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旭芳 尹一林
幼兒園是孩子除家庭以外生活時間最長的場所,是孩子的第二個家。幼兒園中的幼兒同處于3~6歲年齡段,正處于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期?!?~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指出,這一時期的幼兒對周圍新鮮事物都具有較強的好奇心,活動積極性高,動作較靈巧,可以接受較大的活動量。此外,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情緒對幼兒有著較強的控制力,幼兒的行為易受情緒的影響,易激動,自我控制力不強,被外界事物所左右,因此不可避免地會與他人發(fā)生碰撞或沖突。那么,作為孩子的監(jiān)護人,家長在得知孩子與其他小朋友發(fā)生矛盾時該如何應對呢?
案例:
幼兒園戶外活動中,小嚴玩跳繩時不小心將繩子纏到了小何身上,造成了小何的輕微受傷。
小嚴爸爸在班級微信群中說:“不好意思,今天我家小嚴在跳繩時不小心纏到了小何同學,請小何的家長在放學時看一下孩子的受傷情況,我可以為你們承擔醫(yī)藥費用?!蓖瑫r,小嚴爸爸也對班級的兩位教師進行了指責:“當初買跳繩的時候我就說有安全隱患,小嚴的動作是有多么離譜才會纏到別人身上!老師為什么沒有第一時間制止?你們是教育工作者,不要到頭來還要我教你們怎么做事!”雖然教師及時對這件事作了解釋,但小何媽媽對小嚴爸爸的話產(chǎn)生了極大的不滿:“你替你家孩子道歉沒有用,我希望他能當面給我家孩子道歉,這不是錢能解決的,你應該明白自家孩子的問題出在哪里!”聽了小何媽媽的話,小嚴爸爸有些惱火了,開始對小何媽媽進行人身攻擊,認為小何媽媽的理解能力有偏差。
微信群中的“戰(zhàn)火”一觸即發(fā),兩位家長你一言我一語地爭吵了起來,互不相讓,且小嚴爸爸的言語相對小何媽媽更為激烈,甚至臟話連篇。此時,微信群中的其他家長看不下去了,紛紛對小嚴爸爸進行了指責:“問題大人加問題小孩。”“好好的家長群,被他搞得烏煙瘴氣?!薄罢媸且粋€耍嘴皮子的人。”最后,微信群里所有家長都“一邊倒”地對小嚴爸爸進行了抨擊,沒想到,到了放學時間,小何媽媽競然到幼兒園威脅小嚴,這讓小嚴爸爸的情緒更加激烈,倆人爭吵無果,最終只能請派出所幫忙解決,
一、引發(fā)家長“戰(zhàn)役”的原因分析
上述案例中,小嚴和小何在幼兒園因為跳繩發(fā)生了意外摩擦,從而引發(fā)了雙方家長的強烈反應。兩位家長各執(zhí)一詞,雙方僵持不下,都認為是對方的問題,并且產(chǎn)生了更為嚴重的沖突。那么,幼兒間的沖突為什么會上升為家長間的“戰(zhàn)役”呢?家長又該如何順利解決這些事情呢?
(一)家長多為獨生子女,情緒難控
我園幼兒家長大多是80后、90后,且大部分是家里的“獨一代”,他們沒有兄弟姐妹,一直在父母長輩的關注、呵護和恭維中長大,缺乏共處、合作、謙讓、友愛等經(jīng)歷,具有較強的自我中心意識。當此類獨生子女榮升為父母后,他們的教育思想和教養(yǎng)態(tài)度會受其自身的經(jīng)歷和道德修養(yǎng)狀況所影響。
當?shù)弥⒆釉谟變簣@發(fā)生沖突后,這些家長往往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急于為自家孩子“伸張正義”。正如上述案例中的小嚴爸爸,他給小嚴辯護,并認為小嚴不可能做出如此離譜的動作,并且跳繩的安全系數(shù)低,加上教師沒有做到及時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小嚴爸爸一味地指責,無法做到理性分析問題,從而導致行為上的沖動,使矛盾進一步深化。
(二)家長素質水平不均,要求繁復
當前,各類幼兒園數(shù)量繁多,且地區(qū)分布不均,不同幼兒園的幼兒家長素質各不相同。相對來說,一些經(jīng)濟和教育水平落后的地區(qū)幼兒園,幼兒家長的受教育程度也整體偏低,綜合素質較差。當孩子在幼兒園發(fā)生沖突時,家長不會從自身找原因,反而推卸責任,不斷對教師和其他家長提出要求,不能正確地解決問題。上述案例中,小嚴爸爸和小何媽媽就是選擇用爭吵的方式來對待幼兒的沖突,并在溝通過程中不斷產(chǎn)生爭執(zhí),直至最終去派出所解決問題。
還有一部分家長素質較高,但往往自視甚高,認為自己的教育方法絕對正確。當孩子與同伴發(fā)生沖突時,這類家長會想當然地認為問題都出在對方身上,是對方的家庭教育出了問題,抑或是教師的教育方法不得當,而不會正視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即使有人指出了問題,這些家長往往也會選擇忽略,他們的這種態(tài)度無意間在教師和家長之間設置一張?zhí)厥獾摹捌帘尉W(wǎng)”,不利于家園溝通。
(三)家長觀念不斷變革,溝通不暢
隨著家庭教育觀念的不斷變革,以及二孩政策的開放,家長對家中的幼兒是“如獲至寶”,極盡寵溺,從而導致家長與家長間的溝通產(chǎn)生了障礙。當?shù)弥⒆优c同伴發(fā)生沖突時,這些家長第一時間就會選擇維護和偏袒自家孩子,不讓孩子受委屈。
例如,小男孩超超硬生生地搶走了小女孩晶晶的玩具,但晶晶絲毫沒有哭泣,她不甘示弱地“啪”地打了超超一個響亮而干脆的耳光。劉老師聞訊趕來將他們分開,并把晶晶叫到一旁,嚴肅地問晶晶為什么打小朋友。晶晶理直氣壯地說:“我媽媽說了,如果有人欺負我,我就打他,要不然會吃虧的!”聽了晶晶的回答,劉老師很是無奈,但也只能苦笑,一時間竟不知道該如何回應晶晶。事后,劉老師說:“以前的家長大多讓孩子學會謙讓,但現(xiàn)在的家長多半讓孩子參與爭奪,教育孩子該搶的時候就得搶,不然就會被欺負?!?/p>
(四)家長教育角度偏差,理念匱乏
孩子問有著獨屬于他們的相處模式,但有些家長不可避免地會從自身的角度去考慮孩子,從而忽略孩子的感受。雖然幼兒年齡較小,處理問題不夠成熟,但家長不能強加干涉孩子,可以在特定的時間給孩子提供一些具體指導,逐步引導幼兒。
例如,一群幼兒正在公園開心地玩耍,突然,一名幼兒動手打了另一名幼兒,雙方隨后扭打了起來。被打幼兒的爸爸聞訊趕來,對自家孩子說:“兒子,沒事兒,用力打!要是把他打壞了,爸爸出錢給他治!”可見,該幼兒的爸爸存在著錯誤的教育觀念。當幼兒間發(fā)生沖突時,家長首先應該究其原因并對幼兒加以引導,而不是施以錯誤的觀念,引導孩子做出錯誤的行為。
成人往往喜歡用自己的眼光去感受幼兒間的關系,這是非常不合理的。在孩子的世界里,也許他們只是將這種行為當作相互游戲的一種方式,用游戲來溝通感情。幼兒可能前一刻還在互相推搡,互相追逐,下一刻又會抱在一起,愉快地玩耍。成人通過自己的經(jīng)驗認為孩子吃虧了,可幼兒正是在這種“吃虧”中增進了友誼。家長不應讓孩子去計較某一時刻的得失,而要教育孩子如何避免或解決矛盾,真正享受與人交往的樂趣,體驗快樂而充實的人生。
二、避免“戰(zhàn)役”發(fā)生的方法策略
當?shù)弥變涸趫@內發(fā)生沖突時,家長作為成年人更不能沖動,要理性地分析沖突產(chǎn)生的原因,并及時與幼兒園及相關幼兒家長進行溝通,對事情的來龍去脈有著清晰的把握。在與教師溝通的過程中,家長要相信教師,避免對教師的不信任,同時要寬容地對待相關幼兒及其家長,使問題得到恰當解決。此外,家長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給孩子樹立榜樣的過程,因此一定要避免威脅或恐嚇幼兒。
(一)理性分析,拒絕大吼大叫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集體生活是兒童之自我向社會化道路發(fā)展的重要推動力,為兒童心理正常發(fā)展的必需?!碑敿议L得知孩子在幼兒園與同伴發(fā)生碰撞或沖突時,一定要保持清晰的頭腦,不要因為過分擔心孩子而失去了分寸。到達幼兒園后,家長首先詢問孩子哪里不舒服,并且檢查孩子是否有受傷。待確認孩子安全后,家長要理清頭緒,以解決問題為根本,不將問題無限擴大。上述案例中,小嚴爸爸和小何媽媽都沒有做到冷靜解決問題,雖然雙方都希望問題得到解決,但態(tài)度都不理性,情緒也不穩(wěn)定,最終導致幼兒間的沖突上升為家長間的“戰(zhàn)役”。
(二)加強溝通,減輕單方面指責
矛盾發(fā)生后,家長應第一時間與幼兒園和幼兒所在班級的教師進行溝通,理清事情發(fā)生的前因后果。其次,家長不能把所有責任都推到教師身上,雖然教師是幼兒在園的第一責任人,但家長也要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方法是否得當。正如《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所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鄙鲜霭咐?,小嚴爸爸得知小嚴在幼兒園將小何纏傷以后,認為教師只是“事故的傳聲筒”,沒有在事故發(fā)生的時候及時看護和制止。小嚴爸爸甚至說出“不要到頭來還要我教你們怎么做事”類似的話語,這明顯是忽略家庭教育作用的表現(xiàn)。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的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那么學校教學和教育過程就會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由此可見,只有將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有機結合,才能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發(fā)展。
(三)相信教師,消除不平等觀念
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幼兒教師承擔著幼兒“守護者”的角色,他們愛孩子、關心孩子。當幼兒在幼兒園發(fā)生沖突或矛盾時,家長要充分相信教師,相信教師的愛心、耐心和責任心,對教師保持高度的信任。但是,現(xiàn)今部分家長的潛意識中存在著兩個“不等式”:幼兒園教師≤教師,幼兒園教師知識水平≤自身。家長只有消除潛意識中“不等式”的消極影響,幼兒快樂成長的舞臺才會更加寬廣。
1.幼兒園教師≤教師
在教師內涵上,多數(shù)家長認為“幼兒園教師≤教師”,并對幼兒教師存在以下三點看法:第一,幼兒教師屬于“保姆”的角色,主要負責看護孩子,幫助家長解決后顧之憂;第二,幼兒教師屬于“娛樂者”的角色,應讓孩子開開心心地娛樂,享受童年;第三,幼兒教師以照顧孩子的身心健康為主,對知識教育的要求不高。家長們的普遍觀念認為,教師是經(jīng)過專門訓練的專業(yè)的教育者,在階層上屬于知識分子。但是,幼兒教師做的工作絕大部分是簡單的、重復的體力勞動,工作內容沒有太高的技術含量,也不需要經(jīng)常培訓,對社會產(chǎn)生的價值比較小,幼兒父母或其他長輩甚至都可以完全承擔幼兒教師的工作。
2.幼兒園教師知識水平≤自身
關于教師的知識經(jīng)驗,多數(shù)家長認為“幼兒園教師知識水平≤自身”。隨著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幼兒家長接受的學歷教育層次越來越高。但是,受幼兒教育自身體制和歷史積淀的影響,幼兒教師的學歷進修和提升速度相比社會上其他行業(yè)的發(fā)展速度較為滯后。因此,有些家長在潛意識里會認為:“雖然你是我孩子的老師,我要尊重你,但你的學歷比我低,你看問題未必有我高明?!边@無意間造成了家園溝通的障礙。
(四)寬以待人,避免錙銖必較
幼兒天性好動,他們的一日生活都在幼兒園內進行,因此發(fā)生一些小的碰撞或矛盾在所難免,這也是培養(yǎng)幼兒社會性、鍛煉幼兒解決問題能力的良好契機。家長不應該對幼兒在園內發(fā)生的事情產(chǎn)生過度緊張的情緒,更不應禁止幼兒產(chǎn)生沖突,因為解決沖突也是一種較好的學習方式。
《綱要》指出:“建立良好的師生、同伴關系,讓幼兒在集體生活中感到溫暖,心情喻快,形成安全感、信賴感?!痹谟變喊l(fā)展過程中,良好的同伴關系對幼兒的智力、個性和社會性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可以有效提升幼兒的社會適應能力。同時,《指南》認為,家長應該掌握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和特點,正確認識和了解孩子,轉變自己的教育觀念和行為,讓幼兒自己去解決沖突,培養(yǎng)其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經(jīng)常聽到一名幼兒對另一名幼兒說:“我媽媽不讓我和你玩?!逼鋵?,這些都是家長施加觀念的后果。家長應牢記“退一步海闊天空”,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即使受傷了,也要鼓勵他勇敢站起來,和同伴依舊做好朋友。上述案例中,小嚴爸爸和小何媽媽在班級群聊中的對話,都是在維護自身的利益,沒有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雙方絲毫沒有退讓,最終導致事情的僵持和惡化。
(五)樹立榜樣,遏制威脅恐嚇
每一個孩子都是家長的“掌中寶”,尤其是在隔代家長的心中,孩子更是打不得、罵不得。當孩子在幼兒園受到傷害時,家長產(chǎn)生焦慮情緒是必然的,但家長作為成年人,更應該理性處理事件。上述案例中,小何媽媽在事件發(fā)生后情緒激動地到幼兒園威脅和恐嚇小嚴,這是十分具有傷害性的。
著名心理學家埃里克森將人格發(fā)展分成八個階段,其中,第三階段(3-5歲)被稱為幼兒期,又叫學齡初期。在這一時期,如果幼兒表現(xiàn)出的主動探究行為受到鼓勵,幼兒就會形成主動性,這會為他將來成為一個有責任感、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奠定基礎。如果成人否定幼兒的獨創(chuàng)行為和想象力,那么幼兒就會逐漸失去自信心,并使他們更傾向于生活在別人安排好的狹窄圈子里,缺乏自己開創(chuàng)幸福生活的主動性。
3-6歲幼兒主要的學習方式是模仿,他們會通過模仿來掌握和學習別人的經(jīng)驗,其依賴的對象多為周圍人,特別是對成人的選擇性更大,并會在模仿過程中形成和鞏固許多生活習慣。如果成人的威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那會讓幼兒認為威脅和恐嚇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其在今后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也會使用類似方法,威脅家長或同伴。所以,家長要避免做出類似莽撞的行為,應做到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為幼兒做出榜樣。
孩子是家長的影子,倒映出家長的教養(yǎng);家長是孩子的鏡子,家長的言行直接影響孩子處事的態(tài)度。當孩子在幼兒園發(fā)生沖突時,家長要及時與幼兒園及幼兒所在班級教師聯(lián)系,全面了解事故發(fā)生的情況,保持鎮(zhèn)靜,換位思考,理性地分析情況,正確地認識幼兒間的沖突,培養(yǎng)寬容的心態(tài)。相信在教師的全力幫助下,以及家長的通力合作,一定會讓幼兒擁有一個幸??鞓返耐?。
本文系2016年幼兒園教師“高校一幼兒園互動聯(lián)盟”培養(yǎng)模式研究編號(JGJSJY201503)與幼兒教師隊伍支持系統(tǒng)及評價體系構建研究編號(JGl6CB354)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