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越舟
華為為什么會成功?任正非答:“中庸之道?!敝杏共皇钦壑?,而是中和、中道之用,是中國傳統哲學中準確把握事物兩極而適宜行事的最高智慧,是用主觀符合客觀的正確認識,以適度、恰當的行動方式,追求對立面的整體協調統一。
任正非認為,事物并不是非黑即白,在黑白兩極之間大量存在的是灰度。對企業(yè)領導者而言,重要的是把握事物發(fā)展的方向和節(jié)奏,懂得開放、妥協、灰度,不走極端,行動適宜。這是華為的成功之道,也是華為戰(zhàn)略營銷成功的終極密碼。
縱觀華為的發(fā)展歷程,華為人能從不同的時空要素中出發(fā),采用適合當時形勢的營銷策略,戰(zhàn)略營銷各個層面的對立兩極逐漸融會貫通。從“孤膽英雄”到團隊協作、四輪驅動,再到“同頻共振”、志存高遠與“智慧高演”,從分到合,從合到融,體現出的是華為在實踐中辯證運用中庸之道的戰(zhàn)略營銷智慧。
“孤膽英雄”與團隊協同
時勢造英雄
華為創(chuàng)立的初期,市場營銷面臨內外矛盾等諸多困境,迫切需要英雄來破局。艱難與困苦的局面,呼喚英雄,也為英雄的脫穎而出準備了條件。能力突出、膽大心細的個人、業(yè)績突出的“孤膽英雄”,潛力被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市場一旦被突破,他就成為華為營銷的功臣、頭狼與英雄。
1995年,任正非在市場總部高中級干部就職儀式上做了《英雄好漢站出來》的講話,他指出市場是公司的生命線,是關系華為生死存亡的前方陣地,在通信市場的競爭日趨白熱化的時候,只有勝利者與失敗者,永遠不會有第二名。狹路相逢勇者勝,真正的熱血兒女、英雄好漢要勇敢地站出來,一展身手,這個偉大時代呼喚著英雄驕子。
為此,對于從事市場工作的人員,華為會在各方面予以政策上的傾斜。公司對按業(yè)績提成的銷售人員實行上不封頂的分配政策。1997年,任正非再次發(fā)表《呼喚英雄》的講話:“華為將自己的目標選定向世界一流公司靠攏,而現在差距又這么大,更迫切地需要英雄,那種群體奮斗的英雄,那種勇于獻身、無私無畏的英雄?!?/p>
時勢造團隊
推崇英雄、造就英雄、獎勵英雄的實踐發(fā)展,強化的是個人主義,忽視的是團隊協作;導向的是傳奇業(yè)績,忽視的是規(guī)范和制度。正如管理大師德魯克所說:“有效管理的企業(yè)應該是平淡無奇的企業(yè)?!鼻捌诘娜A為,對營銷英雄的迫切呼喚,恰恰反映的是一種無序和混亂。隨著華為市場規(guī)模和領域的日益拓展,營銷的健康發(fā)展必然走向規(guī)范和制度化,必須依靠團隊協作的力量。1998年的《華為基本法》第32條營銷隊伍建設中,強調“我們重視培育一支高素質的、具有團隊精神的銷售工程師與營銷管理者隊伍,重視發(fā)現和培養(yǎng)戰(zhàn)略營銷管理人才和國際營銷人才”。著重強調團隊精神,淡化英雄主義。
有效管理的企業(yè)應該是平淡無奇的企業(yè)
在任正非看來,公司由小變大,就要從英雄創(chuàng)造歷史,變?yōu)檎?guī)化、制度化、流程化的管理,從個人成就驅動變?yōu)樨熑螌?。這就像一列火車,途中有數百人扳了道岔,有數十個駕駛員接力,不能說最后一個駕車到了北京的就是英雄。即使需要一個人去接受鮮花,他也僅是一個代表,并不是真正的英雄。
為此,必須改革薪酬激勵體系,建立團隊責任結果導向的價值評價和分配體系,任正非說:“如果我們的價值評價體系的導向是不正確的,就會引發(fā)行為英雄化。行為英雄化不僅僅是破壞了公司的流程,嚴重的還會導致公司最終分裂?!?/p>
時代呼喚“英雄與團隊”協同
強調個人英雄與團隊協同,其實兩者并不矛盾,英雄主義精神體現了個人奉獻與特長表現,側重于微觀的進取性;團隊協同思維體現了集體團結、和諧共贏,側重于宏觀協調性。對于中高層管理者來說,要強化團隊責任和管理;對于基層員工和干部,要強調個人努力和貢獻,強化英雄?!安划斢⑿?,你也無法通向中高級管理者,誰會選拔你呢?對基層干部我們的原則是嘔心瀝血、身體力行,事必躬親,堅決執(zhí)行,嚴格管理,有效監(jiān)控,誠信服務。與高級干部標準反過來,形成一個對立統一的悖論。”
由此,華為營銷管理在隊伍建設上,形成了既呼喚英雄,又強調團隊協作,更要處理好兩者的比例與平衡的局面。在2018年華為發(fā)布的《華為公司人力資源管理綱要2.0總綱(公開討論稿)》中,把這一營銷管理智慧凝煉為一句話:“華為鼓勵集體奮斗中的‘個人英雄主義”,強調個人成功的評價首先是基于對部門及公司集體的貢獻;其次才是個人的表現,要實事求是,緊貼實際,“做好鼓勵集體奮斗與鼓勵個人英雄主義間的激勵導向取舍?!?/p>
四輪驅動與“同頻共振”
前后驅動,切換失衡
華為創(chuàng)立時靠營銷起步,但任正非深知代理國外產品沒有未來。1989年,任正非就下定決心要自己動手組裝第一款產品—低端交換機BH01。由于價格低,切入低端市場后,產品很快就供不應求。關鍵時刻,供應商以斷貨相威脅,掐住了華為命脈。任正非著急地說:“再發(fā)不出貨,公司就要破產了?!?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9/06/20/qkimagesqudaquda201906quda20190617-3-l.jpg"/>
痛定思痛,經過了近一年的研發(fā)攻關,華為終于成功自主研發(fā)出可控制供應鏈的交換機BH03??坦倾懶牡慕逃?,使華為堅定了自主研發(fā)的意志,在1998年的基本法中規(guī)定“我們保證按銷售額的10%撥付研發(fā)經費,有必要且可能時還將加大撥付的比例?!币粤炕男?,彰顯了華為戰(zhàn)略的執(zhí)著與堅定。
前輪營銷驅動,后輪研發(fā)驅動,成為公司快速成長的兩大動力之源。一手抓營銷,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拼死相救;一手抓研發(fā),強調板凳要坐十年冷,沉下心耐住寂寞,持續(xù)創(chuàng)新。
結果任正非很快發(fā)現,研發(fā)與營銷開始脫節(jié),前輪驅動與后輪驅動的頻率沖突,切換出現失衡。在技術高手云集的研發(fā)體系中,始終彌漫著追求性能先進性、用材高貴性與設計完美性的理想情結:側重技術的細節(jié)、專業(yè)與局部思考,忽略客戶實際的應用、維護、運營與經營的整體思考。研發(fā)與營銷之間仿佛始終存在著一條隱性的、深不可測且難以逾越的鴻溝。