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滿佳
小學語文復習課有其特有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特點,我們應重視其教學結構的設計,以提高復習課的效率。“導入——初練——歸納——再練——總結”不失為小學語文復習課的一種較好的教學結構。
一、導人——巧妙引入,激發(fā)求知欲
復習課的內容,學生已經學習過,顯然缺少一種新鮮感。為此,復習課的導入顯得十分重要。教師在設計復習課的導入時,可從“趣”字入手,通過多種形式,巧妙引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饒有興趣地投入到復習課中去。
1.表演激趣
讓學生扮演各種角色,表演小品,激發(fā)起學習的興趣。如復習修改病句的內容時,有位教師選了兩位表演能力較強的學生,請他們表演小品《王小川看病》。小品的內容是:陳醫(yī)生因用了病句而開錯了藥,致使王小川吃錯了藥,差點誤事。小品的出現(xiàn),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更使他們懂得修改病句的重要性。
2.實踐激趣
利用學生好動的特點,讓他們親自做一做,畫一畫,嘗一嘗,拼一拼等。在幫助學生復習“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內容時,我這樣設計課堂的導入:那是下午的第一節(jié),六月的天氣非常炎熱。我預先準備好三杯紅茶,用托盤捧進教室。學生一下子盯住我。我提高聲音:“同學們,老師這節(jié)課想請大家喝茶,好嗎?”學生情緒高漲:“好!好!”我接著說,“這里只有三杯茶,只能請三個同學……”于是,我分別請了好、中、差三個學生。這三個學生一口氣把茶喝完了。我先問差生:“剛才,你做了一件什么事?”他笑著說:“我喝完了這杯茶?!苯又?,我又問優(yōu)生,我要求她不能重復剛才的話。她想了想,說:“我把這杯茶喝完了。”我又問了同樣的問題,最后一個學生靈機一動,很快地說:“這杯茶被我喝完了?!蔽伊⒓窗阉麄冋f的話寫在黑板,利用那三個句子轉入了對“把”字句和“被”字句內容的復習。這節(jié)課,學生的興趣特別濃厚,學得特別起勁,效果也好。
此外,配樂激趣、猜謎激趣、講故事激趣、實物激趣等方法運用到導入環(huán)節(jié),也能起到激發(fā)學生求知欲的效果。
二、初練——練典型,尋規(guī)律
所謂初練,就是要讓學生初步練習,初步感知。布魯納認為,學習的過程是學習者獨立發(fā)現(xiàn)的過程。這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讓學生先動手練習,在實踐中尋找規(guī)律,悟出道理。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應讓學生進行典型性的練習,因此,練習的設計要有典型性。如復習“比喻”的修辭知識,可以三種常見的比喻形式(明喻、暗喻、借喻)設計練習題:下列句子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1.晚上,一彎新月像鐮刀一樣掛在天空。( ?)
2.他那爽朗的笑聲如同銀鈴那樣動聽。( ?)
3.老師是辛勤的園丁。( ?)
4.敵人使用燃燒彈,邱少云的周圍成了一片火海。( ?)
5.小貓?zhí)献纴?,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
通過初練,學生會發(fā)現(xiàn),題中五個句子盡管比喻的形式不盡相同,但都是比喻句。學生從中悟到了“比喻”修辭手法的一些規(guī)律性知識。又如,復習“改病句”時的初練環(huán)節(jié),就是要練習病句的八種錯誤類型。初練這一環(huán)節(jié)應以學生為主,鼓勵學生去議論,各抒已見,讓他們真正成為在實踐中探索規(guī)律的主人。
三、歸納——總結規(guī)律,指導學法
歸納環(huán)節(jié)是在初練的基礎上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幫助學生將零碎的知識作系統(tǒng)梳理、綜合,從而掌握有關規(guī)律和學習方法。這一環(huán)節(jié)要求教師把握要領,精講善導??蛇\用表格、提綱的形式,師生合作,把有關的方法、規(guī)律板書出來。如復習“比喻”時,在完成“初練”的環(huán)節(jié)之后,可作如下的歸納:
四、再練——學以致用,提高能力
學生經過了“初練”(感性參與)、“歸納”(理性認識)兩個過程,在知識理解的層次上又進了一步。但學生是否已經掌握呢?這就要進入“再練”的環(huán)節(jié)了。再練,目的是學以致用,提高能力。教師要根據(jù)歸納出來的方法,設計一些稍有難度的題目給學生練習。練的數(shù)量要多,練的面要廣,練的形式要活。在練習的過程中要注重能力的培養(yǎng),如說話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等。
五、總結——整體把握,鞏固階段成果
總結是復習課的尾聲,教師要視學生的學習情況作總結,哪些知識已經掌握,哪些還有待加強,對下階段的學習有什么寄望和要求,都要作整體把握,力求使學生通過復習課取得階段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