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東梅
(遼寧省興城市婦女兒童醫(yī)院,遼寧 興城 125100)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時期常見現(xiàn)象,因為新生兒出生后身體的膽紅素水平本身是一個動態(tài)變化過程,隨著機體各個器官的逐漸發(fā)育,如果出現(xiàn)膽紅素排泄較差現(xiàn)象,就會引起黃疸的發(fā)生,病情嚴重程度則根據(jù)患者個體表現(xiàn)出差異;病發(fā)后臨床肉眼可觀察到新生兒鞏膜、皮膚或其他器官均出現(xiàn)黃染的現(xiàn)象,目前臨床可用的治療方法較多但效果各異。本次研究則著重分析雙歧桿菌四聯(lián)活菌片聯(lián)合藍光照射的效果進行分析,目的在于總結經驗供臨床參考,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將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作為本次研究時間段,從中選擇80例新生兒黃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患者的治療方法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40例患者體質量為(3.31±0.35)kg,出生年齡為(11.55±2.35)天,其中26例患者為足月出生,14例患者為早產。觀察組40例患者體質量為(3.33±0.32)kg,出生年齡為(11.46±2.28)天,其中25例患者為足月出生,15例患者為早產。逐一比較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可見其無顯著差異(P>0.05),故組間可實施統(tǒng)計學比較。
表1 兩組患者血清膽紅素指標
表1 兩組患者血清膽紅素指標
images/BZ_83_177_320_2298_411.png觀察組 305.32±51.08 92.75±43.24 80.32±3.19 8.13±0.64 19.18±1.76 5.12±0.39對照組 301.28±51.34 91.67±42.08 80.52±3.06 10.35±1.16 19.22±1.93 6.32±0.88 t 0.0351 26.712 0.286 10.597 0.096 7.884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1.2 方法:入選患者均需要給予保溫、營養(yǎng)支持、水電解質平衡的糾正,后按照組別對其實施治療。對照組患者接受藍光照射治療,即用波長為425~475 nm的藍光對患者實施照射,照射過程中用黑布將其眼睛和生殖器擋住,光療時間根據(jù)膽紅素值的高低在8~16 h,連續(xù)治療5 d。觀察組患者接受雙歧桿菌四聯(lián)活菌片+藍光照射治療,藍光照射方法和對照組相同,雙歧桿菌四聯(lián)活菌片(國藥準字S20060010,杭州龍達新科生物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每天用藥2次,每次用藥0.25 g,用溫水將藥物溶解后喂服給患者,連續(xù)治療5 d[1]。
1.3 觀察指標:治療后觀察并對比兩組效果,即分別對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血清膽紅素指標[血清總膽紅素(TSB)、直接膽紅素(DB)、經皮黃疸指數(shù)(TCB)]進行觀察和統(tǒng)計;分別在治療前后采取患者的靜脈血液2 mL,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其膽紅素相關指標,用電化學發(fā)光法測定其肝功能指標。光療有效:光療后血膽紅素下降,血膽紅素可下降3~5 mg/(dL·d)。光療失敗:指光療4~6 h后,血清膽紅素仍上升8.6 μmol/(L·h)[0.5mg/(dL·h)]。
1.4 統(tǒng)計學分析:本次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SPSS21.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并用t檢驗,P<0.05代表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次治療后觀察組有效率為97.5%(39/40),對照組有效率為77.5%(31/40),兩組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肝功能指標、血清膽紅素指標均無顯著差異,經過分組治療后觀察組顯著改善,見表1、表2。
表2 兩組患者肝功能指標)
表2 兩組患者肝功能指標)
images/BZ_83_177_2068_1198_2158.png觀察組 75.36±8.24 29.68±3.07 82.13±6.34 34.58±3.64對照組 75.41±9.05 45.87±6.64 82.08±6.85 52.07±7.36 t 0.025 13.997 0.033 13.471 P>0.05 <0.05 >0.05 <0.05
新生兒黃疸在臨床十分常見,目前臨床對其治療的主要方法就是實施藍光照射,藍光照射在治療中產生的特定波長可對膽紅素產生一定的敏感度,進而促進其膽紅素水平的吸收,起到治療效果[2];且就目前治療新生兒黃疸的相關方法來看,光療是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首選治療方法,其明顯降低了傳統(tǒng)的常規(guī)換血比例,同時光療明顯降低早期未結合膽紅素的神經毒性作用,減少了膽紅素腦病或核黃疸的發(fā)生。但是單純憑借藍光照射的治療效果往往有限,所以我們需要及時針對其他有效的方法進行探究。
本次研究中針對雙歧桿菌四聯(lián)活菌片輔助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的詳細情況做出了分析,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肝功能指標、血清膽紅素指標均無顯著差異,經過分組治療后觀察組顯著改善,且治療后差異顯著(P<0.05)。以上結果說明觀察組所用治療方案效果更佳,而其作用的機制則在于:黃疸發(fā)生是新生兒體內膽紅素水平異常升高的一種表現(xiàn),光療使脂溶性未結合膽紅素轉變成水溶性異構體,直接經膽汁和尿液排出,而改變其性質可加速其排泄,避免發(fā)生膽紅素腦病最終起到治療效果;而光療開始后4~6 h內療效最明顯,血膽紅素水平下降幅度最大,因此,本研究在光療后4~6 h會抽血查血膽紅素含量,基本可獲得準確結果。但是單純光療的見效時間緩慢,因此很難再有限的時間內幫助患者情況得到良好改善[3]。雙歧桿菌四聯(lián)活菌片本身是一種機體調節(jié)藥物,主要成分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糞腸球菌、蠟樣芽孢桿菌組成的腸道微生態(tài)制劑。在新生兒期腸蠕動差和腸道菌群尚未完全建立??诜p歧桿菌刺激腸蠕動,抑制有害菌,能夠使患兒體內有益菌數(shù)量快速上升短時間內獲得有益腸道保障,使得機體免疫力糾正,降低腸腔內β-葡萄糖醛酸酐酶活性,減少膽紅素合成及腸肝循環(huán),從而減少結合膽紅素重吸收,促使膽紅素變成糞膽原,以糞便形式排出;減輕胃腸道不良反應,進而聯(lián)合光療可快速改善患者情況,促進其恢復[4]。
根據(jù)本次研究經驗我們總結,①光療的負面影響和預防措施:在光療實施的過程中光波會對人體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例如增加其視網膜黃斑的風險,同時男嬰兒的生殖器鱗癌風險也可能因此加重,所以我們應該在光療過程中妥善對新生兒的雙眼、生殖器進行遮蓋,避免出現(xiàn)不良事件。②光療的不良反應:目前認為不良反應方面光療相當安全,僅有一些相對較輕和一過性的并發(fā)癥。常見表現(xiàn)有發(fā)熱、腹瀉、皮疹、核黃素缺乏、青銅癥及低血鈣等,但可以及時恢復。③光療治療的監(jiān)測和停止:此外光療過程中要對新生兒及時補充體液,保證其排尿正常,進而維持自身的新陳代謝,故光療時保證足夠尿量,但不必過分補液。同時要嚴格監(jiān)測新生兒的體溫、面色以及皮膚狀態(tài)等情況,一旦發(fā)現(xiàn)皮疹、腹瀉等現(xiàn)象應該及時分析是否光療引起,并按照其嚴重程度決定是否暫停光療;或者依據(jù)光療參考曲線,當TSB將至同日齡第40百分位以下安全范圍停止光療。④光療的可替代性和效果評價:紫外線和日光浴不能代替藍光,光療主要作用在皮膚淺層組織,不能阻止紅細胞的繼續(xù)破壞,即膽紅素會繼續(xù)產生,因此同時在光療的過程中,新生兒的膽紅素水平變化往往較為顯著,對于治療前指標嚴重異常的患者應該在4 h左右監(jiān)測1次,一般患者則在6 h或者12 h監(jiān)測一次即可,以便于對患者的情況作出全面的掌握。而目前多數(shù)醫(yī)院具有經皮監(jiān)測膽紅素的技術,但是我們應該注意經皮監(jiān)測和經血清監(jiān)測的指標往往存在一定差異,最終評價其治療效果時應該以血清指標為準。
綜上所述,雙歧桿菌四聯(lián)活菌片輔助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效果好于單純藍光治療,因此值得優(yōu)先選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