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運群
摘 要:群眾文化建設工作是我國精神文明建設中的關鍵點,做好群眾文化建設工作是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本條件,而且對精準扶貧工作有助推作用。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國家對于群眾文化工作的重視也不斷提高。群眾文化建設一方面為當地的經濟建設注入活力,提高經濟發(fā)展水平,從而實現精準扶貧目標;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水平,提高農村的整體面貌,提前完成扶貧任務,實現全面小康。本文對群眾文化建設對精準扶貧的助推作用以及開展群眾文化建設的策略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群眾文化建設 作用 精準扶貧
中圖分類號:G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7-0-01
隨著我國精準扶貧工作的不斷推進,對扶貧工作有助推作用的群眾文化建設受到的重視程度也隨之提高。我國經濟發(fā)展面臨貧困的問題,在精準扶貧工作中開展中還有許多困難,比如資金使用效率不足、工程監(jiān)管不到位、虛假“貧困戶”等。在精準扶貧過程中各個部門相互協(xié)調、努力配合,群眾文化建設看似與精準扶貧工作沒有太大關系,但卻在于提高人民群眾精神文明面貌,有利于精準扶貧的有力推進。
一、群眾文化建設對精準扶貧的助推作用
1.提高農村文化素養(yǎng),便于精準扶貧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農村的整體經濟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人們的追求也從過去的吃飽穿暖,變成對于精神文化的不斷追求。由于各種原因,我國的農村群眾文化建設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處于嚴重滯后的狀態(tài),這使得一些不良文化與不良風俗在農村影響極大,這嚴重影響到農村居民的文化素養(yǎng)。在扶貧過程中出現過這種問題——有極少數貧困戶在扶貧在中不配合,不光不以勤勞致富為容,反而為當上“貧困戶”為榮,不靠自己的雙手勞動脫貧就等著國家發(fā)補助;還有的人為了能夠當上“貧困戶”,故意隱瞞家里真實的情況,以便于得到政府的補助。
究其根本,是長久以來的小農思想的影響,他們只看到眼前既有的利益,沒有長遠發(fā)展的思考。這就要求文化工作者積極開展各種活動加強群眾文化水平,改變他們落后的思想觀念,提高群眾文化素養(yǎng),讓他們明白致富還得要靠自己勤勞的雙手。
2.滿足群眾文化需求,激發(fā)勞動熱情
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fā)展已經步入信息化時代,廣大人民群眾了解新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各種新興的媒體不斷融入到群眾的生活中,這對于群眾的文化需求有了極大的改善,但是離我國新農村文化建設目標還存在著一定距離[1]。而在扶貧工作中對于文化建設方面同樣也提出了要求,既豐富群眾文生活。通過群眾文化建設不斷深入,人們群眾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在不斷增加,這有利于激發(fā)群眾的勞動熱情,帶動當地的經濟發(fā)展,加快脫貧致富的速度。
3.群眾文化發(fā)展有利于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曾提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對于新農村建設至關重要,現階段,實現廣大鄉(xiāng)村的振興是我國今后發(fā)展的重要目標,要實現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實施,需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別是注重提升農民群眾的精神風貌。群眾文化建設對于群眾的起到一個引導作用,可以將積極的健康文化傳播給廣大人們群眾,讓他們轉變不正確的思想觀念,培養(yǎng)他們正確的價值觀,這有助于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從而實現民族復興偉大中國夢。
二、開展群眾文化建設的策略
精準扶貧工作在目前新農村建設工作中處于重要的位置,是實現我國農村與城市協(xié)調發(fā)展的必經之路,群眾文化建設在我國現階段大力開展的精準扶貧工作中具有強大的推動作用,為了精準扶貧工作更有利的展開,我們應該積極從以下幾個方面推動群眾文化發(fā)展,為精準扶貧工作提供文化支撐。
1.大力發(fā)展文化產業(yè)
我國幅員遼闊,風俗人情有較大差異,因而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不同文化。群眾文化建設要立足于當地特色文化,大力發(fā)展帶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產業(yè)。文化工作者要加強創(chuàng)新精神,對本地特色文化資源進行整合,從而提高文化活動的質量。例如開展群眾文化建設工作時候可以對當地的文化、歷史進一步挖掘,發(fā)展特色文化旅游業(yè)借助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帶動當地的經濟發(fā)展。在開展群眾文化建設的時候也要注意文化的傳承,例如開展民間藝術交流會,藝術文化節(jié)等,都是典型的群眾文化活動,能夠實現對群眾的文化引導和素質教育,并且可以吸引更多外來游客,帶動當地的經濟發(fā)展[2]。
2.加強農村文化基礎建設
群眾文化的開展離不開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良好的文化基礎建設能夠有效 的為廣大農民群眾開展文化活動。一方面我們要完成常規(guī)的文化設施建設,另一方面,對于互聯網、村圖書館等部分的建設也要提上日程,盡快縮短城鄉(xiāng)之間的差距。我們要大力推進農村文化站的建設力度,持續(xù)各種文化資源的合理配置,最終完成群眾文化建設的目標。
3.加大文化建設資金投入
在開展群眾文化建設的過程中不論是發(fā)展文化產業(yè)還是加強文化基礎建設,總有一個問題繞不過去,那就是資金不足。相關政府部門應適當加大對群眾文化建設的資金扶持力度,從而使得群眾文化建設能夠有效的展開,群眾文化宣傳與組織人員能夠利用這些資金開展群眾文化建設工作加強群眾文化素養(yǎng),提高精準扶貧工作效率。同時對于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當地的政府也應該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組織一些活動,積極推動群眾文化建設的全面普及,比如文化下鄉(xiāng)等。
在資金的使用方面,政府部門一定做到嚴格監(jiān)督,確保所有資金都用在該用的地方,避免出現資金的浪費或者貪污腐敗現象。另外一定要根據當地老百姓的需求開展群眾文化建設,尊重當地的習俗,還要注意提高群眾文化的趣味性, 使得更多群眾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各種文化活動中去。
結語
綜上所述,群眾文化建設在精準扶貧工作中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首先,群眾文化建設是新農村建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huán);然后,它能加強群眾特別是貧困群眾的思想觀念,讓他們樹立起靠自己雙手勤勞致富的信念,最后,在新時期開展精準扶貧過程中要將群眾文化建設與精準扶貧開發(fā)工作結合起來,真正實現扶貧開發(fā)目標,激發(fā)群眾的積極性,加快新農村建設的步伐。
參考文獻
[1]王玲.淺談群眾文化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J].農民致富之友,2018(03):211.
[2]林春曉.新風·新道——新時期廣東農村群眾文化建設[J].南方論刊,2018(07):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