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波
教師的教要尊重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可以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事半功倍,甚至對個人成長及長大后做人做事都有著很大的好處。小學生的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一定要按照小學生由不自主到自覺,由簡單的機械模仿到嫻熟,以及要求上一步步提高的規(guī)律。每一位小學數學教師,都要將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作為工作的重點。
一、講清意義,發(fā)動自覺,學中明理
人的每一次行動都是由產生行為的意識所引起的,心理意識是產生自覺性和積極性的根本原因,它是一種推波助瀾的力量,心理意識越明確,就越能戰(zhàn)勝各種困難和阻礙去實施確定的行為。所以,在幫助孩子形成各種良好數學學習習慣之前,一定要講清“我們應該怎樣做”,還要結合當時的情形說明這樣做的原因,也就是這樣做有什么意義和好處。 例如,可以用一些現實世界中由于數字寫得不工整,如將0和6、2和7等寫得似像不像而造成巨大損失的事例,引導學生理解不良數學學習習慣的危害性。教學中,數學書中的內容和教師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就是良好學習習慣形成的有效教材。通過教學活動就可以激發(fā)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形成“我要養(yǎng)成良好數學學習習慣” 的需求,從而促成各方面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而實施中的方式方法一定要全面、科學、簡單易懂、執(zhí)行性強。
二、諄諄告誡,潤物無聲
由于年齡小,小學生在家依賴家長,在學校則依賴老師。甚至于聽老師的話勝過于聽家長的話。我們教育工作者要抓住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充分珍惜并利用這種有利條件,幫助孩子提高學習的興趣,教會他們在對待學習上要有正確的心態(tài),怎樣明確老師提出的要求,怎樣更好的注意聽講,怎樣算認真完成作業(yè)等,使督促其養(yǎng)成良好數學學習習慣變成我要養(yǎng)成該習慣。另外,在班級中要樹立榜樣,用有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孩子去影響其他孩子,教師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動,教師自身的示范作用有時要比強調許多遍效果要好很多。
三、分類訓練講究方法
在小學階段,要培養(yǎng)學生專心聽講、認真思考、上課敢說、合作交流、認真獨立做作業(yè)、自覺檢查、有計劃地安排學習等等習慣,如低年級學生上課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教師先是提醒,然后講清其危害性,并加以督促,學生的這一不足就會改進。再如有的學生不會有計劃地安排學習,教師要明確方法,并適當的上一些自習課,讓學生自己安排學習內容,給學生鍛煉及形成習慣的機會。合作學習也是學生必須行成的數學學習習慣,教師在課堂上,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對于知識點,可以同桌討論,也可以小組交流。教師做恰到好處的精講點撥。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自主獲得了知識,又形成了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如教學體積單位間的進率一課,讓學生在小組內合作探索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間的進率,學生在學習中既能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還能培養(yǎng)傾聽他人的發(fā)言的好習慣。
四、規(guī)范行為,加強練習,堅持不懈
對學生進行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一定要具體化,可操作性要強,這一點對一二年級兒童特別重要??梢詫λ麄兲岢鱿铝幸螅菏紫纫毿挠^察,由眼入手,教會學生非常認真地看老師的動作,包括演示、板書等;其次要仔細傾聽,聚精會神地聽老師的講解和同學的發(fā)言;還要善于思考,開動腦筋思考老師所講的內容和同學的回答,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見解;最后要用心的做,認真的動手操作學具和進行練習。習慣是一種反復習練而形成的積久養(yǎng)成的行為方式。任何的習慣都不是有生具來的,都是經過長期反復的堅持做練就的,如培養(yǎng)學生“專心聽講”的學習習慣,就要把上述四方面的要求認真地貫徹于每一堂課,嚴格要求到每一位學生。發(fā)現專心聽講的學生一定要及時表揚,有注意力分散、不集中和做小動作的學生要及時提醒,隨時作以評價。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還要與語文、道德與法治、音體美等學科結合起來,多角度的訓練。
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基本保證,小學階段是學生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會提高學習效率; 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獲得成功。小學生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以往的過程。只有堅持不懈地抓好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注重每一個細節(jié),才能培養(yǎng)出具有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學生,而這一良好習慣將會使學生受用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