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銀月 張漫莉
摘 ?要: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東坡之詞曠,稼軒之詞豪?!眱晌淮蠹曳謩e開創(chuàng)并確立了豪放詞一派,開辟了文學史上一方新天地。雖同為豪放詞代表人物,二者創(chuàng)作卻多有不同。
關鍵詞:蘇軾;辛棄疾;豪放詞;異同
作者簡介:第一作者商銀月(1998-),女,漢族,遼寧省丹東市人,沈陽師范大學文學院本科生;第二作者張漫莉(1998-),女,漢族,遼寧建昌人,沈陽師范大學文學院本科生。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15-0-01
一、二者文學風格的獨特性與相似性
以柳永為代表的傳統(tǒng)詞風婉約細膩,而蘇軾之詞則有超曠飄逸之風。蘇詞比之柳永可謂是:“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zhí)紅牙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彼稳嗽u其詞“豪放風流,不可及也。”“沁園春、永遇樂、洞仙歌、念奴嬌、水調歌頭”這些詞牌或是蘇軾自度或是經他使用以后推而廣之。如果說柳永也有創(chuàng)調之力,其調多是靡靡之音,而蘇軾的創(chuàng)調多是雄豪曲調,對辛詞的發(fā)展有很大影響。與男子而做閨音的傳統(tǒng)相比,蘇軾的詞可以稱為詩人的詞。抒情主人公與抒情主體一致,改變了五代以來一味傷感的傳承,表現(xiàn)出了達觀的態(tài)度,從而也具有了宋詩的特色“悲哀的揚棄、平靜的豁達?!?/p>
蘇詞充滿超曠飄逸之情,辛詞則是豪氣沖天。辛棄疾親歷戰(zhàn)斗生活,自負一代英豪,其詞意境開闊。如《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中,“楚天千里清秋”一句從輕靈空靜之境始寫,登賞心亭,望眼遠眺北國之景,不禁思念感懷故鄉(xiāng)舊土,傷其淪陷,愿再臨戰(zhàn)場,立誓收復中原之情,然而卻沒有人理解他的壯志雄心;后半引用史實,給予評述批論,進一步敘說自己的心胸抱懷,言明自己即不奢于享受,也不沉迷錢財,是一個有追求有理想的文人。然而,當國難之時,懷才不遇,只能空待年華老去。“志在千里”又有何用?“壯心不已”與兒何干?才華無處施展啊,因而說出“可惜流年,憂愁風雨!”詞的后半部分,語言質實,但意境宏大闊達,意蘊迂回曲折,層次疊起,富有濃重的批判現(xiàn)實意義。
辛詞風格“清而麗,婉而嫵媚”,詞中不乏秾纖婉麗之語,而蘇詞中卻不多見,東坡之詞屬“剛健含婀娜”。辛詞雖豪放,并非不協(xié)音律,如《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音律和諧,朗朗上口;而蘇詞卻有“句讀不葺之詩”的功績,在創(chuàng)作中有意識的跳脫,突破了音樂對詞的束縛,打破了原來格律的限制?!端堃鳌ご雾崗堎|夫楊花詞》按張原詞“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東坡填完“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p>
二、二者創(chuàng)作手法之異
在創(chuàng)作手法上,從《花間集》到柳永以來詞的創(chuàng)作多屬艷科,東坡認為詞是詩之苗裔,主張“以詩入詞”?!耙栽姙樵~”就是將詩的題材、形象、意境及創(chuàng)作方法盡情入詞。這不僅使詞提高到詩的正宗地位上去,更在生活內容、思想感情、形式韻律方面大大解放了詞體,使之發(fā)展成為獨立抒情詞的新范式。“以詩為詞”的直接實踐結果,便是導致了豪放詞的誕生。東坡在密州太守任上所作的《江城子》“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就是他第一首比較成熟且完整的豪放詞?!熬坪ㄐ啬懮虚_張,鬢微霜,又何妨?”是體現(xiàn)了他即使兩鬢斑白,仍想為國效力無謂犧牲的愿望?!俺止?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用漢文帝因馮唐的上柬而復原了擊匈奴有功的云中太守魏尚職務的典故,并以己自況,透露出他寄希望于重新獲得皇上的信任和朝廷的重用。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縱情抒發(fā),尤為體現(xiàn)了他報國忠君的豪邁胸襟,一位斗志昂揚慷慨向上的志士形象映然紙上,自“花間詞派”以來前所未有的振奮人心的陽剛之美,符合北宋時期文人間普遍存在的抗擊外敵的時代要求,贏得了廣泛的共鳴,令詞獲得了新的靈魂產生了新的突破。
辛詞則以文入詞,突破了上下闋的界限,采用對話的表現(xiàn)方式,多以經史子集入詞。《賀新郎》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上闋,引用典故作比,所用之詞:“元龍”、“孟公”均為豪士,一來代表贊同之意,二來借用自比。其中,“我病君來高歌飲,驚散樓頭飛雪”兩句,是典型事例的鋪敘和比興,可見作者與陳亮之的相投和默契。下闋,先作理論提醒,從民族命運和國家興亡的高度來著筆,以述二人共同的政治思想、慨憤和期望。汗血鹽車”二句,引用古代的寓言故事,指責朝廷壓迫才俊的罪行。今人顧易生評價此詞云:“作豪放詞,須要廣闊的胸懷,雄偉的氣魄”?!斑@就是要求作者要有深厚的思想和藝術修養(yǎng),豐富的學識與閱歷、熱情而深沉的感情。辛棄疾這首《賀新郎》,充分體現(xiàn)了這三方面的結實基礎,因而字里行間自然騰浦著虎虎生氣,悲壯慷慨,讀之令人起舞”。
有人稱蘇詞是衣冠偉人,辛詞為弓刀遊俠。蘇辛之詞各有所長,二人創(chuàng)作手法上的開拓、詞風的豪放是文學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對后人的創(chuàng)作產生了重要影響,是我國詩詞文化中最為璀璨的篇章。
參考文獻:
[1]林語堂.蘇東坡傳[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2002.
[2]賀新輝.全宋詞鑒賞辭典[M].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 1995.
[3]吳梅.詞學通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6.
[4]彭文良.蘇軾詩詞比較研究[D].吉林大學.2010.
[5]王松齡.東坡志林[M].北京:中華書局,1981.
[6]王文誥,孔凡禮.蘇軾詩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