)液中分離得到的天然聚醚類離子載體型抗生素[1],其結(jié)構(gòu)中含有獨特的三螺環(huán)縮酮結(jié)構(gòu),其中一個是不飽和六元環(huán)(圖2)。由于分子內(nèi)氫鍵作用,鹽霉素可以以類似環(huán)狀結(jié)構(gòu)的形式存在,通常認為這與其生物活性有關(guān)[2-4]。鹽霉素一直作為抗菌藥以及獸藥被廣泛使用,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鹽霉素還能夠選擇性地消除腫瘤干細胞和耐藥性腫瘤細胞[7],并且其活性比臨床常用的抗癌藥物紫杉醇活性高100倍[8]。通過其結(jié)構(gòu)中含氧官能團與堿金屬離子(K+,Na+)絡合形成具有親脂性外殼的堿金屬絡合物,從而在細胞和亞細胞膜間運輸金屬陽離子并破壞Na+/K+離子平衡而誘導細胞死亡[5,6],鹽霉素有望成為一種潛在的新型抗癌藥物[9]。然而鹽霉素的抗癌活性還需要進一步提高,而且因其具有一定的毒性,影響了其成藥性。由于在鹽霉素的發(fā)酵生產(chǎn)過程中會產(chǎn)生一系列聚醚類鹽霉素類似物[10],為了發(fā)現(xiàn)具有抗癌活性的新型鹽霉素類活性化合物,我們利用高效液相色譜柱后衍生方法檢測,采用制備色譜從鹽霉素發(fā)酵粗產(chǎn)物中分離出兩個鹽霉素類似物,通過紅外光譜、質(zhì)譜和核磁共振譜等手段表征了這兩個新化合物,并對其抑制吲哚胺2,3-雙加氧酶(IDO)活性進行了初步研究。
Agilent 1260高效液相色譜儀(美國安捷倫公司),色譜柱為安捷倫公司Zorbax Rx-C8 (4.6 × 150 mm,5 μm);島津LC-8A制備液相色譜儀(日本島津公司)色譜柱為Daisogel SP-100-8-C8-HP (41.4 × 250 mm,8 μm),Perkin Elmer Spectrum 100紅外光譜儀(美國珀金埃爾默公司),Perkin Elmer model 341 旋光儀(美國珀金埃爾默公司),Bruker Avance-600 MHz 核磁共振儀(瑞士布魯克公司),Waters Xevo TQ質(zhì)譜儀(美國沃特世公司),Varioskan Flash 全波長掃描式多功能讀數(shù)儀(美國Thermo Scientific公司)。
鹽霉素發(fā)酵粗產(chǎn)物由金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內(nèi)蒙古)提供;分析級乙酸,硫酸,乙酸鈉三水合物,乙酸銨購自Fluka Chemie公司(瑞士);HPLC級的乙腈和甲醇購自賽默飛公司(美國)。對二甲氨基苯甲醛、碳酸氫鈉、氘代氯仿購自阿拉丁公司;用于制備流動相的水通過Millipore Milli-Q plus純化系統(tǒng)純化并經(jīng)過去離子化和蒸餾得到。Epacadostat購自畢得醫(yī)藥公司,犬尿氨酸酶(KYNU)檢測試劑盒購自武漢優(yōu)爾生公司,CCK-8試劑盒購自碧云天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
2.1.1 檢測與制備色譜條件
檢測條件為:以80%溶劑A(乙腈)+20%溶劑B(100 mM乙酸銨緩沖溶液)為流動相,設置柱溫為30 ± 0.5 ℃,流動相流速為0.6 mL/min,衍生反應溫度為95 ± 0.5 ℃,衍生試劑流速為0.7 mL/min,檢測波長為585 nm。一次和二次制備條件一致:以80%溶劑A(乙腈)+ 20%溶劑B(100 mM乙酸銨緩沖溶液)為流動相,設置柱溫為30 ± 0.5 ℃,流動相流速為50.0 mL/min,檢測波長:210 nm;脫鹽色譜條件為:以90%溶劑A(乙腈)+ 10%溶劑B(水)為流動相,設置柱溫為30 ± 0.5 ℃,流動相流速為50.0 mL/min,檢測波長:210 nm。
2.1.2 樣品前處理和化合物制備
稱取7.7 g乙酸銨于1.0 L錐形瓶,用水定容,再用冰醋酸調(diào)節(jié)pH值4.75得100 mM乙酸銨緩沖溶液;稱取25.0 g對二甲氨基苯甲醛于1.0 L錐形瓶中,加入600 mL甲醇溶解,緩慢加入12 mL硫酸,攪拌得衍生試劑。稱取約100.0 g鹽霉素發(fā)酵粗產(chǎn)物,置于1.0 L燒杯中,加入650 mL中性甲醇,超聲15 min,然后用3 000 rpm離心機離心15 min,0.45 μm濾膜過濾,濾液做為樣品溶液。待基線平穩(wěn)后,吸取樣品溶液10 mL,注入制備色譜儀,記錄色譜圖,在制備色譜條件下對化合物A和B進行定位,然后根據(jù)分析結(jié)果計算出化合物A與化合物B在制備色譜圖上的相對保留時間分別為1.35和1.48。
吸取樣品溶液注入制備色譜儀,根據(jù)化合物A與化合物B的相對保留時間,進行分段收集。將收集液分別取樣、檢測,根據(jù)液相色譜檢測結(jié)果,將符合要求的化合物A(色譜純度大于80%)與化合物B(色譜純度大于60%)的制備液分別進行混合,得到化合物A的混合液約8.1 L,化合物B的混合液約4.2 L,濃縮,凍干得共收得一次制備化合物A約328 mg,化合物B約269 mg。將化合物A和化合物B的一次制備粉末分別加入50 mL中性甲醇溶解進行二次制備,在制備色譜儀上,進行分段收集。將收集液分別取樣、進行液相色譜儀檢測,根據(jù)檢測結(jié)果,將符合要求的化合物A與化合物B的收集液分別進行混合。得到化合物A的混合液約300 mL,化合物B的混合液約450 mL,濃縮得到化合物A的粗品溶液約40 mL,化合物B的粗品溶液約60 mL。
取鹽霉素粗品溶液10 mL,注入制備色譜儀,記錄在脫鹽色譜條件的色譜圖對化合物A和B進行定位。記錄化合物A與化合物B在脫鹽色譜圖上的出峰時間,分別吸取化合物A與化合物B的粗品溶液,注入制備色譜儀,根據(jù)定位試驗中化合物A與化合物B在制備色譜圖上的出峰時間進行分段收集,將收集液分別取樣,進行液相色譜儀檢測,根據(jù)液相色譜檢測結(jié)果,將含有化合物A與化合物B的收集液分別進行混合。得到化合物A的混合液約300 mL,化合物B的混合液約450 mL,濃縮,凍干,最后得到白色粉末化合物A約20 mg,色譜純度99.8%,白色粉末化合物B約17 mg,色譜純度98.3%。
將4-T1細胞接種于96孔板,密度1×105個/mL,培養(yǎng)24 h,加入INFγ(10 μg/mL)處理2 h,分別加入化合物A(10 μmol/L)、B(10 μmol/L)和Epacadostat(10 nmol/L)處理24 h,將犬尿氨酸酶抗體包被于96孔微孔板中, 加入50 μL細胞液上清,然后加入生物素化的犬尿氨酸酶抗體,洗板,加入HRP標記的親和素50 μL孵育20 min,洗板后加入TMB 45 μL孵育10 min,加終止液25 μL,立即酶標儀450 nm下測定吸光度。
將4T1細胞以104~105個細胞/孔的密度在96孔板中,細胞在CO2培養(yǎng)箱中37 ℃培養(yǎng)24 h?;衔顰(10 μmol/L)、B(10 μmol/L)和Epacadostat(10 nmol/L)分別處理24 h后每個孔中加入10 μLCCK-8溶液,孵育2 h。酶標儀450 nm下測定吸光度。
圖1 鹽霉素發(fā)酵產(chǎn)物的HPLC譜圖Fig.1 HPLC spectrum of salinomycin fermentation products
圖2 化合物A的HPLC譜圖Fig.2 HPLC spectrum of compound A
在鹽霉素發(fā)酵產(chǎn)品中,通過高效液相色譜(HPLC)柱后衍生化法檢測發(fā)現(xiàn)在鹽霉素主產(chǎn)物峰后還有兩個明顯的峰,其中兩個未知化合物A和B的含量分別達到4.13%和2.47 %(圖1)。因此利用高效液相色譜(HPLC)柱后衍生化法對A和B進行定位,采用制備色譜,經(jīng)過一次制備,二次制備和脫鹽等過程制備分離得到純度分別為99.8%和結(jié)合質(zhì)譜和核磁共振碳譜可確定化合物A的分子式為C43H72O11,分子量為765,比鹽霉素的分子量(751)高14個質(zhì)量單位?;衔顰的1H和13C NMR譜數(shù)據(jù)與鹽霉素文獻值[11,12]基本一致,表明它們具有相同的骨架,其區(qū)別在于鹽霉素中C-40位甲基信號δH0.96 ppm和δC11.3 ppm在化合物A中消失,而出現(xiàn)一組新的乙基信號δH1.25~1.42,1.43~1.54 ppm 和δC16.0 ppm與 δH0.87~0.90 ppm 和δC11.8 ppm,同時,C-5和C-6的化學位移值也發(fā)生了變化分別從δC27.0 和 29.0 ppm變?yōu)?δC21.9和34.9 ppm,可將δH1.25~1.42,1.43~1.54 ppm和δC16.0 ppm 與 δH0.87~0.90 ppm和δC11.8 ppm歸屬為40-CH2和40a-CH3,因此化合物A為40-甲基鹽霉素(圖4)。
98.3%(圖2和3)的兩個新化合物A和B。
結(jié)合質(zhì)譜和核磁共振碳譜確定化合物B的分子式為C43H72O11,分子量為765,比鹽霉素的分子量(751)高14個質(zhì)量單位?;衔顱的1H和13C譜數(shù)據(jù)與鹽霉素的文獻值[11,12]基本一致,表明它們具有相同的骨架,其區(qū)別在于鹽霉素中C-35位甲基信號δH0.93 ppm和δC17.9 ppm在化合物B中消失,而出現(xiàn)一組新的乙基信號δH0.91~0.95 ppm和δC11.0 ppm與 δH1.09~1.14,1.46~1.50 ppm和δC24.1 ppm,同時,C-14,C-13和C-15的化學位移值也發(fā)生了變化分別從δC33.6,77.4 和39.2 ppm變?yōu)?δC38.2,74.7和 34.6 ppm,可將δH0.91~0.95 ppm和δC11.0 ppm與 δH1.09~1.14,1.46~1.50 ppm和δC24.1 ppm歸屬為35a-CH3和35-CH2,因此化合物B為35-甲基鹽霉素(圖4)。
吲哚胺2,3-雙加氧酶(IDO)是介導色氨酸沿犬尿氨酸途徑分解代謝的限速酶,其與腫瘤免疫抑制有關(guān)[13],對化合物A和化合物B的吲哚胺2,3-雙加氧酶(IDO)抑制活性進行了研究,結(jié)果顯示(圖5),化合物B能夠有效抑制犬尿氨酸的產(chǎn)生,且沒有細胞毒性,表明其具備一定的吲哚胺2,3-雙加氧酶(IDO)抑制活性。
圖5 化合物A和B的IDO抑制活性Fig.5 The IDO inhibitory activities of compounds A and B注:與空白對照組比較,* P < 0.05;** P < 0.01。Note:Compare with control,* P < 0.05;** P < 0.01.
本論文利用制備色譜經(jīng)過兩次制備和脫鹽,首次在鹽霉素發(fā)酵產(chǎn)物分離得到化合物A和B,通過紅外光譜、質(zhì)譜和核磁共振譜等表征了這兩個新化合物。結(jié)構(gòu)分析發(fā)現(xiàn)兩個新化合物均為鹽霉素類似物:化合物A為40-甲基鹽霉素,化合物B為35-甲基鹽霉素。生物活性研究表明,化合物B具有抑制吲哚胺2,3-雙加氧酶(IDO)活性,可作為一種潛在的抗腫瘤藥物,值得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