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濟媛
基金項目:江蘇省研究生科研與實踐創(chuàng)新計劃項目(項目名稱:馬克思主義視域下的E.L.多克托羅歷史小說研究)(編號:KYCX18_0506);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wù)費專項資金資助(編號:2018B721X14)。
摘 ?要:E.L.多克托羅小說《紐約兄弟》中的移民群體行走在美國社會的邊緣地帶。小說中日裔美籍傭人星山夫婦、孤兒瑪麗·伊麗莎白、德國傭人沃爾夫及匈牙利女傭茱莉婭處于美國社會底層。他們的階層話語表達受到阻礙,無法成功化解遭遇到的身份危機。
關(guān)鍵詞:移民;階層話語;身份危機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15--01
埃德加·勞倫斯·多克托羅(Edgar Lawrence Doctorow 1931—2015)是當代美國著名作家,曾獲美國國家圖書獎、國家圖書評論獎、美國??思{筆會等諸多獎項。2015年7月,多克托羅去時時,美國前總統(tǒng)奧巴馬評價道,“多克托羅是美國是偉大的小說家之一”。多克托羅的第十一部小說《紐約兄弟》(Homer and Langley 2009, 又譯為《霍默與蘭利》、《霍默和蘭利》)取材于美國真實歷史人物柯里爾兄弟(the Collyer Brothers)的故事,講述了在20世紀初至80年代宏大歷史下的霍默與蘭利隱居于“繁華喧囂的曼哈頓心臟地帶,然而,二十世紀的美國歷史依然通過出入這個封閉空間的各色人等,呈現(xiàn)在他們面前”的故事(徐振鋒,2011)。多克托羅是第三代俄裔美國人,論文關(guān)注小說《紐約兄弟》“各色人等”中的移民群體,探析該群體在美國社會中底層話語的表達。
1、星山夫婦的無奈
“身份(identity)是社會成員在社會中的位置?!保◤堨o,2006)在霍默表示十分欣賞日本這個民族的時候,日裔美籍星山先生嚴肅地告知他,“我們是美國人”(多克托羅,2011:94)。他們辛勤地工作,希望能在美國擁有一片立足之地。而當二戰(zhàn)爆發(fā),“日本空軍炸了珍珠港”后,星山夫婦遭到鄰居們的排斥,商店拒絕向他們出售東西,甚至有人往他們的窗子扔磚塊(同上:95)。沒有人聽到他們在說,“我們是第二代日裔美國人!”(95)最后,聯(lián)邦探員來到霍默家中,將星山夫婦抓捕送往了日裔集中營。星山夫婦“沒有自辯”,也沒有哭喊,而是淡然地接受了自己的“宿命”(101)。作為底層的美國人,日裔身份讓星山夫婦無法在戰(zhàn)爭敏感時期為自己辯駁。當“成千上萬的日裔美國人被圈越來拘留在集中營里”時,探員將美國自由民主的憲法無視,而他們的話語權(quán)已被無條件剝奪。
2、瑪麗·伊麗莎白的幻想
瑪麗·伊麗莎白·里奧丹“來自一個不幸的移民家庭”,是霍夫納-羅森布拉特音樂學校的學生,為了補貼家用給霍默當了傭人(43)。而在因不再需要被霍默與蘭利解雇時,“她很感激也沒有過于悲傷”,因為她早已明白“作為一個孤兒她應(yīng)該習慣于從一個地方遣送到另一個地方,寄希望于某天能找到一個永久的歸宿(47)?!焙髞?,瑪麗成為了一名修女為村民們服務(wù)、祈禱,最終卻死于戰(zhàn)火硝煙中,無人知道她的姓名。作為一名基督徒,瑪麗對美國甚至整個世界懷有美好的幻想。這是瑪麗對自己身份危機的化解方式。然而,正是這樣烏托邦式的幻想使瑪麗陷入了階級想象危機之中。
3、沃爾夫與茱莉婭的野心
霍默的父親十分喜歡德國管家沃爾夫。但當父親去世后,霍默掌管家中事務(wù)后,沃爾夫企圖控制眼盲的霍默,卻被霍默以因為美國當時在和德國人打仗的理由解雇了。沃爾夫沒有辦法爭辯,只能義憤填膺地接受這樣的安排。傭人匈牙利女孩茱莉婭則誘惑霍默,希望成為柯里爾家族的女主人。最后因盜竊霍默母親的鉆石項鏈被解雇。對此,蘭利說道,“移民群體讓這個國家保持著生機,年復(fù)一年他們?nèi)绯彼悴粩嘤縼?。?7)”移民們向往美國的財富,前赴后繼地奔向美國。沃爾夫與茱莉婭希望在美國這片土地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而他們作為美國公民的權(quán)利卻沒有得到保障,等待他們的是身份危機和被邊緣化的命運。
結(jié)語:
阿爾弗雷德·格羅塞(Alfred Grosser)在《身份認同的困境》說道, “允許真正的、共同的身份認同的無差別平等, 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神話。(格羅塞 2010)《紐約兄弟》中的移民群體大多處于美國社會結(jié)構(gòu)中的底部階層”。作為美國公民,他們因為移民后裔的身份在美國社會大熔爐里的處境十分尷尬,他們并沒有被美國權(quán)力機構(gòu)和本土美國民眾認可。星山夫婦低頭勞動,瑪麗心懷美好幻想,沃爾夫和茱莉婭為財富夢想奮斗,然而最終都徒勞而返。作為特殊的美國公民,他們的階級話語不被傾聽。而他們自己主動采取的化解身份危機的方式無濟于事,只有接受被邊緣化的命運。
參考文獻:
[1]Doctorow, Lawrence. 1989. Homer and Langley[M]. New York: Random House.
[2]多克托羅,埃德加. 2011. 紐約兄弟[M].徐振鋒 譯.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3]格羅塞,阿爾弗雷德.2010.身份認同的困境[M].王鯤 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4]張靜.2009.身份:公民權(quán)利的社會配置與認同[N].光明日報.2009-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