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闡述了建筑后澆帶相關技術原理,介紹了建筑后澆帶的作用,重點對后澆帶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進行了詳細分析與深入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后澆帶技術;建筑工程;應用
現(xiàn)如今的建筑當中,特別是在大城市的商業(yè)樓以及住宅樓,建筑高度通常高達幾十米甚至上百米,建筑物質量的優(yōu)劣直接與人們是否可以正常展開各種生產活動有關系,所以為了保障人們生命財產安全,在建筑物施工當中,施工工作人員應用多種方式與技術來確保施工質量。目前的建筑施工過程中后澆帶因為可以良好的避免建筑出現(xiàn)自身沉降或者收縮不均勻帶來的裂縫問題,防止建筑物質量出現(xiàn)安全問題,因而被廣泛應用到建筑施工項目當中去。
1、建筑后澆帶相關技術原理
有些建筑出現(xiàn)的裂縫雖然比較小,但是這些看似很小的裂縫卻承受著很大的壓力,而建筑后澆帶技術的原理就是通過科學的技術來對這些壓力加以分散。具體的措施就是在建筑設計的前期就要做好科學合理的規(guī)劃,當建筑物比較容易出現(xiàn)裂縫的地方,一旦發(fā)生裂縫的情況,建筑的其他組成部分能夠有效的對這個裂縫所承受的壓力予以分解,因此就可以有效的解決這一問題。在進行設計時,設計師要從整體出發(fā),把建筑物看作一個整體,而不能分散的對待。不過在現(xiàn)階段的建筑設計中,大部分的建筑都是按部來設計的,也就是先把部分建筑設計好,然后再對拼接后的問題加以考慮,所以一旦建筑物某個部分出現(xiàn)裂縫,那么這部分所承受的壓力很難被分散。另外,在建筑施工中最常使用的原料就是混凝土,所以當混凝土受到溫度的影響就很容易出現(xiàn)裂縫,因此提前做好壓力和分散后壓力的預算和模擬試驗,同時做好混凝土受到溫度影響而出現(xiàn)裂縫問題的防控措施,這樣才能更好的保障建筑的質量和安全。
2、建筑后澆帶的作用
目前,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會應用到非常多的施工技術,施工周期較久,造成建筑結構的環(huán)境溫度不斷變化,環(huán)境溫度的改變會促使結構出現(xiàn)變化或者建筑后期因溫度的不斷改變而出現(xiàn)變化。施工流程中一定要預留出縫隙,這樣才可以讓混凝土收縮時迅速的釋放出壓力,讓整個的結構變得更有耐久性,證明后澆帶技術能夠改善裂縫,讓溫度無法給結構帶來影響。建筑當中會頻頻產生裙房結構以及基礎設計問題,這樣的現(xiàn)象主要是因為施工中地基受到重力,然后產生沉降。為了更好的解決問題,應用后澆帶技術。利用構件分隔為兩個板塊,再將地基沉降量與后澆帶的澆筑時間對應起來,在整個的流程中,澆筑時間要與整體裙房結構與強度進行核對。澆筑完成之后,根據(jù)后期的結構計算出內部應力。歸納起來就需要對建筑結構當中主樓進行施工,然后針對裙房進行施工,最終展開后澆帶施工。
3、后澆帶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
3.1建筑材料選取
在建筑工程實際施工的過程中,出現(xiàn)裂縫的主要原因就是建筑材料由于受到溫度的冷熱影響,產生熱脹冷縮從而導致裂縫的出現(xiàn)。所以在選擇建筑材料時,首先要優(yōu)先考慮選擇那些受氣溫影響小的建筑材料。在選擇建筑材料時,混凝土的硬度也是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在建筑物整體的結構中,混凝土和鋼筋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混凝土的硬度越高,那么建筑物才會更堅固。因此一定要嚴格按照標準比例來合理配置混凝土,否則將會對混凝土的性質帶來很大的影響。
3.2后澆帶擺放及其布置
建筑后澆帶靜置后一般會出現(xiàn)微變現(xiàn)象,后澆帶擺放時需注意間距和所在位置。實踐中根據(jù)規(guī)范要求,后澆帶間距應當保持在30~40 m,其寬度不小于800m,布置在柱距三等分距離以內。實踐中還應當對后澆帶所在的位置嚴格管控,通常后澆帶施工時需對建筑結構位置進行科學合理的判斷,并且根據(jù)擬建工程項目施工建設進度進行合理選擇。
3.3模板支設技術
基于分塊圖合理劃分混凝土澆筑層并支設模板,多利用一些鋼絲網(wǎng)模板對其支設,嚴格遵循施工技術方案施工作業(yè)。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過程中應當準確把握施工技術要點,根據(jù)工況條件以及施工技術和質量要求,合理應用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手段,以此來確保擬建工程整體施工質量。模板支護是后澆帶施工中的常用技術手段和方法,確定好施工方案后應先使墊層標高降低,一般以50~100mm為宜;同時,其間隔控制在0~50m的距離。并且對清除雨水、養(yǎng)護涌水積坑以及后澆帶垃圾科學規(guī)劃。
3.4混凝土澆筑技術
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時,應當嚴格按照施工規(guī)范和方案,以免因厚度過大而導致模板側壓力增大或者模板外突。垂直施工縫施工作業(yè)時,混凝土振搗以及澆筑過程中,應當對振搗器以及模板和澆筑的厚度、 距離等嚴格控制。實踐中,為了能夠有效避免混凝土振搗過程中出現(xiàn)泥漿流失現(xiàn)象,應當嚴格控制振搗器、模板之間的距離,以確保后澆帶混凝土澆筑施工質量。
3.5垂直施工縫
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利用鋼絲網(wǎng)模板施工作業(yè)時,初凝后利用壓力水對其進行沖洗,并且將碎片、浮漿等清理干凈。同時,沖洗鋼絲網(wǎng)片,當其終凝時可拆除鋼絲網(wǎng),并且用高壓水槍對縫面再次就行沖洗。木模板施工操作時,應當利用高壓水槍進行沖毛處理,并且結合現(xiàn)場情況以及時規(guī)范要求進行拆模,人工鑿毛,待其表面硬化以后,利用鑿毛機處理,如果孔洞嚴重,需及時進行修補。后澆帶混凝土澆筑之前,需利用噴槍對其表面進行清理。
3.6后澆帶保護
就底板后澆帶來說,在兩側墻處臨時增設擋水磚墻,其高度不低于底板高度,并且在兩側墻壁上均勻涂抹一定的防水砂漿。實踐中為避免后澆帶流入大量的積水,在兩側寬約50 cm處用砂漿制成高、寬分別為10cm、5cm擋水帶。在施工縫施工操作完成后,應當對其先清洗,再用鐵皮對其頂部進行封蓋,用砂漿制成擋水帶。周圍臨時安裝一些欄桿,以免應用時垃圾堆積而對鋼筋等材料造成嚴重的污染。同時預留基礎承臺后澆帶,然后做好保護工作,以免垃圾進入后澆帶。需要注意的是,后澆帶澆筑時間是不同的,伸縮后澆帶根據(jù)收縮來確定澆筑時間,通常以施工后60d為宜。沉降后澆帶是在工程項目沉降后進行的,具體工程項目建設時,需預留時間。后澆帶澆筑前,沖洗施工縫,持續(xù)濕潤24h,而且對混凝土的表面積水應當進行及時的處理。在后澆帶澆筑之前,應當先鋪設水泥砂漿,而且水泥砂漿成分應當與混凝土砂漿成分相同。
結語:
綜上所述,建筑工程項目施工建設過程中的后澆帶工程施工時,應當立足實際,結合工況特點,針對擬建工程項目特點和后澆帶施工技術要點與要求,對其嚴格管控。后澆帶施工過程中涉及很多環(huán)節(jié),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應當加強質量管控,這樣才能確保建筑工程整體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楊長江.建筑施工中后澆帶的施工技術淺析[J].居舍,2018(4):32.
[2]井輪.淺析建筑施工中后澆帶施工技術[J].施工技術,2017,46(S2):591-592.
作者簡介:
顧瑞飛,江蘇弘盛建設工程集團有限公司,江蘇高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