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艷艷
我國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祖先留給我們了許多的文化遺產,尤其是經典的古詩文,更是民族精神的載體。但調查顯示,許多的學生對于祖國和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是缺乏了解的,并且在某程度上出現了惡意的篡改。這對學生在文化熏陶上面造成了消極影響。而語文是非常重要的交際工具,它作為一種文化的載體,需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 因此,筆者提出了“培養(yǎng)小學生對于經典古詩文的誦讀方法”這一個課題,為學生積累更多的古詩文,找到更好的方法,在被動的學習中轉為更多的獨立創(chuàng)新的自主學習。
一、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在培養(yǎng)小學生朗讀興趣里,可以在課內或者是課外都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活動,讓他們在實踐中可以研究朗讀的方式。并且在教材的選擇上面也應該合理地進行選擇,在這個過程中應該根據學生不同的情況,包括他們的年齡特征和水平等,自己來選擇合適篇目。另外也需要多舉辦一些討論的活動,比如示范的觀摩課和一些演講比賽等,從中悟出更多的道理,掌握更多的方法。
二、課題研究的實施
1.課題研究的各個階段
首先在對于課題的提出上,應該是經過多次的討論,不斷地收集各種的資料,成立研究的小組來確定最終的課題目標,并且這個課題是必須有著明確的意義,是能夠對小學生他們在語文的學習方式上有更多幫助的。確定了課題之后需要有一些具體的方案,以便于以后能夠按著這個方案來執(zhí)行?,F在在整個方案上也是必須有一些側重點的,任何學習的研究都是需要有重點部分和非重點的部分,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吸收。對于課題的研究階段,需要一份具體的關于民族的文化大家知道多少的調查問卷,從里面得出各種的數據分析,因為調查問卷可以反映不同的情況。根據調查問卷,有針對性地來制定一些語文的教學方案。在展示的上面可以采取多種的活動為載體,從而傳播到大家的視野里面,來展示更多的語文研究課程。最后在總結階段,應該將整個研究活動里收集到的資料和數據進行分析與整理,建立完整的檔案,并且形成一個總結的報告分析之前的經驗積累,也可以對未來做一些展望,為課題的結題做更多的準備。
2.課題研究的保障措施
在整個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是需要老師和教育專家相互的配合,相互的分工,只有這樣才能在研究的方式上更加的具體,執(zhí)行更加的到位。并且要聘請一些專家和骨干師資的隊伍一起深入的研究里,他們都是有很多經驗的人,因此對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誦讀方法可以為整個研究提供更多的幫助。另外,在經費上,相關的部門也應該給予這個研究項目更多的支持和幫助,在外部條件能得到更多的保障。
三、課題研究成果分析
1.加強文化知識的熏陶
對于“民族文化知道多少”的問卷調查可以顯示,如今許多的小學生,他們在這個經典文化的了解上面都是相當薄弱的,這也是阻礙他們誦讀興趣發(fā)展的因素。因此為了增強小學生增強誦讀興趣,應該多加的開展一些有關于經典的古詩文的活動,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里面來,更加了解我們的中華文化和一些經典的古詩文。因此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對于背誦古詩文不用特別的要求,學生必須每天都要背,因為對于小學生主要是開發(fā)他們的思維,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所以如果給他們太大的壓力反而會適得其反。另外小學生會比較喜歡一些活動,因此學??梢远嚅_展一些比賽,你家的形式有許多種可以誦讀比賽,也可以知識大比拼,主要的目的是針對他們的興趣,增加更多的文化古韻和涵養(yǎng)
2.創(chuàng)設文化課堂教學情景
教師對于學生培養(yǎng)誦讀的興趣是關鍵,因此首先就要落實到課堂教學中,要創(chuàng)設更多的文化課堂的教學情景,比如空間情景和導語情景。在空間的情景創(chuàng)設上面在教室里面可以多貼一些古代名人的畫像或者是一些名言警句,這樣學生每天來到教室,就仿佛走到了文人的世界里一樣,營造了一種學習的氛圍。對于導語情景的創(chuàng)設上,可以用不同的形式來導入新課,因為導語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一個開端,所以必須將開端設計得更加的合理和有意義,這樣的話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
3.創(chuàng)建語文和文化的學習平臺
從研究數據顯示里可以發(fā)現許多小學生,其實他們都是很想了解文化典籍,但是有的時候卻沒有太多的資源和時間。因此應該擴寬對于語文學習的渠道,對于語文的學習不僅僅是依靠在課堂上面,更多的是應該將實踐的活動相結合起來,從生活中去發(fā)現文化。這樣學生才會在走進古詩文,走進中華文化的道路中會更加的寬廣,久而久之可以使得學生的人格氣質和素養(yǎng),都能夠融入整個祖國的文化里面來。使得學生更加的熱愛自己祖國的文化,并且可以使得人文素質可以在整個文化的熏陶下逐漸形成。
責任編輯 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